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援藏工作队系统推动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在渝就业

  援藏工作队作为援藏工作的前沿阵地。始终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通过系统化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现2649名昌都户籍人口在渝就业参保,当前1637名西藏籍人口在渝就业,近一年新增486名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在渝就业参保,为加强两地交往交流、推动昌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强力推动,持续构建坚强组织体系

  做好援藏工作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答题”。援藏工作队积极协调,重庆市级各部门积极推动、精准施策、强化保障,构建形成人社部门牵头落实,各单位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协调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昌都驻重庆就业联络服务站免费提供办公用房,与重庆市就业局“面对面”办公,负责昌都籍高校毕业生来渝就业的岗位对接、服务保障、人文关怀等工作,协力开展政策宣传、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协调渝昌两地还建立了就业援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1月,在春节前两天,援藏工作队领队利用返渝休假时间,带队赴重庆市相关部门对接联系就业援藏工作;5月,昌都市政府组成就业援藏回访团,赴重庆回访就业援藏工作;8月初,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领导带队,利用事业单位公职岗位招录、企业招聘等活动之机,交流工作意见、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就业援藏各项任务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有力推动关键环节和重点步骤有序进行。

  突出精准供给,持续构建长效政策体系

  结合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区外就业补贴政策侧重最低薪资待遇、住房保障、交通出行、家庭观念转变等导向特征,在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市人力社保工作协议基础上,协调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出台就业援藏工作实施方案,渝昌两地有力形成集约化、互补式的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支持政策。应昌都群众所盼,协调重庆市人力社保系统支持,将事业单位岗位从20个增加到70个,6个对口支援区计划外支持一批事业、国企、民企岗位。协调部分区县、部门把西藏籍来渝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人才公寓住房保障范畴,把西藏籍来渝就业高校毕业生列入工会节假日固定走访慰问对象。

  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构建观念引导体系

  紧紧抓住就业对象、就业家庭两个主体,持续用力改变就业观念,努力推动区外就业热在群众、热在基层。依托就业联络服务站,采取上门调查、入户统计、访谈交流等方式,筛选具有区外就业意愿高校毕业生,采取“一对一”突破、“一对一”引导的方式开展教育引导。依托重庆市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和高校就业办,为在渝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定期推送岗位信息、宣传就业政策。举办西藏籍在渝就业人员家属赴渝探亲考察,协调高级创业导师赴昌都市开展“火锅实操思维讲座”等实用技能培训。

  数据平台赋能,持续构建精准匹配体系

  在重庆公共就业网和昌都人社网开通“就业援藏线上招聘专区”,邀请优质企业特别是渝籍在昌企业常驻;依托网络直播招聘平台,开展援藏专场直播带岗,高校毕业生洛桑江村表示,现在只需要登录直播平台,就可以查询到大量符合自己需求的岗位。还建成“1+3”创业就业孵化基地(1个飞地孵化基地,类乌齐、察雅、芒康3个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飞地孵化基地入驻企业可享受初创孵化、创业培训、融资推荐等多个国家级基地服务,渝昌两地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叠加,以及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优质高校资源。探索建设昌都市高校毕业生“三库一平台”(“三库”指昌都籍在渝高校学生数据库、昌都籍高校毕业生数据库、企业用工岗位数据库,“一平台”为就业意向、用工需求发布平台),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和“公共+市场”手段,建立人力资源数据生成、更新、运用、联结机制,推动重庆市和昌都市用工需求、就业意向、创业培训等资源有效对接、双向选择,不断提高人岗匹配精准度,促进人岗相适。

  强化服务保障,持续构建人文关怀体系

  依托昌都驻重庆就业服务联络站、渝昌就业援藏服务联络站,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每周向用人单位了解就业人员工作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思想上的困惑,建立西藏籍在渝就业高校毕业生平安报告制度、请假报备制度、医疗陪同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和周回访制度等,持续作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2021年以来,为昌都籍在渝就业学生解读补贴政策、申领程序等问题200人次,让其切实感受服务就在身边,“亲人”就在身边。协调在重庆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设立窗口,为来渝就业的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托管、人事代理、户籍办理、公寓入住、职称评审等全程代办服务,半年来,为50多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解读、业务代办等,“一站式”解决生活住宿、语言交流、学习培训、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问题。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重庆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