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00字他练了70年,终于写出至真、至纯之书,别再说自己没天赋
如今为什么再难出书家?除了大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革让书法逐渐脱离日常生活运用而变成一种更加纯粹的艺术,单是古人的勤勉,就是今人所难及的。
比如王献之,练字所耗完的绝非只有十八缸水;又比如宋高宗,一日不练字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古今留名的众多书家,不管天赋如何,无不是对书法付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能力。
在众多笔耕不停的书家当中,文征明的勤勉,我想也是数一数二的。别人是勤能补拙,而文征明是以勤补拙补拙再补拙。
和文征明书法之精熟同样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天资的愚钝。文征明11岁才能说话,会说话以后,才被父亲送达私塾读书识字,他和文字的接触要比一般孩子晚得多。
好在文征明是极高寿的,他一共活了89年,他的勤勉是别人难以想象的。
关于文征明的勤勉,《书林纪事》中曾有记载: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千字文》几乎是古代每一个读书人的必临书帖,一篇千字,十本就是一万字。一个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字数要求也就一万余字,这一万字就算不是认真临写,抄在纸上也要好几个小时。而《千字文》这1000字,文征明练了整整七十年。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谱》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练字就是“初学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
文征明的字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就是七十年岁月磨炼过后的平正。
岁月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格外重要,他们的人格和精神需要在岁月中沉淀和磨砺,他们的书法技艺需要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次又一次的研墨,执笔和洗砚当中精熟。
比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他跟随古人脚步,真正属于自己的书风也是等到了晚年才真正成熟,这便是我们说的“人书俱老”。
“初学平正”中的“平正”一般还处在追求与古人形似,让一般人赏心悦目的“美术字”阶段。
“务追险绝”中的“险绝”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之变的调和,进入险绝阶段的文字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而文征明的书法就是“复归平正”之后的至真、至纯和至美。在千篇一律的“馆阁体”之风盛行的明代,这位儒雅纯善的老人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不完全摒弃馆阁,他要取馆阁之利而出于馆阁。比如他所作的《千字文》,楷书端庄雅致,行书工整漂亮而又放荡不羁;篆隶《千字文》小巧纤雅而又古拙大气,所以不要再说什么自己没有天赋的话了。
在文征明所练习的众多《千字文》当中,能流传后世被细心装裱的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千字文》是古代书家必写,这其中的一千个字也基本满足了我们现在日常用字的需要。只要对这一千字进行精熟的练习,日常的文字书写便不在话下。
如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四体千字文》,集文征明所写的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千字文》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文征明书法精华。我们将其进行了1:1超高清的复刻,希望对您的书法学习有所帮助。
文徵明《四体千字文》(台北故宫超清版)高清原大复制品毛笔书法淘宝¥68购买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