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6期
原标题:【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6期
一年级
一桶水连桶重18千克,用掉一半后,连桶还重10千克,桶里的水原来有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二年级
25 人要过河,只有一条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其中1人要划船)。至少需要往对岸运几次,才能使25人全部过河?
三年级
一只桶里装满水,第一次倒出了整桶水的一半多1千克,第二次倒出余下的一半多3千克,桶中还剩5千克。原来桶中共装水多少千克?
四年级
一个水果店有很多种水果,有300千克不是梨,有240千克不是苹果,梨、苹果共140千克。苹果有多少千克?
五年级
已知两个数的积是2800,而且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多1。那么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六年级
一项工程,甲先做5小时,乙接着做10小时可以完成;甲先做7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
请做完题之前不要看下面的答案!!独立思考很重要!切记!切记!切记!
答
案
解
析
一年级
【答案】水原来重16千克;桶重2千克
【解析】 方法一:根据题意“一桶水连桶重18千克,用掉一半后,连桶还重10千克。”说明用掉一半水的质量就是比原来少的质量:18-10=8(千克),也就是一半水的质量是8千克,所以原来桶里的水重:8+8=16(千克)。再用水和桶的总质量18千克减去水的质量就等于桶的质量:18-16=2(千克)。
方法二:根据题意“一桶水连桶重18千克,用掉一半后,连桶还重10千克。”说明用掉一半水的质量就是比原来少的质量:18-10=8(千克),也就是一半水的质量是8千克,剩下的一半水和桶共重10千克,那么减去半桶水的质量就是桶的质量:10-8=2(千克)。
二年级
【答案】至少需要往对岸运6次,才能使25人全部过河。
【解析】根据题意“25 人要过河,只有一条船”,可以假设固定1人划船,运送剩下的25-1=24(人)。虽然“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但必须有1人划船返回。因此,除划船人外,每次只能有5-1=4(人)过河。用24÷4=6(次)运完24人。第6次时,划船人和其他4人一起上岸。因此,至少需要往对岸运6次,才能使25人全部过河。
三年级
【答案】原来桶中共装水34千克。
【解析】我们可以采用“逆推法”解决这个问题,根据“第二次倒出余下的一半多3千克,桶中还剩5千克”可知第一次倒出后余下水的一半是3+5=8(千克),那么第一次倒出后余下的水就是8×2=16(千克)。再根据“第一次倒出了整桶水的一半多1千克”可知整桶水的一半就是16+1=17(千克),原来桶中共装水17×2=34(千克)。
四年级
【答案】苹果有100千克。
【解析】 方法一: 根据“有300千克不是梨”,可知苹果和其他水果是300千克;根据“有240千克不是苹果”,可知梨和其他水果是240千克,由此可知苹果比梨多:300-240=60(千克),又知“梨、苹果共140千克”,观察下图可知140+60=200(千克)就是苹果数量的2倍,所以,苹果有:200÷2=100(千克)。
方法二:由题意,我们画图表示:
观察上图,(苹果+其他)+(梨+其他)+(梨+苹果)=300+240+140=680(千克),即:2×(苹果+梨+其他)=680(千克),所以,苹果+梨+其他=680÷2=340(千克),又因为梨+其他=240(千克),所以苹果有:340-240=100(千克)。
方法三:根据“有300千克不是梨”,可知苹果和其他水果是300千克;根据“有240千克不是苹果”,可知梨和其他水果是240千克,由此可知苹果比梨多:300-240=60(千克),即:梨+60=苹果。已知梨+苹果=140(千克),则:梨+(梨+60)=140(千克),可得梨是40千克,苹果是:140-40=100(千克)。
五年级
【答案】这两个数分别是16和175。
【解析】 方法一:根据题意,首先把乘积是2800的两个数找出来,即:1×2800=2800,2×1400=2800,4×700=2800,5×560=2800,8×350=2800,10×280=2800,14×200=2800,16×175=2800,20×140=2800,25×112=2800,28×100=2800,35×80=2800,40×70=2800,50×56=2800;观察乘积是2800的两个数,我们发现1和2800,2和1400,4和700,5和560,7和400,8和350,10和280,这7组的两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相差很大,它们因数的个数不可能相差1个,因此先排除掉它们;然后从14和200开始验证,14的因数有4个,200的因数一定多于5个,因此14和200也要排除掉;再验证16和175,16的因数有5个分别是:1,2,4,8,16,175的因数有6个分别是:1,5,7,25,35,175;它们因数个数相差1个,符合要求;因此,这两个数分别是16和175。
方法二: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是成对出现的,因此一个数的因数的总个数一般为偶数个;但当一个数是“平方数”(如1,4,9,16……叫平方数或正方形数)时,会出现两个相同的因数,因此它的因数总个数为奇数个。根据题意“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多1”,可知其中“一个数”必定是一个“平方数”。 又因为2800=2×2×2×2×5×5×7,所以2800有5个因数是“平方数”,它们分别是4、16、25、100、400。由此可得:2800=4×700( 4有3个因数,700有16个因数。不符合要求);2800=16×175(16有5个因数,175有6个因数。符合要求);2800=25×112(25有3个因数,112有10个因数。不符合要求);2800=100×28 (100有9个因数,28有6个因数。不符合要求);2800=400×7(400有13个因数,7有2个因数。不符合要求)。因此,这两个数分别是16和175。
六年级
【答案】如果甲做3小时后由乙接着做,还需要14小时完成。
【解析】 方法一:这道题可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把这项工程量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甲2小时的工作量=乙4小时的工作量,进而可得:甲1小时工作量=乙2小时工作量,由“一项工程甲先做5小时,乙接着做10小时可以完成”,推出:甲从做5小时减少到做3小时,乙的工作量就需要增加4小时,即10+4=14(小时)。
方法二:我们可以把“甲先做5小时,乙接着做10小时可以完成”这个过程看成“甲、乙合作5小时,乙再单独用10-5=5(小时)完成”;同理可以把“甲先做7小时,乙接着做6小时也可以完成”看成“甲乙合作5小时后,甲单独做2小时,乙再单独做1小时”,由此推出:甲2小时的工作量=乙5-1=4(小时)的工作量,甲1小时工作量=乙2小时工作量,这也就是说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假设这项工程量为单位“1”,乙的工作效率为:1÷(5×2+10)=1/20,甲的工作效率为:1/20×2=1/10,甲先做3小时后乙接着做还需要:(1-1/10×3)÷1/20=14(小时)。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5期 2022-11-13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4期 2022-11-12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3期 2022-11-11
【思维训练】1-6年级思维训练每日一题-第22期 2022-11-10
话题:各位家长怎么看?
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 / 标签 ▍
小数 / 编辑 ▍
小学数学 / 综合整理 ▍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