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下英才而育之 探索工程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

  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的“光影流转”项目团队负责人王博文(右一)在实验中。朱志飞 摄大学的首要任务与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南理工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的新要求,着力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推动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培养更多基础扎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南理工近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因人施策 个性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学校在本科生层面启动实施了以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为特征的“321”人才培养模式。跟以往培养方式不同,该模式打破常规,按照“通识、学科、专业”3个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学术领军”和“行业精英”两种类型人才发展需求重构知识能力体系。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未来不同的发展路径,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进程,从而实现了“一人一方案”的个性化培养。通过研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南理工确立了“工程精英”培养目标。在扎实做好通用型工程师培养的同时,学校紧贴国家战略需求,以工程科学家、应用型工程师、复合型工程师、国际工程师为新目标,强化院际、校企、政学、国际多元合作,先后建立教育实验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体系、知识产权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完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每一种模式依托一个载体、贯彻一种理念、创新一种方式、培养一类人才,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2022年,南理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再一次大胆探索,通过高考直招和二次选拔两种方式选拔优质生源,组建“鼎新创新人才班”。作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峰,由国内外院士团队全程化全方位指导,设置完全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施本博贯通培养,着力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追求卓越 多层次打造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南理工从思想政治教育、招生选拔、人才培养、导师队伍、质量保障和综合素质6个方面着力,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引导研究生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学校从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增强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等环节发力,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全方位、开放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是企业、高校和政府间开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的“新教育方式”。学校通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推进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等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尤其是近年来聚焦“卡脖子”技术问题,鼓励研究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与此同时,学校还以学科建设发展为牵引,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合作点。202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与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中国船舶、航天科工等军工集团,在火炸药、科学实验用仪器设备、兵器科学与技术等重点急需专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2022年,学校与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长三角智能制造与装备创新港”,瞄准当前“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知行合一 特色化探索创新育人路径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所军工文化底蕴深厚的知名高校,南理工坚持思想引航、实践引导、典型引路、品牌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出一条特色化育人新路径。强化思想引航,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深入了解师生思想动态,解决实际问题,带头讲“毕业生思政课”和“开学第一课”,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在聚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课程”,指导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一课一品”品牌,打造了一批富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思政“金课”。坚持实践引导,促进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实现知行合一。学校聚焦拓宽“大思政课”育人路径,注重在重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教育人、培养人。以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学校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注重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和价值引领作用。学校深度挖掘“最美奋斗者”“工信楷模”“江苏时代楷模”王泽山院士的先进事迹和献身精神,组织开展向王泽山同志学习活动,让全体师生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中彰显个人价值。此外,通过连续15年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育身边的人,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近年来,南理工通过将军工文化建设贯通办学治校全过程,融入课程体系、融入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军工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粘合剂”和“助推器”作用,使得军工文化浸润美丽校园,润泽时代新人。(作者:裴钰鑫 夏欢 赵玉瑜 陈育凡)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