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答题模板之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阅读实用类文本,应该注意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一)总体纲领
1、答题要领:快速搜索、筛选关键词,借助关键词抓住文本的主要话题和结论。
1)看标题,明话题(明确文本话题内容),关注出处,搜寻命题暗示信息。
2)析文本,概中心(通过分析文本,概括材料中心,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
3)理关系,找异同(理清材料间的关系,比较材料的异同点。明确材料阐述的侧重点)
4)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快速确定答题指向,判断答题涉及的是哪则材料。根据题目指向,筛选文本的陈述重点,圈点勾画关键词句,进行转换、组合、加工,组织答案;
5)对于单则材料为图表的,还需根据图表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
2、答题对策
①带问题读文本,题干引导答题。
②整体阅读,不落图表,分层概括。
③比对区间,敲定关键词,合并同类项。
④合理使用原文词句,言简意赅。
之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全国卷阅读文字量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阅读理解类题目时,不仅要快阅读,更要准阅读,对于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来说,更要提高这两个板块的阅读速度和准度,为解答文学类文本和写作留足时间。两道选择题占去实用类文本1/2的分值,本专题要想取得理想分数,两道选择题不容有失。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学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性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由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独特的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二)非连续性文本答题技巧
1.理解、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客观题)
答题要点:一是要看清选项,细读材料。在阅读文本时要概括陈述重点,注意与选项相关的细节;读图时除了关注图表信息之外,还要注意图表与其他材料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注意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样,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对比选项与原文的差别,新闻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同其他现代文选择题的设误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从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混乱、混淆是非、混滑时态、曲解文意、武断绝对等角度设下“陷讲”。解题方法都可以通用比对法,但因各类新闻文本的特点有所不同,其选项的比对方式和侧重点也会有所区别。非连续性文本侧重于文中信息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的比对;连续性文本侧重于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比对,但无论是哪一类文本,其解题的原则都是据文而答、依文而判。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题要点:由于非连续性文本是不同材料对同一主题的表达,所以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联系,要有整体意识。另外,要根据题目有意识地淘汰非相关信息。组织答案时可以在摘抄原文关键词句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重新组合。这类题实质是筛选并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是指对文中相关信息搜寻归拢,所谓整合是指从相关信息中提炼出某种共同的东西,如事物的共同特点、事物的普遍意义以及带给人的共性认识、启示等。
【解题方略】概括理解题解题3步骤。1.审题,明方向:要特别注意题于中限定范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词句,以弄清筛选整合哪方面的信息。2.读文,巧筛选:依试题要求,回读原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尤其要注意勾画关键词句,以此筛选出重要信息。3.整合,求规范:在筛选到相关信息后,要组织出规范的答案,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信息要点不能交叉重复,要注意合并同类项;②信息要点表述角度应符合题干要求,并且角度、方式一致;③答案在表述时尽量利用文中关键词句,但不可直接摘抄作为答案,要注意提炼转换;④根据题目赋分,合理分条,比如赋分为4分,一般答案要点有2个或4个。
3.比较类试题
答题要点:非连续性文本比较类试题往往要求考生分析同一主题下不同材料的异同点。答题时一是要注意比较事件的陈述角度,看内容的侧重点;二是要注意带评述性的句子,了解材料观点的倾向;三是要注意材料中的不同数据。
4.图表解读类试题
答题要点:非连续性文本有时候会根据图表设置问题(客观题),或者问题需要根据图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答(主观题)。答题时要明确图表统计对象,抓住变化规律,树立整体意识,结合其他材料分析图表中的相关数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其它技巧
1.解题原则: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之二、传记阅读
(一)概括分析传主的人物形象
1.概括形象:方法同小说人物形象概括。
2.分析传主个性形成原因:
(1)主观原因:先天禀赋、兴趣爱好、意志志向、奋斗历程、精神品格(创新、实践、恒心毅力)、事业、爱情、职业等
(2)客观原因:他人的支持、推荐,时代机遇,工作环境氛围,
(二)分析传记的特点
1.人物上:时代性、典型性(代表性);
2.选材上:真实性、典型性;
3.内容上:纪实性(史实性)和文学性
4.表达上:叙述为主,评议为辅;在记述人物经历的同时加以评论,叙议结合。
(三)分析传文中某个细节的作用
1. 既表现其伟大的一面,又展现其普通的一面,让主要人物、事物形象等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
2.展现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让形象丰满,真实可信,易于被读者接受;
3.符合读者了解传主更多花絮的心理需要。
(四)分析传文中引用的作用
1.引用原始材料的作用
(1)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2)有利于读者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引用诗词的作用
(1)从侧面烘托传主,突出传主的……精神品格,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
(2)使传记语言更古朴文雅;
(3)增加传文的文化底蕴;
(4)丰富传文的内容。
3.引用故事的作用
(1)使传主形象更丰满;
(2)丰富和充实传记内容;
(3)使传记内容更生动活泼,更有可读性。
4. 引用传主日记、作品或自己说的话的作用
(1)进一步表现人物的专业素养、巨大贡献、性格特征或精神气质;
(2)印证作者的观点;
(3)使传记更真实感人。
5.引用别人评价的作用
(1)从侧面烘托出传主的……(贡献、精神、性格)
(2)增强传文的说服力。
(五)评价传主
概括传主成就事迹(或精神性格)+对传主的态度+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典型事件+典型场景+相关细节)
之三、新闻阅读
(一)基础知识
1、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
(1)标题:引题、主题、副题。
(2)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交代新闻的最核心信息,鲜明揭示新闻的主题。
有分叙述式导语、描写式导语、对比式导语、评论式导语、提问式导语、结论式导语
(3)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4)背景: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
(5)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5、基本写法:倒金字塔型(从重要往次要写)
(二)新闻标题的作用
1.引题: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2.正题: 概括说明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3.副题:揭示消息结果和内容提要,补充说明正题
4.分析标题的作用
(1)标题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能否用某种方式吸引读者;
(4)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5)对读者了解和获取新闻信息的作用。
(三)新闻导语的作用
1.交代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2.统领(总摄)全文,为新闻主体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3.突出新闻人物的主要贡献和精神品格。
4.凸显新闻的价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新闻背景的作用
1.交代了(说明了)新闻事件的起因;
2.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
3.使新闻事实充实丰满,解答读者疑问,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突出深化新闻主题;
4.增加主体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五)新闻结语的作用
1、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
2、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
3、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六)分析新闻的真实性
1.再现采访过程
2.再现现场情境
3.选用叙述人称
4.处理细节描写
5.运用新闻数据
答题模式:作者运用第×人称,从……角度,通过……大量的……描写,让人有……之感,现场感很强,全文多处运用……信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与可信度。
(七)分析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1、材料选用角度是否不同;
2、材料间的联系是否构成层进关系;
3、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4、能否凸显新闻价值。
答题模式:所选的……细节材料分别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服务于……这一新闻主题的表达,既形散而神聚,又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八)分析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1.从能否深化主题的角度思考;
2.从结构是否完整的角度思考;
3.从群众能否想到的角度思考。
(九)鉴赏新闻构思的独特性
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内容的内在联系;
2.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3.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分析新闻的表达技巧
1、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2、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3、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4、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5、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十一)分析新闻的语言特色
1、是客观平实还是富有情感;
2、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或说明方法;
3、对表现写作目的和主旨情感的作用。
(十二)访谈的提问方式
1、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
2、直问——直切主题,不转弯抹角。
3、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4、旁问——不问原问题而有意问另一个问题,调节氛围、情绪用事实说话,凭良知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品格,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
(十三)典型题例
1、2007年山东高考题:梦碎雅典
1)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答:属于导语部分。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圆梦雅典的迫切心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2010年山东高考题:她只能活七小时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1)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划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答: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鲜明倾向性。如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药物,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对人们爱心的赞颂。
2)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答:(1)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2)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3)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3)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答:以顺序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
3、模拟试题: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
1)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篇报道的导语。
答: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并突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新闻六要素中“人物”“时间”“经过”“原因”和“结果”的五个要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文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炮制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
答: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表明了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体现了新闻媒介教育大众的功能。
3)《纽约时报》说:“当一份报纸说谎的时候,它就毒化了我们生存的社会。”请就你对“媒体形象”和“记者品格”两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用事实说话,凭良知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品格,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的职业操守。
(综合了“瑞鑫点教”和“徐徐语文工作坊”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