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风险高检出率背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专访许燕

  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原心理学院院长。从1978年开始,许燕便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学习,毕业之后她一直深耕于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研究领域。

  本文转载自问答神州。

  为何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源于生存压力

  吴小莉:最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出了一份《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其中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检出率,在24.1%到24.6%左右。为什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抑郁的问题,越来越年轻化?

  许燕:这个抑郁症的风险检出率高达25%,是全球范围内的,有三个群体需要特别关注。抑郁的风险检出率最高的是什么呢?是失业和无业人群,疫情会导致失业率的升高,失业人员抑郁的风险高达31%,这是最高的。其次是18岁到24岁的青少年,抑郁症的风险检测率高达24%,在成年里是最高的。第三个群体就是贫困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它的抑郁症风险检出率是21%。为什么他们位于前三位?都是来自于生存压力。对年轻人来讲,他们在父母保护、社会保护的环境下成长起来,那么18岁到24岁期间,他们开始步入社会,要独立面对一个生存的环境,但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不是很高,面对这种冲击的时候,接受的压力要更大一点。

  吴小莉:我们也看了2022年中国人抑郁情况的报告,其中指出这次新冠疫情对人类的身心影响很大,抑郁已经成为了继癌症之后第二大杀手,是真的吗?

  许燕:这次疫情之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自杀率在增加,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你知道最小的孩子自杀是在几岁吗?6岁,他说“我活着没有意义”。

  吴小莉: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在父母的庇佑之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许燕: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很多家长也说,我们把孩子保护在家里,怎么孩子还能够出现心理异常?家长没有意识到,我们把孩子保护在家里面的时候,是三年的封闭期,这是非常长的时间。

  有一个心理学试验叫做“感觉剥夺实验”,它把一个人放在屋子里,在几天内阻断了他所有的刺激,比如说蒙上眼睛看不到了,也听不到任何声音,把皮肤全部都裹上,把你接受信息的感觉系统全部屏蔽。开始时,人们进去之后觉得这么安静、清静,我睡一觉不就行了吗?几天以后,被试验的人开始要求终止实验,因为他们消极情绪问题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了,忍耐力是已经超限了,还出现了幻觉,甚至有人还有自杀的意念。其实几天和我们三年,这个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和别人交往,人类是需要刺激,是离不开刺激的。

  社交网络不能缓解抑郁

  人要返璞归真

  需要在真实的世界面对面交流

  吴小莉:我们在网络上和他人互动也是不够的?

  许燕:不行的。我们必须有一种返璞归真,和真实世界一种面对面的交流,这个才是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我们现在为什么抑郁症低龄化?3岁之前是孩子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孩子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是陌生的。

  在这个时期,他处在一个封闭状态,灾难的状态,父母的惊恐会传递给他。甚至父母感染新冠之后,不能带孩子了,就把孩子孤零零地放在那,这会埋下一个心理异常的种子,这个种子在3岁以后早晚会发芽结果。

  吴小莉:心理工作者可以怎么样帮助这群人?

  许燕:要去普及心理学知识。在学校层面,老师们基本都掌握知识了,我们发现最大的空白区在家长,我们没有“亲职教育”,所谓“亲职教育”就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吴小莉:我现在能理解您说的,越小的孩子在面对情绪上的困扰的时候,他越无法自处。

  许燕:对。

  吴小莉:我们也看到可能疫情影响了人在关系上的疏离,由于在现代社会害怕受伤,所以出现了信任感不足的关系。现在年轻人还有一个趋势叫做“亲密拆分”,比如可以搭伙去旅行,找一天请你来扮演我的女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许燕: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它不是中国特色。我们现在是快节奏的“乌卡时代”,当节奏过快的时候,我们就无法进入一个深厚的情感体验了。我会跟学生去谈婚恋心理学,他们说自己不想要孩子,也不想建立家庭,但是他们可以观摩爱情,因为家庭成本太高,让他们承受不了。

  吴小莉:这个成本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许燕:物质、精神都是一样的,但是物质是基础。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抱怨“内卷”的情况下,有人“躺平”或者“佛系”了?实际上,他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的重压,索性放弃。

  社会文化学派的一个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她说心理问题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当一个社会因素出现了以后,遗传因素就“退居二线”。某一个人得了抑郁症,我们可能考虑他的基因问题。如果一批人突然患得抑郁,这时候一定要考虑社会因素。我们现在为什么出现普遍的社会焦虑?因为我们缺失了安全感,缺失安全感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疾病,我们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去让人们的心态更健康。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说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这就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心态,我们要形成这样一个社会的心态,精神建设可能是更重要的。

  中国心理服务体系

  还未被民众普遍认可

  吴小莉:您提到在十九大之后,必须把社会心理的服务体系建设起来,但是你也说因为大家对心理学的这种偏见,使得它的作用不能够发挥到最大,情况是怎么样?

  许燕:中国的心理学相对来讲还是晚于西方很多年的。国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为政策服务,也就是说它能够进入到国家的智库,它通过改变政策来改变民生的问题。比如说压力,职业压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这样一个现象,它就会去通过一些职业心理的保健服务,包括一些心理咨询服务,可以进入到医保系统。

  中国相对来讲,这个心理服务的体系还没有完善起来,现在最大一点就是政府认可了,但是相对来讲,民众并没有被普遍地认可,而且缺少岗位。举个例子,我们都要求中小学要配心理的教师,各个学校也都在配,但是它遇到一个困境,“你算哪一科的老师?你在评职称的时候你怎么办?”

  吴小莉:原来的系统里头没有?

  许燕:没有。你算思政的,还是什么?所以很多心理老师是从别的学科里,比如教语文的转过来,他凭着一种喜好然后转入心理学领域。学校里更多的就是,我要招进一个主科的老师,而心理老师并没有被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

  从1879年,科学心理学成立以后,它最初设定的有三类功能:一类功能是为塑造优秀者的,能够让他们追求卓越、发挥潜能;第二功能就是对正常人,正常人就是要完善自我,要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第三个就是治愈心理疾患者,缓解他们的病症,平稳心态。从它的发展史来讲,它开始为战争服务,它要选拔士兵,治疗士兵的战争创伤。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恢复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就更多地开始去关注那些正常人和优秀者。所以,后面两个功能慢慢就凸显出来了。

  中国相对来讲发展慢一点,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心理学就聚焦在心理不健康的人身上,然后忽视了前面两个功能,忽视了那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也是需要我们心理服务的。为什么这次叫做“社会心理体系的建设”?就是要把心理学服务的功能全面化,我们要充分发挥心理学的这个作用,要为所有的人服务。

  心理咨询师执照被取消,

  原因是什么?

  吴小莉:我们看到一个数字,我们每百万人大概是有20个心理咨询师,美国大概是每百万人当中有一千多人可以提供咨询服务。我们2019年才有首届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大会,为什么才有这样的一个大会?

  许燕: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心理咨询师被取消了,为什么被取消了?我们专业人员力不从心,我们所有的投入也不够用,这样就使得一些不良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不行的人,鱼目混珠地就进来了,造成了服务之后的一些恶果。我们希望心理学的爱好者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去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所以就有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大会。

  吴小莉:这些心理服务不是都需要有执照吗?

  许燕:对,他们也有执照。但是我跟你讲,比如说我们要去做这个心理服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要帮助他成长的,最后要帮助他脱离你的帮助,但是有些人他为了挣钱,你来找我们了以后,我给你支招,你觉得回去很管用,下次遇到问题还来,我再给你支个招。对于他们,钱可以源源不断地进来,但是这个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丧失了。我们是要授之以渔,让你自己学会成长,告诉你如何去解决你自身的问题,然后帮助你独立。

  吴小莉:但是这样的心理咨询师,很难被验证,因为所有的咨询都是非常私密的。

  许燕:我们职业训练最开始,就要培训这个职业的伦理,防止恶果的出现。还有的人问过我,她说“我无法来判断,我接受的这个心理咨询,是不是心理咨询”。因为她也是从社会层面找了一个诊所咨询,我说这位心理咨询师怎么给你做的?这个女孩很漂亮,她说,“他让我允许他做抚摸性的行为,这种抚摸性的行为能够帮助我缓解”,我就明确地告诉她不是这样的。

  吴小莉:只要是国家在册的、有咨询能力的人,就可以被认证为心理咨询师?

  许燕:我们有中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家的认定,然后有中国心理学会咨询专业的认定。

  吴小莉: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看这两个资格证的认定,来判断心理咨询师?

  许燕:对。

  你决定了你的命运

  对自己负责,然后可以不断升级

  许燕:研究人格心理学的人,在心理学这个领域上属于少数。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核心领域,它就是要去研究人性。

  吴小莉:为什么到现在人格心理学还不是特别主流?

  许燕:为什么大量的人都涌入到认知脑科学的研究?因为它有客观的指标,然后我用仪器我就能够去看出这个反应。人格是一个黑箱子,很多的时候看不出来,然后它分析起来要更复杂,而且带有哲学的味道。人格心理学就是让我们去了解我们人生的深度,和一个人的别致,我们俩是不一样的。

  吴小莉: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性。

  许燕:对。现在出现的“内卷”很厉害,“内卷”导致的一个副产品是“比较”。我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我要跟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的丈夫、别人家的妈妈去比较,所以人格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我们自己的人格发展水平负责”。这里面告诉你什么?你决定了你的命运,我们要保持我们个体的独特性,你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吴小莉:心理学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论是自己需要,还是对于这个行业的憧憬,或者这个学术的憧憬,对于这些年轻人,你想跟他们说什么?

  许燕:不管你是否从事这个行业,我们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去学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心理学的知识是为人服务的,不仅要为自己服务,也要为我们这个社会去服务,为我们的国家、为人类去服务。

  制作人:韩烟

  编导:梅苑

  编辑:马晋

  原标题:《青少年抑郁症风险高检出率背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专访许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