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广东这一指导意见正在制定

  “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被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近两年来各级两会中提案建议关注的热点。7月28日,记者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获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第20230002、20230020、20230091、20230241、20230364、20230550、20230825号等7个提案进行了合并梳理。

  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以上提案的答复,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7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9万家,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867家。近日,工信部正在公示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广东省共658家企业入围,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基础进一步夯实。

  

  广州宏景科技入选工信部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图为该员工在构建“智慧城市”场景。

  注重顶层谋划:省市协调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11次召开会议,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制定多项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方案》《广东省2023年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目前正在制定《广东省关于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资金融通、财政扶持、人才土地、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各地市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措施,如广州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深圳印发《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东莞印发《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等。

  真金白银支持:8427家次专精特新企业获得融资超962亿元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作为支持。2021年至今,广东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5亿元支持三批次8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2023年,省财政安排资金2.72亿元,对专精特新企业在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贴息补助,2024年将继续安排贷款贴息奖补。省财政对2022-2023年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奖补,珠三角以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每家“小巨人”企业奖补100/120万元。部分地市配套奖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地市配套给予奖励。

  拓宽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广东在直接融资方面,2021年在全国首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服务方案》,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挂牌上市直接融资。2022年,联合广东证监局印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对接专项行动方案》,组织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路演和现场对接。2021年以来,累计成功推动101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间接融资方面,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优化融资服务产品,先后与省中行、建行印发《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带动交通、浦发等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融资产品,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2023年上半年,为8427家次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962.31亿元。广州、江门等地市联合有关银行机构推出“岭新计划”“专精特新-展翼行”等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创新能力提升: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96%

  政府有支撑,企业创新有底气。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科学合理设置创新能力指标,广东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高,创新投入大,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8.96%,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3.93%,户均专利数量约为43.3件。

  在促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广东出台《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2021-2025年)》《广东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实施细则(2022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推进思路、工作方法和转型路径。同时,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首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广东省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工具核心业务普及率达到100%,72.90%的企业业务系统上云平台,22家企业获省级智能制造相关称号,4家企业获国家级智能制造相关称号。

  广东还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制定设计产业创新、制造业升级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外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专精特新企业主导或参与各类标准编制合计超过24000项,超过8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生产工艺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

  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用地需求,广东大力推动企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做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保障,增加工业厂房有效供给,平抑市场租金价格,降低专精特新企业用地成本。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园,推动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着力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优质载体空间。2021年-2022年,共评审出两批38个省特色产业园区、覆盖21个地市,主导产业平均贡献度超过60%,广州、东莞等部分地市已建立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广东还加大服务力度,构建优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现有51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52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25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96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企业送政策、送管理、送技术,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累计为含专精特新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赋能类服务3.6万家次、创业培育类服务1.8万家次。

  力争全年推动3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答复函中表示,下一步将从政策支持、企业培育、财政资金扶持、要素保障等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

  如出台全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机制,从培育机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支撑、市场开拓、服务支持等方面发力,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又如,继续深化与各金融机构合作,推动银行加大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力度;继续联合三大交易所加大培训、对接、路演等上市培育工作活动,同时,联合省证监局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力度,力争全年推动30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徐雯雯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