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口的河南,有无数家长被逼着高考移民

  古代有孟母三迁,现在有河南的高考移民。

  它们都是父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方设法为儿女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但是我们一方面赞扬孟母三迁,另一方面却大肆批判高考移民,这不是矛盾的吗?

  许多省份的群众,对于高考移民的意见很大,认为这是挤占了本省学生上大学的名额。

  各地都在严厉打击高考移民,一大批媒体更是义正严词地批判,高考移民是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子。

  

  《第一财经》有一个振聋发聩的提问——“高价购房,跨省陪读,严控之下仍有人热衷高考移民,如果省份之间的高校教育资源均衡,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去高考移民呢?”

  在我看来,高考移民需要分为合法和非法两种。

  如果是合法的移民,无可厚非,人家都移民,户籍都从河南转移到陕西了,该中考就去中考,该高考就去高考。

  如果是非法的移民,按照现有规定处罚即可。

  不是有现成的案例吗?衡水中学的一位校长,前些年把儿子从河北弄到西藏去高考,结果被查出不符合规定,直接被取消了高考报名资格。

  高考移民的根源,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引起的。

  处于教育洼地的群众,希望往教育高地走,而处于教育高地的群众,长期享受红利之后,又觉得这些资源应该是自己专属的,不容他人染指,于是双方产生了激烈冲突。

  现在,教育洼地和教育高地之间,高校资源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河南根本不敢去跟北京上海相比,就是跟旁边的陕西比一下,差距都是触目惊心的。

  2023年的高考,河南有131万人报名参加,但河南竟然连一所985高校都没有,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陕西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河南的四分之一,但陕西有3所985,8所211。

  2023年的高考,河南和陕西都是用的全国乙卷,河南的文科一本线为547分,陕西的文科一本线为484分,河南高出了63分,河南的理科一本线为514分,陕西的理科一本线为449分,河南高出了65分。

  同样的成绩,在河南只能上一个二本,但在陕西却可以上一本。

  请问,如果你是河南家长,你会如何选择?你会不会省吃俭用存钱,想方设法送孩子到陕西参加高考?

  如果仅仅是严打高考移民,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只有对这些教育洼地省份加大投入,才能有效根治高考移民。

  河南这个1亿人口的大省,居然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要知道,如果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就不能获得教育部的大量经费支持,发展起来就会捉襟见肘。

  可以做一个比较,陕西有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仅仅是西安交通大学这一所高校,2023年的预算经费就达到了134亿元。

  而河南经费最多的郑州大学,2023年的预算经费只有34亿元,恰好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零头。河南经费最多的十所高校,加起来都没西安交通大学一所高校的经费多。

  所以,你能怪河南的高校不努力,舍不得砸重金来发展吗?

  中国古代有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治水的关键不是堵,而是疏。

  对于高考移民,不管用怎样的力度去打击,都是屡禁不止的,只有努力把教育洼地省份的高校扶持起来,高考移民才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就像当年,香港的经济远远领先内地,不管如何禁止,一直都有大规模的逃港潮,直到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差距全面缩小,逃港潮自然而然地就消失了。

  我很同情河南的考生,他们真的太难了。

  其他省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河南是千军万马过钢丝绳。

  许多河南考生废寝忘食的的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外地好的大学,从而留在外地,让自己的后代不在河南参加高考。

  这些年,河南人呼吁得最多的就是“教育公平”。

  他们呼吁成立山河大学,民间愿意捐款,来弥补办学的经费不足。

  他们呼吁全国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择优录取,大家用分数,用实力来说话。

  但河南人的声音,有多少能够被庙堂之上的人听到呢?

  当然,从历史上看,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河南面前,但河南没有好好珍惜。

  1969年,中科大准备南迁时候,最开始想落户河南,但河南以口粮不足拒绝了,不得己,中科大转而跟安徽联系,而安徽的表态是,“全省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口粮留给中科大”。

  许多河南人说起当年这一幕都是扼腕叹息。

  我相信,老天如果再给河南人一次机会,河南人即使是砸锅卖铁,也会拼命留下像中科大这样的顶尖高校。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