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经开区:四个“全力”,走出一条“量身定制”的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新路

  “安顺经开区高度重视工业发展,坚持走工业强区之路。”10月24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安顺高质量发展”安顺经开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安顺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永红就作为全国首批4个国家级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安顺经开区将从哪些方面来推动工业突破发展、提质增效,走出一条符合该区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新路作出详细介绍。任永红说,安顺经开区将持续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按照安顺市委“1558”“两城三基地”发展思路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积极融入“强省会”发展战略,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和健康医药及旅游食品产业集聚成群、形成效应,挺起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交出了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以航空产业城为依托,全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作为航空产业城核心区,安顺经开区积极抢抓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新机遇,按照贵州航空产业城“一核两翼三融”的定位,全面对标中航规划院航空产业城规划,精心布局“安顺航空科创服务中心、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安顺航空机载产业园、安顺航空总装及交付基地、安顺无人机试验试飞基地(一中两园区两基地)”功能区,充分发挥贵飞主机厂、风雷、天马轴承等航空零部件、精密加工、新型材料资源优势,推动“航空制造+服务+通航产业”全链条发展,带动中下游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已建设标准化厂房10余万方。通过边建设边招商方式,已成功引进上海速威、上海先越、铭航兰德等9家企业入驻建设,正在对接装备制造企业15家。同时,力争用2-3年时间,引进培育30家机加工企业向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聚集,力争到2025年园区产值实现50亿元以上。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突出“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支持贵飞、百灵、黄果树中央厨房等一批优势企业通过壮大主业、并购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拓展能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以抓招商引资为核心,全力推进功能园区建设健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中心任务,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工业项目落地经开区。以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为依托,集中力量推动园区二期建设工作进度,进一步提升北上广、粤港澳等地转移产业落地的承接能力,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医药、旅游食品加工、数字经济贸易等产业。深入推进“大健康医药产业园区”“旅游食品产业园区”“大数据经济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工作,不断构建“一园多区”的发展新格局,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抓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坚持“抓项目建设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理念,按照“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原则,谋求项目攻坚新突破,稳住新型工业化发展基本盘,加强对已谋划的工业项目攻坚力度,大力实施全省、全市工业项目攻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八大产业专项振兴行动和“两化融合”工作,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重点,扩大技改投资,持续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到2025年,力争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50亿元以上,建成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个以上。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杜延卿 胡玉山编辑 杜延卿二审 谌贵璇三审 聂娜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