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携手破解香港建筑业从业者内地执业难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武欣中 )8月31日,深圳前海管理局与香港发展局共同签署《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合作意向书(2023版)》(以下简称《意向书》)。《意向书》提出,将加强两地在建筑行业十余个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建筑业协同发展。

  深港签署合作意向书推动两地建筑业协同发展。中建国际供图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深圳前海于2020年率先推出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士、专业机构执业备案管理办法,面向港人港企开放前海建设市场。

  截至2023年8月底,香港建设领域已有50家专业机构(其中包括19家香港施工类专业机构)、451位建筑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实现了让港人港企“进得来”。

  然而,当港人港企踏上前海这片热土,新的执业难题也随之而来。前海管理局对进行资质备案的香港企业、专业人士均进行了全链条跟踪服务,发现法律背景、执业标准、行业习惯等差异仍然是困扰港人在内地执业的问题。解决痛点需要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深圳前海采取政企合作,公开招标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建香港作为总顾问,探索以系统的制度创新解决港人港企的内地执业问题。

  “依托在港40多年发展、熟悉粤港澳三地市场的经验优势,我们边行边试、合作共试,努力让‘原汁原味’的港式工程在前海落地,将湾区建筑业融合的梦想变为现实。”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王晓光表示。

  经过一年半的研究筹备,2023年5月,前海管理局印发《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在工程监管、计量计价、招标投标等6大领域提出了14项改革措施,推出符合港澳及国际通行规则工程建设模式。其中,引入香港建筑师责任制和国际通行的“三方参建主体”管理模式,是备受关注的改革举措。由香港建筑师团队统筹负责勘察、设计、监理等工作,既能更好地发挥建筑师团队对建筑品质的管控作用,也能推动设计院、监理、勘察单位积极转型全过程咨询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过程咨询企业和专业人才。

  “如此一来,香港建筑师能参与内地项目全过程,深港两地建筑师能在项目建设中交流互补,共同推动国内建筑业与国际接轨。”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地产发展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香港注册建筑师谭国治表示。

  为了深入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前海推出“前湾十单元”和“妈湾十九单元”两个学校项目作为改革试验的载体,以推进香港建筑师负责制为牵引,采用不同建设模式,对比检验改革实施效果。“我在内地做过很多工程。在前海,我们香港建筑师肩负全周期的建设责任,这是首次。”试点项目顾问、香港汇创国际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香港注册建筑师吕达文说。

  目前,已有10家香港专业企业独立承接项目,74名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前海项目建设。香港发展局常任秘书长 (工务)刘俊杰表示,将大力推进两地建筑行业接轨,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湾区建造”的新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