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故事|从“彭老师”到“彭警官”,“小课堂”演绎大精彩
原创 木兰 四川省女子监狱
彭瀚科,四川省女子监狱八监区四级警长。曾经,她站在三尺讲台,娓娓而谈,传道、授业、解惑;如今,作为高墙内的“特殊园丁”,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重塑灵魂,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为守法公民。
从“老师”到“特殊园丁”,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
教师技能竟成“短板”?
“隔行如隔山”,这句俗语道出了彭瀚科从教师到监狱警察的转变。
还记得,初次与违规违纪的罪犯谈话,彭瀚科拿出教书时的常用招式——引经据典,孜孜不倦地劝说。谁知道,该罪犯不仅不肯与她交流,在谈完话的第二天继续违规违纪,丝毫没将彭瀚科的“苦口婆心”听进去,这让彭瀚科很是受挫。
“小彭,教育罪犯和教育学生是不同的,你要多学习。”同事的直言不讳让彭瀚科脸色一红,但她没有退缩。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向老民警请教,观察老民警如何教育罪犯,分析每次个别谈话时罪犯的反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彭瀚科逐渐有了自己的教育改造思路——“教育改造罪犯需要先了解其家庭支持系统和个人成长经历等,然后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适时启发、疏导、警示、感化教育罪犯,引导她们塑造正确、积极的改造态度。”
一次,彭瀚科新接手管理一名改造出现波动的罪犯李某,她立马就把刚学到的技巧付诸实践。正式谈话前,她做足功课,详细查阅判决书和罪犯档案。从李某的犯罪经历到个人成长,从家庭背景到爱好特长,她都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她还向李某之前的主管民警和同监舍罪犯了解李某的改造表现细节。终于,彭瀚科成功勾勒出李某原生家庭、成长经历和犯罪成因的“画像”,在与李某进行个别谈话时,彭瀚科有的放矢,从成长经历、心理状况等多角度对李某改造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直戳李某的痛点。这种方法让彭瀚科在个别谈话和日常管理中掌握了主动权。渐渐地,李某开始敞开心扉,与彭瀚科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警察=最优配置
“我这个教师的BUFF终于派上用场了!”高墙内,民警作为教师,会为罪犯集体授课,教授法治知识、文化知识,引导罪犯敬畏法律、洗涤罪恶、重塑新生。在这高墙内的讲台上,教学经验丰富的彭瀚科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彭瀚科认真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反复研磨课件内容,不断提升授课质量,让罪犯“听得懂、学得会”。在她眼里,集体课堂就是教育改造罪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曾经的教师经验告诉她,一堂好课不单只有精彩的讲授,更要有教学的互动。因此,她有了自己的讲课风格。在她的课堂上,会抽选部分罪犯进行发言,让她们谈谈自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展小组讨论,让罪犯在这些“教学互动”中增加接受改造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每次上完课,彭瀚科还会给罪犯布置“课后作业”,让她们书写“课后心得”,以此巩固和检验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同时,彭瀚科利用业余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教育心理学,从点滴入手,努力提升教育改造效果。
把自己磨成“行家里手”
2021年,彭瀚科因业务调整,开始担任八监区的狱政管教。狱政工作内容范围广,涵盖了计分考核、分级处遇、监管安全等重点工作,成长的焦虑再次向彭瀚科袭来。
困难面前,没有捷径,彭瀚科决定从零开始。她搬出2015年以来各级的狱政管理文件,一页页地认真翻看,将重点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在她的笔记本上,黑笔记录重要的知识,红笔辅助说明,易忘点裁剪下来粘贴,她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力,我的笔记本就是我的‘工具书’。”慢慢地,彭瀚科把自己磨成了监区里的“狱政管理小百科”。同时,她还不忘利用业余时间,充实完善监区罪犯基础资料数据库,使监区民警在日常执法中,能第一时间迅速、全面地查询和掌握罪犯相关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立德树人,讲台上有万千风采;铸魂育人,高墙内有朽木新生。今年是彭瀚科入警的第四年,作为一名青年民警,她始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像彭瀚科这样的青年监狱民警,用教师的情怀和法度的威严,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
肩扛正义 致力新生
原标题:《青苗故事|从“彭老师”到“彭警官”,“小课堂”演绎大精彩》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