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G灵感库丨果蔬拼贴成国礼,700斤土豆当展品?来看大师玩艺术料理!
原标题:ACG灵感库丨果蔬拼贴成国礼,700斤土豆当展品?来看大师玩艺术料理!
??文末附赠:
纯艺导师推荐电子书目16本
食物除了吃,还能怎么“玩”呢?如果给你不限量的胡萝卜、土豆、西红柿、绿叶菜…… 你能用它们创作出什么作品呢?
除了供给我们的每日生活,食物还是众多创作者的灵感“缪斯”。今天,小A将以 “如何用食物为载体,创作绘画、动画和电影”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三位鼎鼎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构思精妙、紧系社会现实的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
#油画#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
2015年的米兰世博会的吉祥物Foody是一个由11种水果组合成的可爱卡通形象,其灵感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意大利艺术家 朱塞佩·阿尔钦博托。这位艺术家以创作富有想象力的肖像闻名,这些 肖像画完全由蔬菜、水果、花卉、鱼和书籍等元素砌成。
吉祥物Foody
阿尔钦博托的作品会打破你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想象。他擅长把没有生命的物体组合在一起,重新赋予它们活力: 卷心菜头发、大葱项链、大蒜手环、萝卜手指......阿尔钦博托绘制的人像奇幻、荒诞又有趣,让人心里念着“好怪哦”,又忍不住还想看一眼。
因为创意前无古人、十分另类,曾有艺术评论家争论: 他的画到底是异想天开,还是精神错乱?大多数学者认为,因大航海时代来临、人文浪潮兴起, 文艺复兴时代对谜语和惊奇有着天然的迷恋。阿尔钦博托的创意非但不算诡异,更是迎合了他所处时代的品味。
《坐卧的人像》
在阿尔钦博托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熟悉、但当初人们奉为珍宝的食材。随着帝国的扩张探索,16世纪的意大利汇聚了全球的奇珍异宝。皇室为此专门设立 珍奇室(现代博物馆的前身),展示探险家带回的新奇物品。
《厨师》
阿尔钦博托的画作还成为国礼,被用于 赠与他国政要。他多次接到罗马帝国皇室的委托。闻名世界的《四季》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Maximilian II 定购的,作为礼物送往萨克森。艺术家用水果、蔬菜、花堆砌了一个人在四季的不同形象,隐喻人从年轻到老年四个阶段。这组画 传达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慷慨,同时暗示 王朝经久不衰,如同四季循环更替,永远鼎力世间。
《四季》
之后,阿尔钦博托又受到下一任皇帝 Rudolf II的肖像委托,依然决定:以珍稀果蔬为体裁,为皇帝构建面孔。这种作画是皇室 show muscel 的证明, 彰显祖国国力强盛、物资丰饶;同时 满足了贵族猎奇、追求小众艺术的心理,让艺术家广受垂青。
下图是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Rudolf II 所绘肖像《Vertumnus》。阿尔钦博托笔下的陛下是 四季、花园与果树之神,头顶夏季花果,面生秋季蔬果,肩绕春季花环,躯干立着冬季蔬菜。
《Vertumnus》
即使在今天,阿尔钦博托的 作品和艺术语言还会被广泛提起。他的的“果蔬人”作为角色在很多艺术作品中出现,包括电影《浪漫鼠的德佩罗》、《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电子游戏《宇宙欧斯莫》,甚至活跃在前卫摇滚乐队Kansas专辑《Masque》的封面。
《爱丽丝梦游仙境2》和《Masque》
??
#定格动画#
杨·史云梅耶
不同于《玛丽与马克思》里的巧克力热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各色鸡肉,短片《鳄梨色拉》里的鳄梨色拉,这位来自童话国度捷克的导演用真正的食物做动画。如果喜欢看 cult片,你或许听过他的名字: 杨·史云梅耶。这是一位大家公认的定格动画大师,他镜头下的食物,别样的有味。
来看这位定格动画大师给我们上的菜:
1. 《肉之恋》
这道《肉之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趣味、波折、讽刺,一样不少。影片在背景嘈杂的餐馆中展开,一对肉片迅速生出激情,坠入爱河,转眼被厨师叉起,无情地扔下油锅。影片揭露了史导钟爱的“欲望”主题。借此影片,老史点出:活着可以放纵欲望,但代价往往十分可怕。
2. 《食物》
《食物》分为三节(那必然是早午晚餐)。在“早餐”一章中, 人类被异化为食物提取机。一个会活动的“正常人”从一台“人体取餐机”的胸腔里端出套餐,耳孔里取出餐具。
饭毕,“正常人”异化为提取机,“人体取餐机”恢复为“正常人”,像当代打工人一样打了个下班卡,就此进入下一个循环。史导用这一章揭示了工作关系的本质: 个体间互相利用、索取,借此满足 自身生存与欲望的需要 。在无尽的循环中,人类文明走向茫然无望的未来。
“午餐”章节则穷人对峙富人。两个不同阶级的人在餐厅中没有吃食,富人开始优雅地吞食身边的一切,包括桌布、鲜花、餐巾、皮鞋……穷人看到后效仿,动作生疏难看。
当吃无可吃,富人装作吞食餐具。在穷人照旧模仿后,富人将刀叉从嘴里取出,起身逼向穷人。这章的隐喻更是明显。除去 对人永不满足欲望的讽刺,史导揭示了吃人社会的真相: “ 大灾,人相食” 。
“晚餐”是一场最后的盛宴,将“吃人”直接摆上荧幕。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调味后, 饭桌前的每以个人都开始享用自己。“晚餐”大约就是史导心中人类的终极,即夺取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后,人只能 吞噬自己作为结局。 在欲望吞噬文明的世界,欲望终会吞噬我们的灵魂。
对于史导“厨艺”,小A大胆借用看谁都不顺眼的法国《电影手册》评价: 对于人生超现实的悲观诠释,只有文学巨擘卡夫卡可以和史云梅耶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史云梅耶大厨的烹饪手艺,还是十分受艺术家们欢迎滴。
??
#电影#
阿涅斯·瓦尔达
我喜欢镀膜脱落的东西,
喜欢剩余物,
喜欢浪费的东西。
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每年受到无数人围观,还进入过我们的中学美术课本。在机器收割已取代人工的今天,同为法国人的著名导演 阿涅斯·瓦尔达决定拍一部关于“拾穗”的作品, 探寻早已被遗忘的拾荒者。
《拾穗者》
在这部电影种,瓦尔达奶奶捧起了影史上最著名的一颗土豆: 心形土豆。在经过一间农舍时,瓦尔达偶然发现了这些心形土豆。对她来说, 心形是 柔软和爱的象征 。但因卖相需要,这些土豆被丢回田地,与其他250吨不合格的土豆一起等待腐烂。
如同她拍摄的拾穗者,阿涅斯·瓦尔达自己也是一位拾穗者。她 把被遗弃的土豆变成美的艺术,不忍心把这些"心"丢掉,而是收集起来,用镜头反复拍摄。
成熟后被人挖出的??从 饱满圆润到脱水、变皱、重新发芽生长, 好似人类衰老的皮肤,但又孕育出新的力量。 瓦尔达尤为热爱土豆,深有感触,在200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装置 《土豆乌托邦》,并在展览现场放置了 700斤真实的土豆,让观众们实时看到新芽的萌发。
死了但是没完全死的土豆
《土豆乌托邦》采用了 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三联画形式,是一种经典的视觉叙事结构。在三联屏上,中间一屏是一颗心形土豆,两侧是土豆发芽和萎缩的视频。
《土豆乌托邦》时长仅6分钟,却是由瓦尔达 几个月的拍摄素材剪辑而来。她知道以装置的形式呈现影像,必然比电影呈现了更多的 疏离感和可能性。瓦尔达说,自己不知道多少人会真正看完六分钟,或者看了两次六分钟,又或者看了几秒钟就离开。
《土豆乌托邦》
“我喜欢皱纹和手掌。我对于一只手能发生什么变化很有兴趣,那会是幅可爱的画面。所以,我享受自己的衰老,也喜欢看到事物自然而然、渐渐地被毁掉。”
??
浏览作品就是我们与艺术家的对话,他们用画作和影片 歌颂大地的产物、讨论对平凡或超凡生命的理解,探讨社会习俗、社会阶层及其相互作用,送上自己对食物的赞美。
尽管食物是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东西,几位艺术家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捕捉到了其中奥妙。不论时隔多少年,这些作品都因艺术家的思想 闪闪发光。
??文末福利:纯艺插画科系/学习锦囊
ACG纯艺术科系赋能包
纯艺导师推荐书目电子书16本
回复【纯艺】即可获取??
延伸阅读
↗↗ 橘皮、溜肩和连心眉……竟然是艺术史上的“审美标准”?
↗↗ 秋冬看展指南:全国15+展览,拉斐尔、提香、鲁本斯……艺术生必打卡展都在这!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