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追光”呀!“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启动→

  为真正用“活”科学教育资源,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近日,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印发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徐汇区教育局积极响应,9月4日,由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徐汇区学生发展中心)承办的,以“追光”为主题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正式启动,将面向所有徐汇区中小学生实施开展。

  

  此次徐汇区教育局的“追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旨在通过构建科教融汇、开放协同的工作模式,搭建“线上+线下”的活动展示平台,以推进“科普讲座+科学课程+科创课题”的阶梯式科创教育模式。

  

  据悉,此次活动共邀请了11个由院士、著名科学家领衔的科学家团队参与指导。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电子电气、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化工新材料、核能核电等前沿领域。这些科学家的加入,将为徐汇区的科学教育注入强大的力量,让青少年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理解科学,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徐汇区教育局将组织一系列的科普活动进校园,邀请各院士团队走进徐汇区各个中小学校园,以科普讲座及交流的形式,将前沿科学技术、科学家故事、科学家精神普及给全区青少年。此外,还将开展科学活动进课后服务,结合“双减”课后服务、社团等,自主开发相应的科学课程。同时,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优质科创教育资源和力量,开展科学沙龙、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云端见面会、梦幻联动——科学秀等活动,着重打造1~2项优秀品牌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升徐汇区科学教师团队的整体力量,此次活动还将组织科学教师培训。各院士团队将与学校科技教师一起,开发科学教育资源包,让科学教师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理念,并内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从而提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学校科学教育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科学素养,更能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为徐汇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孕育丰厚土壤。

  此外,活动还将为科创高阶人才搭建研究平台。对于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青少年群体,各科学家团队将全程辅导,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家们将带领同学们进行相关报告研究、实验制作、作品创新、论文撰写等,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青少年科创后备人才。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近科学、了解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与科学家的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科学家精神的力量,以此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此次“追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不仅为徐汇区的青少年们带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青少年中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2023年5月吴光辉院士参加徐汇区青少年科技节活动

  科学家导师团领衔人简介

  沈文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

  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药物研究。

  唐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研究。

  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院长,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

  吴光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国家重大专项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涂善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科协主席,从事高温高压化工装备安全技术、高温强度学、先进能源材料与装备研发,倡导全面工程教育。

  关新平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从事网络系统的感知、传输和控制一体化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郑明光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首席科学家、核能总工程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负责人,国和一号总设计师。

  林宝军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

  狄增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从事集成电路材料相关应用和基础研究。

  孔大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副台长,从事太阳系行星动力学与深空探测研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