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进”蹲点采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谱写新时代育人新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化教育内涵建设

  “要掌握好动物的特征与结构,并根据故事情节学会灵活创作,不要局限于书本上的固定图案。”11月13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罗灵娜正在教室学习专业课程——“幼儿绘画技巧”。课上,罗灵娜跟着老师的讲解,一笔一画勾勒着企鹅图形。

  “‘专业学习+现场实践’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生涯。”罗灵娜告诉记者,从大二开始她便前往都匀市第四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学院采用‘1+1’教学方式,去幼儿园开展一次见习活动,协助老师完成幼儿教学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在下一次理论课中大家互相交流分享。”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化教育内涵建设。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转“泛师范”教育为“精准师范”人才培养,深入推进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幼“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积极组织各年级师生深入课堂一线顶岗支教和实习实践,推进形成“课、教、研、训”多阶互动、四维一体培养方式,做优做强教育工作。

  截至今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其中师范类专业占比达73%,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成果奖等22项,教育专业学位点现已覆盖学前教育等15个培养领域和方向,已招收研究生近800人,“研赛课”一体化案例教学方式形成特色,获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扎实推进民族教育

  “同学,来一份瓮安的松花皮蛋吗?可以吃进去的非遗哟。”“都匀毛尖茶点,你值得拥有。”“来亲自体验下蜡染和刺绣吧!”……

  11月11日,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院民族广场,这里正举办着首届“非遗进校园”文化展览会活动。 活动中,三位主持人分别用水族话、侗族话和普通话相互配合,《非遗进校园·故事听我讲》舞台剧、侗族大歌、水族铜鼓舞、民族服装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接连上演,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具魅力的视听盛宴。

  “让师生们在吃喝玩乐中深度体验民族非遗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学院院长文静说,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可以更好地激发同学们学习民族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大家对黔南非遗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丰富和活跃校园生活。

  作为地方性民族高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以一流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目标,以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优势,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双语宣讲活动,建设学院民族文化展览馆、牙舟陶省级实验室,办好省级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动服务乡村振兴

  在福泉市罗坳村“校政企村农”合作示范基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科研团队正在采集土壤样本。选地、挖土、采集……团队在示范基地收集了满满一袋土壤。

  “我们做的是微生物土壤唤醒辣椒示范项目,第一次使用唤醒剂让辣椒增产近30%,效果非常可观。今天我们来第二次采样,收集土壤前期数据,为下一次喷施做准备。”团队负责人毛海立教授说,学院通过定期喷施生物制剂进行测试,指导当地村民喷施和管护技术,助当地辣椒产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校在教育资源、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们在福泉市罗坳村打造了一个特色鲜明、带动性强的‘校政企村农’合作示范基地,学院博士团在这里建有不同的项目,有辣椒、木耳、中药材等。”黔南师院校长石云辉告诉记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依托八大乡村振兴科研团队,以“校农结合”“工业反哺”“黔货出山”等粤黔协作方式,在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提质改造、现场教学、示范推广、实践实训,把教学放在田间地头,写好“大地论文”,培养“接地气”“服水土”人才。

  做实做好思政教育

  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思政党建主题广场——五星广场,赵文静老师带领同学们席地而坐,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课程学习。

  伴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同学们的思绪也紧紧跟随着那段激动人心的光辉岁月,从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再到全面内战爆发之际,当历史的进程来到又一个重要时刻,大家齐声答道:“奋起自卫,将革命进行到底!”广场上的气氛不断高涨,学子们从珍贵的红色历史中汲取知识与力量,在暖阳照耀的校园里留下奋发学习的身影。

  “比起课堂,我更喜欢在五星广场上思政课,在这里学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领悟伟大建党精神。”课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二学生徐银艳和几个同学在广场上久久不愿离去,她告诉记者,学校最近开展了“强国有我·献礼二十大”的视频征集活动,她们打算报名参加,而处处展现着红色文化的五星广场是激发灵感的最好场地。

  红色教育,深入人心。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思政课有机结合,充分盘活学校红色资源,开展五星广场思政教育,并把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案例融入思政课成果展,以老师集中学、老师带着学生学、学生自主学的“三学”模式,积极打造实践课程与理论学习有机融合的思政教育课堂高校样板。

  黄毓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镜民

  编辑 韦依

  二审 刘娟

  三审 闵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