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时评丨老师批语“你是孤儿吗”,不是简单的师德问题

  海报新闻评论员 熊苗近日,湖北襄阳市一中学七年级老师上了热搜引发舆情,原因是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写下评语“全班最差,你是孤儿吗?没人管吗?”发帖网友称,老师还将批语发到了班级微信群里。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对涉事老师的师德提出质疑,从批语来看,这名老师的用语确实不符合师德规范,也不符合去除“唯成绩论”的教育理念。但如果只是把这件事归为师德问题一斥了之,未免将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化了。结合作业中的满篇红叉,可以想象老师写下评语时的怒火,“孤儿”和“没人管”看似说的是学生,其实是在指责家长的缺位。所以,评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是家校共育和家校关系的老问题。而把这张作业批语发到网上,其实也是一种对老师的“举报”,这也涉及近年来教育领域讨论颇多的扩大化举报问题。今年来,半月谈和北京青年报等先后以《不实举报等有增加趋势,不少教师如履薄冰明哲保身》《老师被扩大化举报背后的隐忧:困于自证,选择“躺平”》等题,深度报道了不少老师遭遇扩大化举报的困境。有老师因为晚三个小时回复家长信息或者作业布置得“太少”而被举报;因为穿了一条裙子,一位老师被学生妈妈投诉“穿得妖里妖气,不像正经人”;还有一位老师,入职第二天就被家长举报没有经验、带不好班……良好的监督有利于教育事业,但除去一部分真的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老师,很多被举报的,可能是那些负责任的老师。当信任缺失,防备和敌意弥漫在家校之间,老师们为了“安全”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受伤的仍然是整个教育和孩子。回到评语事件本身,老师对家长的期待是关注孩子、深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而家长和所有网友对老师的期待是拿出最大的耐心帮助和关爱孩子。这种互相高期待的理想状态,在网络举报后,可能导致的却是最坏的结果,就是更多的老师选择“佛系”和“安全”,以免失言被举报。老师批语不对,但因此对老师挥下“大棒”、上纲上线也不对,这样只会让家校共育在背道而驰的路上越走越远。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