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上海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实施项目化学习,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新学期,上海市教委在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推进实施项目化学习。近日,市教委发布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24年,力争项目化学习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

  为培育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基础上,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项目化学习推进的时间表:2024年,市级层面基本建成覆盖各年级和各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库,力争项目化学习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2025年,项目化学习典型案例库进一步丰富,各区涌现一大批项目化学习的改革成果。2026年,义务教育学校常态化实施项目化学习,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积极变化,基本形成教与学的新样态。

  依据《意见》,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将项目化学习纳入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安排、教师研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原则上,国家课程中每学期开展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课时不低于5%(其余约5%课时可开展主题化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项目化学习课时比例不低于5%。

  学校教育教学团队通过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和支持学生持续探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个性化方式展现学习的相关成果。学校每学年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探索不同组合的活动项目化学习、学科项目化学习以及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据悉,市教师教育学院将牵头举办项目化学习骨干研修班,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师训课程资源,重点提高市、区教研员在项目化学习领域的专业素养。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团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做好教研与指导。各区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学科、跨学科研训的重要内容,形成培训方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区级层面项目化学习专题研训活动。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全员培训,组建综合教研组,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学科、跨学科教研的重要内容,原则上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项目化学习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与实施能力。

  每所学校原则上应至少设立一个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支持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优化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等各类学习空间布局,拓展教学功能,根据项目化学习需要,合理配置设施设备和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高效互动、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鼓励和支持区、校积极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文化场馆、企业、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等各类社会资源,因需引入校外优秀的科技、医务、法律、文化等领域工作者,合作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创新实践。

  今后,项目化学习过程和结果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市教委明确,将推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将项目化学习开展情况作为教师教学方式、学校课程领导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探索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现场评价的实施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区、校要推进义务教育考试评价改革,注重问题解决导向,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比例。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