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热、研究冷”现象背后是什么

  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一项重要条件。因此,每年都有大批中小学教师“争抢”名额不多的课题,“课题热”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词汇。

  而“研究冷”是与“课题热”相对的另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课题内研究冷”,中小学课题研究只注重立项和结项工作,淡化或忽视具体研究过程;二是“课题外研究冷”,顾名思义课题外的研究被中小学教师“冷落”。

  我认为,造成“课题内研究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观念较为落后,往往只看到了课题本身的功利色彩,却没有意识到每项课题都是一次系统性、专业性的宝贵研究机会。

  二是部分课题的申请环节不够公平、公正、公开。课题立项者不一定是研究能力最强的教师,有可能只是行政级别较高或者职称较高的教师。而这些课题立项者研究能力有所欠缺,研究方法不够科学、熟练,经常会出现“畏难”心理,不懂得如何有效开展课题内的具体研究,只考虑如何将课题“草草结项”。

  三是部分中小学课题的过程性监管不够严格,仅凭对中期报告的检查,难以发挥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督促作用,导致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项呈现为“龙头—猪身—凤尾”的局面。

  而造成“课题外研究冷”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出自中小学教师本身。

  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研究是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找到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对抗长期重复性教学所带来的职业倦怠。

  部分中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存在“两张皮”现象。他们认为研究就是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将其视为一种额外负担,或者认为“研究就是做课题”。

  比起缺乏研究能力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一些中小学教师可能更加缺乏自我学习的观念和习惯。他们可能会因为教学任务重或者班级管理工作繁忙,逃避教育教学研究,本质上是行动研究理念的缺乏。

  那么,如何应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热、研究冷”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首先,中小学教师应积极贯通课题内外的研究,采用“织点成网”的方式将课题内外的研究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个人的研究体系。一方面,以自身特别感兴趣或者与自身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研究为起始点,接着去寻找其他相关的研究点,在“织点成网”的过程中挑选合适的点申请课题;另一方面,以课题为起始点,接着寻找与课题相关的其他研究点。当每个研究都力求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统一时,平面、网状的个人研究体系也会逐渐变得立体化。

  其次,中小学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研究观念,认识到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积极提升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努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要掌握教育实践工作者适用的行动研究法,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改进实际工作。

  最后,中小学课题主管单位应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在保证课题申请公开透明、公平竞争的同时,可以考虑为行政级别较低、职称较低、教育研究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适当开辟绿色通道,例如增设中小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另一方面,应对课题的立项材料、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资料、结项成果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进行严格把关。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9月06日第3版

  作者:王志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