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海丝古城令人“遗”见倾心,背后的政法力量同样“出圈”

  明清时代看北京,宋元时期看泉州。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个遗产点在全世界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与此同时,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也勾勒出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其中,司法保护便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人文胜迹交相辉映,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鲤城,一同解码政法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这个巡回法庭,专管史迹保护

  如果不是门口醒目的法庭标识,走进位于泉州东亚文化之窗产业园的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你会有一种走进文化遗产展示馆的错觉。

  远至明永乐五年(1407年)立于泉州清净寺的明成祖朱棣颁发的寺庙保护文告《永乐上谕》、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所立的《泉州府文庙正堂金示禁》碑,近至1917年晋江县政府保护洛阳桥的告示碑刻,以及2000年8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设古代船舶发展史陈列馆的亲笔批示图片材料,在这里都可以寻得踪影。

  “这是全国法院系统首创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示馆。通过系统展览,人们可直观感受泉州乃至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和创新。”巡回法庭负责人郭昕婕介绍说。

  鲤城法院海丝法庭法官到千年古刹开元寺进行案后回访

  与一般的法庭不同,海丝巡回法庭专管史迹保护,由泉州中院指定管辖,跨区集中审理泉州市涉及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实行“三审合一”的复合型审判,最大程度实现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覆盖面。成立以来,巡回法庭以跨区划集中受理22处文化遗产点为主,涵盖其他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案件,受理辖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案件,为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起到了重要的助力作用。

  据了解,海丝巡回法庭2020年成立以来,已审、执结各类涉文化遗产案件30件,有力保护了泉州的文化遗产。“法庭打击文物犯罪的同时,还通过细致、公正的调解助力文旅部门修缮,保护了不少文物级古大厝。”郭昕婕说。

  鲤城法院海丝法庭法官到陈光纯故居走访查看

  因为两名后人析产纠纷导致爱国华侨陈光纯故居修缮一度停滞的租赁纠纷案,著名苏廷玉故居物权保护纠纷案,都是在海丝法庭专业、耐心的调解下成功化解。民房油烟管长期对着开元寺方丈楼排放此前成历史纠纷,沉积多年未解决,不久前也在该庭的调解下圆满化解。

  几年来,海丝巡回法庭不断创新,聘请了12名海丝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以提供专业知识支撑。同时,为22个遗产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特色司法保护档案,整理派送涉案涉法涉诉情况风险提示书。去年,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的泉州经验被写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

  一个检察建议,古宅史迹得以修复

  同样在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政法系统里的检察力量。

  当游客走入鲤城区万厝埕内,修缮一新的清朝名将万正色提督府总会吸引他们驻足观赏。游客们不知道的是,几年前,因为一场火灾,曾经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有着五进六落双护厝,坊间俗称“99间”的古宅史迹只剩残垣断壁,甚至成了鸡舍。正是鲤城区检察院的及时介入,使得万正色故宅得以修复。

  鲤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到辖区内文保单位实地走访调研

  鲤城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该院“检察护宝”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打好古城保护的“基础桩”,鲤城区检察院设立“检察护宝观察鲤城区人民检察院着重关注文保单位,促成多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完成修复点”10处,聘任古城保护公益诉讼观察员53名,重点开展遗产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和非遗文化等保护工作。

  2019年,鲤城区检察院在古城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专项摸排中发现了万正色故居的残破状况,当即向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行监管、维护修缮职责,推动下拨修复经费650万元。

  鲤城区检察院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查建议,还促使泉州后城旅游文化街完成了整治,实现了非法文物贩卖的源头治理,维护了世遗泉州的城市形象——

  经过检察官释法说理,倒卖文物的犯罪嫌疑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我在古玩市场上看到别人交易这些东西,就想着买卖从中获利,并不知道这是违法的。”2022年5月,鲤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倒卖文物案件。

  林某某是一位“古玩收藏爱好者”,2020年至2021年3月期间,他收购石狮、石雕等文物二十余件,经福建省考古研究院鉴定,其中两件属三级文物,其他属一般文物。林某某为出售而买入文物的行为,涉嫌倒卖文物罪。

  办案中,承办检察官敏锐地发现另一条线索——多数涉案文物来源于有着全市文物集散地之称的后城旅游文化街,古玩市场可能还存在其他涉文物的违法行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于是将线索移送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鲤城区检察院着重关注文保单位,促成多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完成修复

  经过实地走访,检察官发现,每周六各地商贩都会赶来古玩市场参加“集市”,进行古玩的交易交流。其中,有些卖家会宣称自己贩卖的是“刚出土的”文物,虽然不乏一些浑水摸鱼想要以假乱真牟利的卖家,但也可能存在买卖真实文物的行为。

  为加大对古玩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并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辖区内涉文物交易、拍卖的企业、商店的经营资质审查和监管,规范了古城古玩交易秩序。

  世遗点等精准布防,接警快速反应

  在古城,公安作为另一支政法力量,也以创新式的“实地可监控、风险可预知、保护可提前”守护着鲤城区8处世遗点的平安。

  泉州市公安局鲤城分局抓住古城核心区改造的有利契机,聚焦世遗点的人、车、物管理核心,推动各单位智慧内保建设,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巡防共建。天后宫、府文庙、开元寺等世遗点核心重点街区均设立警务室,并配套人流密度预警分析系统,实时分析各景区、世遗点、网红打卡点人流量,实现巡防力量和应急处突力量的精准布防。

  鲤城分局民警常态化开展天后宫德济门广场巡逻

  9月13日中午,在位于城南的天后宫广场,临江派出所民警演示了一键式视频报警柱的功能。当民警按下按键,接警平台几乎秒通,报警器瞬间实现了与接警人员的视频对话。

  该报警柱充分利用了“案事件初发的最佳预防时间”,有效建立起治安视频预警防控网络,群众如遇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报警、求助,警情会自动传输到属地派出所,同时显示时间、地点、报警人面貌、视频监控图像等信息。据悉,接警后民警最快能在2分钟之内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

  民警利用人流密度预警分析系统检测西街人流密度

  同样吸引人目光的,还有广场警务室内茶座调解专区的一首诗和一副对联:“上圣天妃功护过,德广遍施天下仰,恃强不合天后意,凌弱有悖圣母心,谦恭礼让除芥蒂,和谐友善值千金”“天后宫竭圣母祈福免灾有求必应,警务室找公安扶危救险有难必帮”。民警介绍,融入了妈祖信仰文化的诗作和对联对于日常纠纷调解作用十足,很多人看了诗联,怒气先消了一半。

  临江派出所所长郑阳阳表示,这个特色的警务室结合所里快速反应力量,有效保护了天后宫及德济门遗址相关文化遗产的安全,也守护了游客及周边群众的安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