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师与小朋友的互动技巧
原标题:幼儿园 |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师与小朋友的互动技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爱诺教育与您同行丨共创幼教美好未来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排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事无巨细,凡是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表达思想、传达信息,而幼儿则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师幼互动是无处不在的。教师的语言在师幼互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注意语言运用的“三少”和“四多”。
?
-- 三 少 --
?
1、少用指令性语言
教师组织幼儿活动时,为了向幼儿表达明确的规则意识,让幼儿的行为和活动符合规则,经常向幼儿发出指令,告诉其“该怎样”、“不该怎样”,语言上经常提出“不能”、“不要”的话语。
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左右和支配。教师往往把握不好这种指令性语言的“度”,使指令性语言变成了“监控”幼儿的行为,使得幼儿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指示,师幼互动关系受到影响。
2、少用批评性语言
为了维持良好的常规秩序,教师常常关注的是对幼儿某种不当行为的纠正与制止,并经常会说出批评或责怪幼儿的话语,有时会由于不同原因指责孩子。这种责备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而且也损害教师的自身形象。幼儿因为受到教师的责备而导致情绪消极,一些幼儿甚至会做出逃避或抵触行为,同教师唱反调,从而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幼儿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面部表情或神态,能够用幼儿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们,批评有建设性、客观的、适度的,幼儿是能够接受的。
3、少用控制性语言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幼儿随时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告诉教师,如果教师只用“知道了”、“哦”等语言作出冷淡的回答,幼儿的发现活动就会因教师“语言的控制”而淡化。
相反,如果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
“真的?你是怎样发现的?”
“哦,你还看到了什么?”
这些吸引幼儿的语言,就会激起幼儿对所发现的新现象做出更加主动、深入的观察与探究。
在语言活动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喜欢使用故事的语言用语,如:“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封闭性语言,来控制整个活动不偏离教师的“预设”。
这些控制性语言的使用控制了幼儿的思想和学习过程,使幼儿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长此下去,幼儿原来活泼的发散思维就会被教师的语言禁锢,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
-- 四 多 --
?
1、多用提问性语言
教师主要使用四种类型的提问性语言:是否式、选择式、引导式和预设式。
是否式、选择式提问语言比较封闭,答案控制在“好不好”、“对不对”。
引导式和预设式提问语言比较开放,能给幼儿思考的余地。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球为什么会滚动呢”等。后两种提问灵活,问题紧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需要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才能做出思考性的回答。
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启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能作出不同创意的回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2、多用鼓励性语言
教师鼓励性语言的运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在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 “你今天自己系纽扣,太棒了”、“你刚才对朵朵说了对不起,做得真好”
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的愿望。
3、多用启发性语言
在组织一日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向幼儿发出启发性语言,如:
“你看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根据教师的问题去寻找心目中的答案。然后,根据幼儿反馈结果,教师继续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
4、多用平等性语言
平等的语言,如: “我能够帮助你吗”、“我们一起分享吧”,让幼儿近距离和老师接触,使幼儿更信任教师,师幼互动关系更加亲密。如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教师应承认师幼双方都有说话的权利,不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平等的对话使师幼双方能根据自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各种思维的融合,发出师幼双方意想不到的新意。
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园教师不当用语的情况得到改善,才能使教师用语得到净化,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精神环境,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