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业内:长期护理险为提高失能人群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可行方案

  新华财经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张斯文)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业内认为,作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护险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与落地实施,为试点城市缓解失能群体家庭照料压力、社会医疗资源压力,提高失能人群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可行方案。

  保险业凝心聚力多措并举 持续深入长护服务

  近年来,随着商业保险公司广泛参与国家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社保补充医疗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得到不断加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4400万。他们不同程度需要医疗护理和长期照顾服务。2016年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7年来,已经扩大到49个城市。长护险在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减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负担方面取得成效。

  记者了解到,保险机构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助推国家制度落地铺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以“政府主导、专业运作、保本微利、长期经营”为宗旨,积极参与各地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是最早响应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参与制度试点的商保机构之一。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开展近60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2700多万人。为了让失能人群尽快享受到长护政策,为失能人群的家属减轻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阳光财险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以提升失能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让失能人员享受到更高保障、更高标准的长护险服务。同时,阳光财险还积极协调医疗机构和失能评估机构,在评估存量多的情况下,采取“提前筹划、集中评估、打包派单、友邻支援”等方式,加快推进失能评估工作开展,让符合条件的失能人员尽早享受长护险待遇,切实保障参保人员照护权益。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朱铭来表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最核心的目标是提供保障,同时还要打造出一支养老服务的产业大军。这对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期护理保险是一个工程量很大、事情很琐碎、任务很重的一项工作,单纯依靠政府的经办能力明显的是不够的。在49个开办的城市当中,把这项业务交给商业保险公司去运作,让商业保险公司做相应的经办管理服务,包括养老机构的选拔、养老机构的认定、资金拨付、失能人员鉴定等。一方面能够缓解政府的经办压力,同时也能提升商业保险公司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为下一步开办补充性商业保险创造更好条件。”朱铭来说。

  各地因地制宜 为长期失能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护理保障服务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各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让新政实施运行更扎实到位。据介绍,江苏镇江长护险制度以政府为主导、责任共担为原则,共同筹资、共担风险,为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长期失能参保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保障,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为了使服务保障更精准有效,镇江对相关工作也做了进一步细化。比如为满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保障的不同需求,开设入住定点护理机构、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的5类保障服务。

  近期,重庆市医保局联合成都市医保局印发《成渝地区长期护理保险评估结论互认办法(试行)》,并将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成渝两地异地居住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可以通过参保地的医保App进行线上申请,评估申请受理后,由居住地医保部门按当地政策组织评估,评估结论两地互认。业内认为,该办法的出台打破了成渝两地长期护理保险跨统筹区经办管理壁垒,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从机制层面打通跨统筹区失能评估,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间评估结论互认进行了开创性探索。

  保险业协会发布的《 2022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保险业聚焦健康养老需求,构建健康养老服务体系,2022年,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3600亿元,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

  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进老龄工作,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民政部部长唐登杰在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