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所保育园环境设计特色:让孩子与自然在一起,与同伴在一起

  长期以来,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是由具备不同职能的保育所和幼儿园(也作“幼稚园”)来承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育所是由厚生劳动省管辖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为有工作的监护人托管照顾幼儿;幼儿园则是由文部科学省管辖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

  在日本,“幼儿园”和“保育园”有所区别,其对比如下图:

  

  保育工作的原则

  保育工作应该符合婴幼儿的发育特征,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应该符合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生活。保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发育状况作相关的安排,重视孩子的自由游戏,让孩子对自己不知道的世界产生兴趣,并享受丰富多彩的游戏的乐趣。为此,保育工作者应该创造丰富多彩的环境,让孩子产生“想做”的心情,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园所小档案

  名称:日本土合舍利保育园

  儿童:0-5岁,共140名

  时间:7:00-18:00(周一至周六)

  宗旨:让孩子在这里发挥自己的所有。

  极力把这里打造成孩子愿意来的地方。

  成人要像孩子一样思考。

  这所保育园环境设计由日本日比野设计事务所承担。2014年,这所园舍投入使用。

  

  从这个布局图上可以看出,这所园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围合式的园舍、宽敞的停车场(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还有一半场地是绿地操场(给孩子大量的活动空间),占地共7000平方米。远远望去,这所园舍看起来低矮而简单朴素,色调以黑灰、原木色为主。

  环境设计会说话,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受到:吃饭要好好吃、愉快地进餐;愿意上厕所并且能逐渐独立上厕所;洗手很方便,因为洗手台很低,洗手时不要把地面弄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大自然就在我身边。这所园舍在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上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和环境设计者对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重视——不仅有非常宽阔的绿地操场,即使是园舍也是围绕着草地和绿树,园舍周边还有一个天然的大池塘,是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好去处。

  日本《保育所保育指针》中规定的“环境”领域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孩子对周围各种环境的好奇心和探求心、将周围环境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力: 爱护周围的环境、接触自然,由此关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并对此感兴趣; 自己主动接触周围的环境,享受发现的乐趣,善于思考,并努力将此与自己的生活相联; 在观察、思考、接触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丰富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和文字的感觉。

  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照片具体感受一下:

  园所环境设计如何与《指针》中“环境”领域目标进行融合。

  餐 厅

  

  全园共享的餐厅,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吃午餐。

  

  时为上午11点,工作人员已经在为孩子们准备午餐啦。

  

  黑板上写着、画着食谱,帮孩子认识和了解食物。这是日本幼儿园食育的一部分,帮助孩子了解三类食物的营养:绿色类食物(可以调整身体状态)、红色类食物(可以变成血液和肉)、黄色(可以变为热量和体力)。保育园通常都会把每日午餐的食物做成卡片或者用画图的方式告诉孩子。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上。

  ——2005.6 日本政府《食育基本法》

  

  吃饭的环境,也是园所和设计人员非常重视的。让孩子吃饭的时候能看到户外的自然环境,营造一种舒朗愉悦的氛围,或许能让孩子愉快地享受进餐。

  

  

  餐厅旁边低矮的洗手台,其高度专为孩子设计。其实这样的洗手台在园内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不只是这里有。

  

  

  

  

  小朋友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2岁以下孩子吃饭是在教室里,由教师协助),真是很有“想吃”的氛围啊!孩子们的食物、餐盘、碗都是园所统一定制的,只有筷具和小勺是孩子从自己家带来的,所以每个小朋友的都可能不一样。

  厨 房

  

  透过低矮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厨房内的情形。观看食物制作过程,也是“食育”一部分,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趴在窗户上仔仔细细看食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也有助于增加食欲呢。

  

  

  

  一体化的厨房设施,工作人员全副武装在工作。

  厕 所

  

  

  

  

  整体厕所空间像一座迷宫,大人都被吸引了。厕所的大空间相对敞开,一卷一卷的小空间里面是小马桶,黑色三棱柱每一侧面上都是男生用的小便池,小便池周围铺着圆形的大理石,方便擦拭和晾干,洗手台周围也是这样,这种圆形设计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边界”——暗示他们最好不要把水撒出来。这就是会说话的环境。即使是厕所,也能看得见户外的风景哦。

  

  

  当然,2岁以下孩子是在自己教室中上厕所的,教室内设有小小卫生间。

  多 功 能 厅

  (睡觉、大肢体活动、表演节目、全园集会)

  

  

  

  这是一间比较大房间,通风良好,兼具睡觉、大肢体活动、表演节目、晨会等功能,在园内使用频率特别高。

  

  

  小朋友的被褥集中放在多功能厅后面这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全天24小时通风,小棉被被熏得香喷喷的。

  

  这张图比较能看到房间全貌,孩子们即将吃完午饭,这里已经开始为午睡做准备。有的保育园是没有安排午睡时间的,这所园跟我们国内的幼儿园比较像,有午睡时间。即使个别孩子不想午睡也没关系,但是要待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

  玩 水 设 施

  

  

  

  玩水的设施安置在户外。日本很多园所都很重视孩子玩水、玩沙等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游戏。因此,尽管日本人比较崇尚节俭,但是在“玩水”上是毫不吝啬的。玩完水后,还可以冲个淋浴。

  增加趣味的小空间

  

  

  设计师尽可能设计一些有趣的或者相对私密的小空间,给幼儿增添游戏的、想象的趣味。

  教师办公室

  

  

  这里是教师的办公室。

  家长等待区

  

  家长等待室。

  

  家长等待室外是这样一个小院子,还设置了一个秋千架。这里与户外停车场相连,非常方便。

  综 上 所 述

  到处都能看见自然风景

  

  

  

  

  

  

  

  这种围合式建筑,将自然风景围在中间,使得每间屋子都能看见风景——不论吃饭、上厕所、睡觉、玩游戏等,当然教师办公室和家长等待区也能看见户外。使园内的孩子和大人感觉自己和自然是同时共在的,不管花开花落、飞鸟小虫,也不管阳光耀眼还是大雨瓢泼,孩子都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讯息。

  在一起

  这所园内,孩子们是混龄班,他们吃饭和睡觉是全体孩子在一起。在这两项事情中,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交谈和互动的机会。

  以上这两点与日本学前教育者的忧虑息息相关。

  日本学前教育研究者的

  忧虑与措施

  日本学前教育研究者从整个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担心因都市化而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居住状况的变化,导致人们亲近自然、关心自然、通过接触自然而获得感受等直接体验的机会不断减少。另外,核心家庭化、少子化、社区关系淡漠等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淡漠。

  在此状况下,保育内容之中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环境领域”的内容。在生活和游戏当中,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自主地与周围的人、物、动植物、四季变化等相联系的环境。

  保育工作者需要用心研究对环境布置的种类和数量、场所等,意识到自己就是环境的一个构成部分,应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孩子的成长和活动。保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处理接触园外环境与园内环境的关系,在保育工作中灵活使用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功能,努力让孩子增加各种各样的体验和经历。

  屋舍外观简单朴素,室内清雅简约,在日本是一种很常见审美观;对自然的尊崇和集体意识的看重也是一种很普遍的价值观。这些,完全渗透在他们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其建筑和环境设计、儿童观和教育观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一名日本人。

  情不自禁地想,我们在塑造什么样的儿童呢?

  注:为了改变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分立状况,近年来日本政府推行了具体的措施,确立和实施了"认定儿童园"制度,这是日本幼儿教育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认定儿童园"制度由政府主导,切实加强了"幼保一元化"的改革进程。

  本文来自:宁谊文化

  刘乡英教授主编 《儿童的发展、诊断评估、保育和教育丛书》1-2册团购,点击图片了解。(宁谊出版社直发)

  

  加入公众号“托育尚贤院”学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