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丨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导师选择的重要性
学术规范和道德品格的示范作用
导师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以及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与此同时在对研究生进一步完善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导师在学术品德和思想方面的一些优秀品质还会使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延续导师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专业学习上的管理作用#云南艺术学院考研#
导师在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研究生入学之初,导师要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考核,对其个人思想品质进行考察。随着研究生培养课程的开展,导师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对其学术研究进行规划指导,并且时刻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保证其不偏离社会道德规范。在研究生毕业前夕,导师还要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和审核,确保每一个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并在就业方向上给予建议。
多方位的引导作用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期间的引导作用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引导、学术引导、心理引导。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整体规划引导,因材施教,根据研究生的发展特点和自身专长加强管理,对小部分研究生进行个别、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自身的思想引导优势作用,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职业生涯的指导作用
导师在专业领域研究时间较长、学术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达到了一定层次,有能力也有职责全权负责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引导学生树立踏实好学的学习品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余力民
70年代进厂当工人,由于具备歌舞、戏剧表演特长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由工厂调入专业歌舞剧团,先后任歌舞、戏剧专业演员,表演队长,编导,黔西南州歌舞团团长,国家二级导演。
在主持黔西南州歌舞团工作期间,该团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个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2年,受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指派,率团赴意大利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流活动,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广泛好评,圆满完成了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任务。
在戏剧实践和教学中,导表演了四十余部剧目,受到了专家的赞誉和观众好评,有的剧目在国家、省、市级调演和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专业教学中努力探索戏剧高等教育实践和教学的辩证关系,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将来的社会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赞誉。2004年,被评为云南艺术学院首届“十佳教师”。
获奖情况
1995年指导93表演专科班排演《中外戏剧片断》;
1996年参加云南省新剧目展演话剧《黑白祭》饰瓦路(主演);
1996年参加云南电视台“爱的阳光”综艺晚会编导小品《春满人间》;
1996编导小品《春满人间》获全国百优小品三等奖(中国剧协);
1997年参加省人民政府主办《迎接香港回归》大型晚会;
1998年指导96级导演本科班排演话剧《留守女士》;
2000年指导96级导演本科班排演毕业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
2002年指导99级表演本科班排演话剧《高山下的花环》;
2003年指导02级导演本科班排演专场教学小品;
2004年指导02级导演本科班排演《中外戏剧片断》;
2004年参加由云南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华文戏剧节,演出了大型纳西族史诗 话剧《黑白祭》并担任主要角色瓦路;
2004年导演小品《猪司令》参加省首届喜剧小品比赛,获省文联一等奖,导演 的小品《出门不易》获二等奖;
2005年指导02级导演本科班排演前苏联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05年编导小品《小核桃》参加省首届大学生调演获省教育厅二等奖;
2005年编导小品《小核桃》参加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展演,获教育部三等奖;
2005年编导的小品《渴望》获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三等奖;
2005年参加由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省对外友好协会主办,艺术学院、昆明电 视台承办的《共同走过的历史》专题文艺晚会担任导演、主持;
2005年参加由中共省委高校工委主办,学院承办的大型文艺晚会《飘扬的旗 帜》中承担晚会编导和主持;
2006年指导02级导演本科班(毕业班)排演话剧《我在天堂等你》;
2007年指导04级导演本科班(毕业班)排演话剧《家》;
2007年承担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省中小学戏剧教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与推广”课题研究。
2009年指导06级导演本科班排演话剧《列兵们》;
2009年指导06级导演本科班排演话剧《倾城之恋》(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倾 城之恋》改编);
2010年指导07级导演本科班排演话剧《明月初照人》;
2011年指导08级导演本科班排演话剧《洒满月光的荒原》(《荒原与人》);
出版情况
专著《戏剧导演思维与训练》;研究论文:《对现当代戏剧状况的思考》、《在文本与舞台之间》、《戏剧导演艺术特征》、《论戏剧艺术中的审美》、《舞台美术设计在导演艺术中的解构》、《对教学中导演思维的几点认识》、《解析导演构思在片断教学中的体现》、《结合独幕剧教学解析导演排演计划》等。
朱珠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钢琴专业。先后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朱工一、杨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王琼华教授。
现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钢琴分会会长、昆明市音乐家协会钢琴协会副会长;中国音协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云南艺术学院社会艺术水平高级高级考官。
历任云南省内各项钢琴大赛评委,并获“最佳指导教师”、“优秀园丁”等称号,其学生获众多奖项。在全国核心其抗发表多篇论文,对教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王硕
满族,云南艺术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女高音歌唱家,现为全国青联委员、云南省青联常委,云南省满研会副会长,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获奖情况
获云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重点课程建设一等奖。
第二届中国教育教学创新成果一等奖。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5年连续获得云南艺术学院科研成果奖,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园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所教学生有三十余人次在国际、国家级、省级歌唱大赛中获奖。
2006年在云南省文学艺术“四个一批”优秀人才表彰活动中,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南文学艺术新人奖”。
曾获第四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荧屏奖;
在云南歌王、歌后大赛中摘取了“民族唱法歌后”的桂冠;
获中国南方六城市创作歌曲大赛最高荣誉“演唱大奖”;
获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歌曲演唱大赛二等奖;
获中国民族声乐选拔赛云南赛区第一名;
获云南省校园歌手专业组特别金奖;
论文《云南青年歌手走向全国路在何方》获云南音乐论文二等奖。
出版展演
出版有学术专著《民族声乐演唱技法技巧》、《新编云南民歌声乐作品选》,发表有《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歌唱中的语言表达》、《歌唱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云南青年歌手走向全国路在何方》等多篇教学论文。多年来参加国家、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逾百场。在CCTV综艺晚会《综艺大观》、《神州大舞台》、《星星音乐会》中担任独唱。在国际合唱节中担任声乐组曲《水之祭》女高音领唱。在国际花卉节、国际旅游节、国际兰花博览会上演唱主题曲《花飞彩云南》、《耍云南》、《兰花飘香》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王硕和她的歌”为题进行过专题采访报道。应CCTV—2之邀,为“难忘的旋律”拍摄了MV《月光下的凤尾竹》、《蝴蝶泉边》。为电影《楚雄一方土》,电视剧《阿昌刀》、《边关情》、《女儿国没有秘密》,专题片《白衣天使》、《豆腐人家》、《我爱家乡爱新平》、《彝山串串香》等配唱。首唱发行各民族风格声乐作品近百首,为繁荣云南歌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历任西南地区及云南省各类声乐大赛专家评委,个人传略收录入《21世纪人才库》、《光辉的岁月——优秀中华儿女名录》、《云岭芳华》辞书。
于丽红
女,汉族,民盟员,大学本科学历,1959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表演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到吉林市话剧团,担任演员。1985年3月,调入长春话剧院,担任演员。1987年11月,调入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92年10月,取得讲师任职资格。1995年2月,公派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学习表演教学法。1995年10月,任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副主任。1996年10月,破格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2000年10月,破格取得教授任职资格。2005年9月,获得云南艺术学院戏剧戏曲学表演专业硕士生导师资格。2007年9月,《表演》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获得荣誉
2008年10月,授予云南艺术学院第二届“十佳教师荣誉称号”。2009年8月,获得俄罗斯戏剧大师班结业证。2010年荣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2011年被评为云南艺术学院教学名师,《表演2—形象塑造》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负责人)。
曾主演二十余部话剧,二十余部电视连续剧,主播长篇小说十余部,广播剧二十余部,散文、诗歌、文学作品数十篇,为数十部国产电视剧、外国电影配音,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校科研成果奖项。1988年,主演电视剧《大学》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1995年,主播《关肃霜》获95年度“中国广播奖”,96年度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主演电视剧《多雪的冬季》荣获第十七届九六年度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东北三省“金虎奖”—中篇类一等奖;1996年,主播《及格保险公司》获96年度“中国广播奖”,97年度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现任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云南语言文字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云南分会理事。
宋杰
男,1963年生,汉族,籍贯四川,1979年考入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1984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参与《普通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1987年创办云南大学艺术团、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团,担任云南大学艺术团专职副团长、云南省大学生艺术团常务副团长,先后组织过多场云南高校的文艺演出,并导演过数台话剧和大型文艺晚会。
1989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师从著名电影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周传基先生学习视听语言。1991年毕业后,先后在云南大学电教中心、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云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从事影视编导工作,独立或参与了上百部(集)影视作品的制作。1996年调入云南艺术学院戏剧系担任影视类课程教师,次年担任戏剧系副主任并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教授并创办影视系,提出富有创意的、切合中国实际的办学思想,为影视制作领域培养了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制作骨干。现为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艺术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汤海涛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青年美术家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理论专业,学士学位。
1992年至2002年,任教于昆明第16中学。2002年,调入云南艺术学院。
著作
《云南民族美术学》(云南大学出版2004年12月出版);
《云南民族美术概论》第二作者(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外国美术随话》(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艺蕴心集——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生文集》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课题
1996年,与李靖寰教授合作,完成国家“八五”重点规划项目“云南少数民族美术概论”课题;2000年,完成云南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课题“云南民族艺术学”美术部分的写作,为该部分的负责人和执笔;2004年,完成课题“云南少数民族美术断代若干问题研究”;2007年,完成课题“汉文化在云南少数民族美术中的存在及影响”;2008年课题“区域民族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获得省重点课题立项,在研。
曾获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和云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的二、三等奖和荣誉奖。论文曾获昆明市一等奖,云南省一等奖,国家级二、三等奖。
2005年,获云南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教材《云南民族美术概论》获云南省优秀教材奖。
评论文章、学术论文数十篇,发表在《美术》、《美术研究》、《画刊》、《美术大观》、《艺术探索》等美术理论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