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纵横|推动中美人文交流 中美人民友谊常在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推动中美人文交流 中美人民友谊常在》的署名文章。近期,习近平主席先后复信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习近平主席给予美国友好人士的复信,传递出中国对深化中美人民友谊的期待和信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希望两国人民友好下去”。中美民间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间的友谊能够跨越艰难险阻,只有通过与美国各界的“多走动、多交流”,才能消除隔阂,增进理解与互信。习近平主席多次亲自推动中美民间友好往来,为中美友谊厚植民意基础。“福州鼓岭”有着美国老人梦牵魂绕的想念和跨越百年的中美友谊;“艾奥瓦州”见证中美老朋友间以心相交的温情;“史迪威”的名字融入中美两国并肩作战的历史……习近平主席对美国友好人士的复信,不断书写增进中美人民友谊的新篇章。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我们欢迎更多的美国青年来中国访问、学习、交流,了解真正的中国、真实的中国故事、真情的中国人民。中美两国下一代的友好交流能够增进中美两国的沟通与理解,是中美关系中闪亮的一环。积极推动中美人文交流,一方面,要推进中美两国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之间的“二轨”对话与合作。拓宽中美学者专家开展学术研讨的渠道,拓展中美学者专家合作的平台,深化中美学者专家合作的领域,保持中美学术交流的启迪性、活跃性、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中美青年交流,系紧中美青年友谊纽带。青年是中美两国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中美青年“相知相亲、携手同行”将为中美交流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要建立健全中美青年交流机制,为两国青年设立更宽的平台,举办更多的活动,设置更具引领性与前沿性的议题,使青年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发挥留学生在中美青年互动中的作用,让在华美国留学生能够以第一视角将在中国的所看所听直接传递出去,影响更多的美国青年与全球青年。近年来,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积极推动中美智库、民间和青年交流,和卡特中心共同举办“中美青年学者论坛”,和乔治城大学举办“北京大学-乔治城大学学生对话”,并协助史迪威研究中心于2023年8月8日举办了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主席在给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的复信中特别提到在重庆所举行的此次纪念活动,以及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纪念活动上的发言。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写道:“看到史迪威将军从事的中美友好事业已传承至家族的第五代人,我很欣慰。”温情的笔墨传递出真挚的情感与殷切的期待,中美人民友谊常在!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