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西旱地的研究生们 让黄土旱地生金
旱作农业让黄土旱地生金 李亮 摄
寿阳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拥有115万亩耕地,粮食产量达8亿斤,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全省杂粮生产先进县;农耕历史文化深厚,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农耕传统世代流传,厚土重农情怀赓续绵延;农业科技基础雄厚,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寿阳站扎根寿阳30余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在北方旱作农业科研领域居于领军位置。
9月27日,2023《马首农言》旱作农业研讨会在寿阳成功举办,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旱作农业发展之路,加快推动寿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着力打造“华北有机旱作之芯”。
发展旱作农业 寿阳有厚重的历史
《马首农言》从农谚、地势、气候、农具、病虫害、畜牧、水利等方面记载论述了旱作农业技术,不仅是北方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优秀著作,同样对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如今,寿阳是全国闻名的绿色甘蓝生产基地,已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蔬菜专供地。种植甘蓝的起源要追溯到祁寯藻父亲祁韵士遣戍伊犁期间路经兰州,了解“包头菜”种植方法后携带种子归乡。道光十六年,《马首农言》成书时,祁寯藻将该菜的播种方法等收录其中,命名为“茴子白菜”。多年前种下的小小种子历经漫长岁月,不仅成为寿阳农业的特色代表之一,也成为连接古今的特殊纽带。
书中还详细阐明了谷、麦、高粱等十几种作物的性状、生育、品质以及栽培方法,留下了大豆作物间作套种的丰富记录,介绍了温汤浸种法,阐述了播种量、播种方法、播种期、土壤质地之间的关系。从刚刚结束的寿阳县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全国科普日活动上传出好消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3万亩,粮食产量有望突破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
跨越千年长河,历经百年风霜。时至今日,《马首农言》的农学思想和农业技术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风化雨,引领着寿阳有机旱作农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发展旱作农业 寿阳有技术的积累
从1991年建立“国家攻关寿阳旱农试验区”,到如今的院地联合建成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中心,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站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扎根黄土旱地,把田间作课堂、把农民当兄弟,在贫瘠荒凉的小山沟中破译旱地农业增产增收的科学奥秘,开辟了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研究的新领域。
创新是科技的灵魂。作为旱作农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寿阳站一直是协同创新、集智攻关的典范。对标世界旱作农业科技前沿,对标国家农业发展重大需求,通过对农田气象、水碳通量与能量平衡、农田蒸散量、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养分和作物生长发育等的长期定位监测,以及不同培肥方式、耕作方式、覆盖方式等的长期试验研究,获取了大批长序列连续观测与试验数据,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旱地农田生态系统基础数据库,建立长期基础性试验场20余个,获取一手试验数据200余万条,为我国旱地农业科学发展储备了重要战略性资源。
作为旱地农业科学研究的“智囊团”,寿阳站不断强化政府决策咨询支撑,牵头或参与研究提出中国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全国节水农业发展建设规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重要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三农”智库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旱地农业科技示范的“排头兵”,寿阳站始终坚持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重点开展雨水高效集蓄、田间蓄水保水、抗旱抑蒸、改土培肥、保护性耕作、立体高效种植等先进技术,产品的研究和集成示范,成为指导旱地农业生产的“技术包”。
多年来,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作科所、区划所、兰州牧药所、山西农科院等12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150余名科技工作者,先后来到寿阳站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国内外300余名研究生到站开展科学试验,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传承弘扬“扎根旱地、集智攻关、治旱兴农、服务人民”的精神,推动旱作区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好旱农之路,让黄土旱地生金。
发展旱作农业 寿阳有清晰的蓝图
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壮阔征程上,“三区一基地”建设是寿阳最鲜明的主题。在8月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上,寿阳位列其中,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为寿阳“三区一基地”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寿阳农业由“大”转“强”,实现高质量转型、现代化发展的出路所在。
示范区将以建设“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为总定位,以玉米绿色循环产业链和城郊特优农产直供链为方向,创新经营体系、建设示范园区、集成推广技术、辐射带动农户,推动“藏粮于地”走向“藏粮于技”,努力为全国旱作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蹚出新路。围绕“一圈四区”总布局,推进“两片十二园”建设,包括路北、路南两个有机旱作示范片和稳粮高产、节水灌溉、减量增效、杂交育种、数字农业、种养结合、纂木小米、智慧梨园、设施农业、农旅融合、农产物流等12个园区,通过实施稳粮保供示范引领工程、设施装备提档升级工程、有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引领工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工程、绿色发展示范引领工程、主体培育与机制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共计27个重点项目,着力构建以“一站两中心三平台四基地”为主干的有机旱作农业体系。
寿阳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列为全县“一号工程”,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实施专班主抓,出台支持示范区创建专项政策和人才激励办法,确保每年投入1.5亿元,让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再无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还将开展种粮“单产王”“高产王”竞赛,奖励种田有技术、能丰产的大户;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拓展国家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创建成果,积极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力争2025年建成全省产粮第一县,实现寿阳农民人均产粮上万斤的目标。(张鑫 李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