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孩子竟患上抑郁症!儿童抑郁的8个信号,父母一定要重视!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有些沉重,但是很值得家长们重视的话题——儿童抑郁症。

  起因是,干妈最近看到的一条新闻:河南郑州一名4岁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起初家长看孩子变得沉闷不与人交流,以为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到儿童医院一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

  后来家长又找到心理医生咨询,交谈中,医生发现孩子在听到父母讲述近期家里出现的情况时,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告诉医生,之前在家里听到父母讨论家中出现了变故,很是担心,又不敢说出来让父母徒增烦恼,就一直压在心里。

  最后医生教家长演了一出事情快解决的戏,孩子得知后心情才逐渐放松。

  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新闻之后,在心疼这个四岁小朋友的同时,也在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有点“早熟”。

  其实,我想说,儿童抑郁症并不是孩子“早熟”导致的,心理学研究显示,4岁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因为4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大幅成长,情绪控制能力也有所提升。也就是说从这个年龄开始,我们就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了。

  在我国,虽然4岁就患上抑郁症比较罕见,但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抑郁症低龄化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多发于10岁左右的孩子中。

  

  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这就意味着,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患抑郁症。

  面对如此高发的儿童抑郁症,身为家长,我们有必要了解儿童抑郁症的成因、初期表现和解决方法。孩子不出问题最好,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抑郁信号,我们也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

  PART

  1

  儿童抑郁症的成因

  研究表明,儿童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创伤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但是往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科学的养育方式。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表示:“孩子有问题,关键在家长”。

  下面这三种家庭养育模式,最容易养出抑郁的孩子。

  焦虑转移:让孩子承受巨大的压力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成绩依然是孩子最主要的评价标准。

  处于教育焦虑下的父母,只能通过孩子的成绩得以缓解。于是孩子成了焦虑的承接者,长期活在父母的高期待下。

  当孩子内心焦虑又得不到排解,身心发展就会出现偏差。他们会在一次次达不到期待的打击下愈发压抑,慢慢失去自我。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家庭,明明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是父母仍然不满足,好像不考第一就是天理难容。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不错,性格上往往会存在缺陷,遇事容易紧张,生活中也常常沉默不语,长此以往就很容易出现抑郁情况。

  父母的情感忽视,让孩子伤痕累累

  许多父母,很难愿意承认孩子所遭受的痛苦和不良情绪。?面对孩子的求助,他们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是孩子的错,好像孩子自己能够做出选择,忽略了孩子真实需求和感受的付出,伤害了孩子。

  一个真实的人,就是会遇到各种问题、困难,有各种脆弱、病痛、崩溃的时刻。父母若不能接受真实的孩子,在孩子脆弱的时候,或是严厉批评,或是冷漠对待,或是表现得比孩子还崩溃,孩子就会感到求助无门。

  被这样对待的孩子,没有办法接纳自己,只能不断自责。

  还有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争吵不断,忽略了对孩子的情感疏导,在需要父母关爱的阶段,孩子无法得到父母的爱,性格方面就很容易自闭,自卑,甚至抑郁。

  父母的贬低和否定,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但是很多家长把所谓的“谦逊”用错了地方。不少父母在别人夸自己孩子的时候,会当着孩子的面,下意识地否定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会被全部磨平,孩子这时候就踏出了走向抑郁的第一步。

  

  很多父母会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要“高标准、严要求”,于是不停的指出孩子的错误,并进行批评。长期这么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

  因为孩子自我认知的建立,和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评价有着很大关系。一旦长期对孩子贬低和否定,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模糊了,从而会降低对自己的预期,长期处于自我否定之中。

  PART

  2

  孩子抑郁的8个信号

  孩子每天睡眠时间充足,但还是很累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很长,但抑郁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不寻常的睡眠变化。有些孩子会想要花整个下午打盹,而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早起,无法入睡。

  他们的睡眠并不能恢复体力,这意味着,有可能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看起来睡眠是够用的,但是第二天仍然会精疲力竭。

  孩子的成绩忽然下降了

  童年时期的抑郁使孩子很难集中精力,很难听老师的话,也很难继续做作业。如果本来孩子的成绩很优秀,做作业很自觉,但是发现孩子一段时间内的成绩突然下降,且做作业无法专心致志,家长就要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了。

  孩子自我评价毫无价值

  如果孩子说“没人喜欢我”、“我一文不值”、“我什么都做不好”,这时候可能意味着孩子长期处于自我否定和悲观情绪中,而这种情绪很可能是抑郁症的开端。

  

  孩子拒绝娱乐计划

  孩子天性都是喜欢玩的,但是如果每每向孩子提出:我们去露营、去和好朋友聚餐、去玩玩具等邀请时,孩子并没有表现地很开心、很积极,很可能就是有抑郁倾向。

  虽然孩子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沮丧情绪,但是如果孩子的正常压力缓解后仍然不能正常玩耍,高兴不起来,这可能就是抑郁导致的。

  孩子时刻都觉得紧张

  不同于成年人比较明显的抑郁表现,孩子们的情绪可能看起来像青少年普遍的焦虑,比较难以辨认。青少年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比如孩子上学的时候比较焦躁,但是放学吃晚饭的时候就很开心。但如果孩子任何时候都比较紧张,甚至会对父母大发雷霆,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孩子是否是抑郁了。

  孩子饮食方式突然变化

  食欲的改变很可能是抑郁的症状,无论是突然变得挑食还是突然暴饮暴食,或者原本爱美食的孩子突然对吃东西丧失兴趣了,都有可能是抑郁造成的。

  当然,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饮食方式也可能发生巨大转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其他抑郁信号综合评定了。

  

  快乐的回忆不会让孩子高兴

  有些儿童长期不快乐,但没有临床抑郁症表现,为了辨别是否是因为抑郁,可以观察孩子在谈论快乐记忆时的反应。一个不快乐的人会在回忆那些美好时光的时点燃光芒,但回忆并不会让一个抑郁的孩子振作起来。

  孩子不想被安慰

  感觉忧伤是正常的,特别是在某些令人沮丧的事情发生之后,这时候孩子通常需要家长的情绪支持。但是,如果是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当你向他伸出肩膀的时候,他很可能第一反应是拒绝,因为这时候家长的安慰已经不能让他的负面情绪缓解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和身体变化较快,单个抑郁信号也并不能直接判定孩子患病,所以家长们不用过分焦虑。

  但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以上提到的多种变化,比如出现精力不足或兴趣不足,加上饮食、睡眠受到干扰的问题,并且持续困扰孩子两周以上,父母最好向儿科医生询问这些症状和体征,在进行讨论后,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根据需要转介进行进一步的干预和治疗。

  大部分儿童的轻度抑郁症状都是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得到较快缓解的,但是早治疗的前提还是早发现,这就需要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作息变化。

  PART

  3

  如何预防儿童抑郁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抑郁症状,作为父母,不要讳疾忌医、不愿面对孩子患病的事实,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精神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除此之外,对于患病得孩子来说,家庭养育模式上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患病的孩子,我们做到以下几点,也能有效避免孩子出现抑郁倾向。

  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争吵。在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更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带孩子去探索生命中的乐趣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兴趣。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到处游玩,回归大自然,一起骑车,爬山,踢球。爱运动的孩子大部分都乐观向上,阳光开朗。

  

  培养孩子不怕困难的勇气

  当孩子处于低谷的时候,父母的鼓励是最重要的。让孩子在失败的时候勇敢地接受失败,保持冷静,想办法再次赢得胜利,而不是一蹶不振。

  教会孩子去接受情绪和事实

  当面对家人离世或者重大变故的时候,要理解孩子,多陪伴孩子,多开导孩子,而不是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无所谓。不要故意去避免谈论,要消除孩子的疑虑。

  让孩子学会做情绪的主人,用有效的方式去抒发情绪。

  PART

  4

  唠叨下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身心健康,缺一不可。教育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来源,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积极力量。

  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建设的最重要一环,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明确:抑郁症不是作,更不是矫情,它只是一种很难自愈的情绪障碍。其次,我们要多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的苗头,要及时做心理疏导,必要时要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