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孩子学画画,画得像就是好吗?危害不可不知
昨天群里有个朋友问我,她的孩子一岁半左右,先前拿笔画东西,大人总是问他画的什么?有时候还带他说我们画个香蕉、星星、月亮什么的。
时间久了,孩子拿笔好像不怎么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做法是许多父母引导孩子早期艺术启蒙的误区,玫瑶感觉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孩子生命的前三年,对于孩子的画我们的评价需要很谨慎。
因为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而是不同于成人的生命存在形式。
就像毕加索说的“尽管我14岁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却需要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涂鸦是对线条、颜色、空间、材料等天马行空的探索,并没有具体在画什么。
在3、4岁的时候,他们才会进入命名涂鸦期,如果他们说“我画了一辆车”,那么这是孩子一种自发的活动。
而父母强制询问孩子究竟画的是什么,或者直接定义孩子的画,就属于一种外在干扰了。
图片来源:bing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引导比较好?玫瑶来推荐几个方法:
1.使用客观性的话语描述孩子画的线条、颜色、空间或者材料。
比如说,我看到你用了很多的蓝色;你画了一条长长的直线和很多圆圈;你主要画在了纸的上面······
同时认真听孩子讲用很多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内容。
2.帮助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感官信息点来创作。
比如说我们带孩子去到海边,感受把手张开,风从袖子两边钻进去的感觉。
我们回家后给孩子羽毛,吹一吹制作“海风”,羽毛在空中飘起来。然后我们给孩子颜料用羽毛来进行创作。
此时羽毛已经不是羽毛,是带着孩子强烈感官探索的一种表达。
3.丰富孩子的创作材料。
比如做菜时切下来的胡萝卜头,大白菜头,土豆切对半、几朵西兰花就可以用来蘸上颜料创作。
喷壶、滚珠、粗细不同的刷子等等,都可以丰富孩子的感官和创作体验。
重要的是我们引导的思维,开放一些,多贴近大自然去感受。
当我们的感官变得更敏锐,艺术的表达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幸福感也会更强,因为我们能感受到一草一木皆是如此温柔。
#育儿##玫瑶老师说育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