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症管心营:孩子初二,一点都不想学习,就想着玩手机怎么办?
网友提问:
孩子厌学,沉迷手机怎么办?
孩子初二了,一点都不想学习,天天想着玩,手机放不下咋办啊
01
管心营答复:
厌学问题是厌学问题,沉迷手机是沉迷手机,千万不要混为一谈了。
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沉迷手机,不愿意去学习,特别是累了一天回家,看见孩子作业一个字都没动,估计是真的得气到血压升高了。
这是我们管心营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把不学习和玩手机的问题混为一谈。
举个例子,很多成年人没有玩手机成瘾的问题,这些成年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吗?
指责孩子玩手机的家长,自己并没有所谓电子设备的影响,可这些家长们仍然是一个普通人。
当家长们把精力关注在玩手机上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被忽视的。
什么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让孩子获得好的成就。
不玩手机≠去学习
孩子不学习的原因不是因为沉迷手机,倒不如说是因为不想去学习,所以找个事情干。
这个事情可以是玩手机、看小说、看电视、看漫画、和朋友打球等等。
家长与其说反对孩子玩手机,不如说家长反对孩子做一切没有收益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个家庭的孩子在咨询中吐槽自己的家长“我爸允许我看看书作为娱乐活动,问题是他买了一堆他自己都不看的书,然后整天在哪里叭叭,我真的是无语了。”
家长常说孩子总想着玩,可这是正常的情况,成年人我们管心营也没见过几个人是热爱工作的,孩子不爱学习也是一个正常的事情。
只是说,成年人能分得清轻重缓急,可能工作和娱乐之间能找到一个平衡,但是孩子可能还暂时找不到这种平衡,这种时候就需要家长适当管理好。
我们管心营的建议是,只要孩子能保证质量地完成作业和学校的学习任务,家长就不需要过多介入孩子。
02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一个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环境。
只要这个孩子和人接触,他就会发现几乎他周围的同学都在用电子设备,甚至可以说这一代的年轻人的社交主要渠道就是通过电子设备,连电话都很少打,出去玩都是用通讯软件上面滴滴一下对方。
实话说,我们理解家长看着孩子天天对着手机玩的担忧,但是也体谅现在的孩子们。
出生在城市里的孩子还好一些,有各种科技馆、游乐园、人文公园、剧本杀等线下娱乐场所,还算是有比较丰富的手段去娱乐。
但是这些娱乐手段的成本也不小,根据一个来访者说的,找人去玩真的是太难了,约个人打羽毛球,首先得找到人,找到人还得约时间,约好时间还得去找球场,免费的球场几乎是抢不到的,去收费的地方,交通方便的地方贵,便宜的地方交通不方便。
算来算去,还不如和朋友打游戏,只要说一声上号就可以了。
在小地方最多的娱乐场所是KTV和洗脚城,还有就是网吧。
几乎每一个都比玩手机要严重得多,算下来不如待在家里打游戏,成本小、安全系数还高。
玩手机只是众多娱乐中,成本最小的一个。
03
另外,孩子厌学是分为四个层次的,玩手机是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一个层次,需要家长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问题,安抚孩子的情绪足够可以去学习,禁止玩手机只会加剧孩子的不良情绪和恶化亲子关系。
成年人带着情绪工作尚且做不好,更何况孩子带着情绪学习,也是学不好的。
厌学第一阶段,思维层面的厌学。
比如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觉得学习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满足不了期待等等,这是每个都会有的一些念头、想法。
这点很正常,就连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强、思维逻辑更加成熟的成年人也会有不想上班的时候。
大多数时候都,孩子都能自己调节过来,但是有些孩子的念头变成了执念,就需要老师、家长正确引导,或者同学之间相互开导,否则就会进入第二阶段。
厌学第二阶段,情绪层面的厌学。
孩子的厌学问题到了这个阶段会表现得对学习毫无兴趣、不愿意付出精力。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学习态度变得被动消极和情绪无法控制,一方面对于学习作业应付了事,另外一方面是想到学习就情绪不受控制,出现紧张、焦虑、厌恶等等负面情绪。
孩子有可能会和家长说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是经常被老师、家长看作是矫情,或者不被重视。假如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得到安抚、理解的话,就变成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行为上出现问题,在比较轻微的焦虑,比如不愿意学习,不写作业,不愿意配合学校正常的上课等;中度是开始逃避,比如不愿意上学、逃学,逃避现实,依赖网络获得心灵慰藉等;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出现强迫表现,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思考某些哪怕明知没有必要的问题、甚至出现某些独特又具有意义的仪式等等。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痛苦开始外化,由内心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出现一些行为问题,而一旦出现行为问题,就会很棘手。
第四阶段是出现严重的后果,孩子可能休学在家、频繁逃学,甚至出现严重抑郁情绪。不仅不愿意上学,还有可能因为长期在家,和父母发生各种冲突。这个时候厌学问题就变成了家庭矛盾,孩子会感觉到极度地痛苦、压抑。不仅整天消沉、沉迷网络等,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同时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的话,孩子可能会对世界没有留恋,就会开始尝试自杀行为。
您的所有转载,都会帮助到厌学症孩子,所以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