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年终聚焦
许多年后,如果回顾中国教育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们一定会庄重地回望2021年:中国教育变革的鼓点在这一年变得激越而昂扬。而在这旋律的中央,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教育发展语重心长的嘱托。这嘱托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等重要会议的会场响起,从偏远乡村的校园里响起,从大学欢腾的人群中响起,从一封封写给教育系统的回信、贺信中响起……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谆谆教诲、殷殷期望成为中国教育变革与重塑的根本遵循,成为教育战线干部师生砥砺奋进、开拓前进的力量源泉。
2021年岁末,本报推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主题特刊,重温总书记过去一年来指引教育发展的声音,回访那些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述身边的变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真实反映这一年来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鼓足干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足迹
2月26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3月5日
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3月6日
习近平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3月25日
习近平在闽江学院考察时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责任在肩
4月6日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4月12日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4月19日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4月27日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
5月9日
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5月21日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5月28日
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5月30日
习近平回信勉励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5月31日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
6月7日
习近平来到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阅览室,了解社区向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课后托管服务情况
6月21日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
9月8日
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9月14日
习近平在陕西榆林考察时,勉励绥德实验中学学生珍惜大好年华,修身立德、勤学上进、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9月27日
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11月24日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12月17日
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夯基固本 立德树人写新篇
守正创新 凝心聚力开新局
东华理工大学教授周义朋(中)带领学生在新疆开展野外试验。学校供图
关键词:会议
【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卫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教育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和中央深改委通过的多个教育相关文件,并采访相关领域代表畅谈他们牢记嘱托扎实行动的体会和感悟。
总书记原声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习近平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孩子心灵深处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教育系统牢记总书记“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的谆谆教诲、殷殷嘱托,坚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一年来,我们讲大局、担使命,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实现“应推尽推”。通过强化师资保障、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指导、强化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等措施,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娃娃抓起,实施“童语同音”计划,全区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承办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诵百年伟业,写时代新篇,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一年来,我们举旗帜、育新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构建高质量的思政育人体系,建立了理念落地方案化、育人工作体系化、课程教学规范化、校园环境功能化、主题活动品牌化、研究阐释多元化的“六化协同”教育机制,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思想合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内蒙古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矢志不渝、金石之坚的信念,夯基固本、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教师,我能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并向总书记做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汇报,这让我无比光荣。“我是蒙古族,但我首先是中国人”,汇报中的这句话得到了总书记的认可,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这一年来,我时刻铭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共同”思想,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我从小在牧区长大,刚当选人大代表时,常因为普通话不够准确、流利,很难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深感履职力不从心。后来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在才能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为国献计献策。平日里,我也积极深入周边学校、社区现身说法,把总书记嘱托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理解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坚决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努力用我的课堂,给学生一把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让他们有能力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风采。
(本报记者 郝文婷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各类人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习近平3月6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
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
今年3月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我结合协和医学院百年医学教育实践探索和关于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就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我国医学教育情况作了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多方呼吁增加国家卫生投入,以利人民终极福祉。卫生投入不应被视为消耗,而是最见成效的社会投资,是社会投入中的最佳投资,也是目前我国切实需要增加的投入。加大卫生投入,直接影响人民生命健康这一终极福祉。过去一年,通过广泛建言,向有关卫生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宣传,转变社会观念,推进了增加卫生投入社会共识的形成。
二是消除本科专业偏狭,回归医学通识教育。在转变社会观念方面,在教育部医学类学科目录修订会议上、在各种医学相关座谈会上、在中国工程院立项的关于医生职业发展项目研究中,呼吁对医学专业设置偏狭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在教育管理层面,积极建议在医学本科教育中不再设置“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等专业,只设置“医学”专业,使医学本科教育回归通识性教育。在医学教育实践中,协和医学院率先启动“4+4”医学教育改革。
三是杜绝盲目扩建招生,提升医学教学质量。协和医学院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教育部高教司等,充分沟通并达成共识:绝不能盲目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对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规范管理。要根据当前国家教育资源实际情况设置医学院,科学确定招生规模。同时,建议增设医生助理专业,加强护理人员培训,解决医务界的人力资源问题。
四是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推动专科能力考核。首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要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的医院推动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积极推进建立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相匹配、衔接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对青年医师的职业前景作出清晰的规划与安排。二是以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年会为平台,推动年度性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地与师资建设。三是推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首批启动的心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三个试点专科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已面临结业考核,未来会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更多专科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采访整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
这学期,我兼任了北京市东城区最南端革新里小学的校长。新学期的第一节课,革新里小学的学生们就迎来了由史家小学特级教师和本校教师一起上的“双师课”。如何让革新里小学的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是两校教师一起研究的重点。
如今,史家教育集团每年有100位教师常态交流轮岗。优秀教师在整个集团内打通使用。新加入的革新里小学,本学期有3名教师和史家教育集团的特级教师或市级骨干结成师徒对子,这个数字下学期还将扩大到23人。
对于“双减”工作,史家教育集团全体教师经过了反复研讨。教师们的意识已经统一,行动已经深入到专业的攻坚克难工作中。
如何站好课堂?学校要求教师深入备课备学生,上有品质的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发展。
如何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们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从作业形式、作业质量到作业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索。把作业视为学习的再次发生,纳入学生教育的一体化设计,通过个性化、分层的作业设计反扣课堂教与学。
如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已经经过了课后服务普遍开设和吸引学生参加的阶段。现在教师们思考的是,课后服务如何做到不是增加学生新的负担,而是增优补差、兴趣开发、深入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服务型学习项目中体验到社会性成长、自主性成长和合作性成长。
为了形成家校社合力,史家小学组建了三级家委会,聘请家长参与到学生成长中。现在,家长教师、爸爸运动队、妈妈读书会,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品牌项目。此外,学校每天给家长发送两分钟的育儿技巧,每年365天不中断。
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师队伍。我们要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担当,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和高超的教育能力,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本报记者 施剑松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
——习近平5月21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
落实“双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山西省长治市教育局局长牛玉书: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减量提质?山西省长治市近年来围绕“校内抓保障、校外抓规范”整体工作思路,标本兼治,一方面着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不断加大规范校外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为保证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近年来,长治市在全市域推动建立“目标导航、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引导启发”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先后创建课改试点校300所、领航校42所,目前全市中小学实现课改全覆盖,教师参与率达72%以上。
与此同时,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长治市不仅划定了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时限红线,同时控制考试频次,取消市级、县级统考,校级考试减少50%。
为坚决遏制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长治市连续两年对资质不良、存在违规行为的培训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培训机构数量已下降54%。
为加大课后服务范围,目前,长治全市开展托管服务的中小学300所,免费开放校园的452所,两项均开展的228所,参与教师2万余人,服务学生32万余人。
下一步,长治将进一步加大“双减”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制度、校内提供“5+2+1”模式和“菜单式”优质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从严监管“三个全覆盖”。
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八一希望小学副校长梁晓丽:
“双减”实施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多措并举,“减负增效”,做到问题不出课堂,作业不出校园。
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是学校落实“双减”的关键招,2019年开始,学校从语文教学入手,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以往碎片化教学方式,实行基于新课标下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整合,两年来成效初显,特别是精读引领和阅读分享课上能以一篇带多篇,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学。
不仅如此,在其他科目上,学校推行前置作业,用学案导学作支撑,通过强化预习,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学、交流、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将课后服务划分成两个时段。第一个课后服务时段打破班级限制,让学生自主选修各种才艺兴趣课程。第二个课后服务为作业辅导时间,由老师面对面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辅导,真正做到了延时不增负,延学不加压。学校现有在校生2284人,开设各类社团和兴趣班26个,学生覆盖率达100%。
(本报记者 赵岩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习近平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我们将勇担时代使命,大力实施科技质量内涵建设工程,聚焦重大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努力作出更大的创新贡献。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面向宇宙极大极小物理前沿问题,已汇聚百余位世界顶尖学者和青年人才,并于近期全面进驻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立足长远强化基础策源,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制高点。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
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营造良好科技自主创新环境,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近年来,北工大打出创新“组合拳”,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机制,落实科研“放管服”;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紧密围绕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提高学校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成效显著,未来可期。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北大医学学科体系完备,要围绕一系列“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攻坚克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医院。学校“临床医学+X”战略要立足国家发展需求,促进医工、医理、医信、医学与生物、医学与人文等进一步交叉发展。人才培养要面向社会需求,围绕学科布局,培养一批未来能够揭榜挂帅的科技医学人才的生力军。
(本报记者 高众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习近平9月27日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北京大学把今年确定为人才战略年,筹备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梳理总结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挑战、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北大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才强国作出新贡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北大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面向北大率先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开辟人才工作的新境界。要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战略意义,始终把人才作为兴校强校之本;要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以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把重心放在基层,压实院系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人才工作活力;要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让教师能够潜心学术、安心从教。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协力、砥砺前行,不断开辟北大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打造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坚实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北大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学校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爱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职能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深入一线、全面了解科研团队与各类人才的发展需求与瓶颈,共同研究改革举措,扫清发展障碍。各类人才要充分发扬科学家精神,对标对表,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四有”好老师的引领者,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焦以璇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在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习近平11月24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时强调
党组织为学校发展注入“原动力”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日前,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合作,拟将三年来该区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经验全面提炼加以推广。
2018年,拱墅区全面开展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该区下发了专门的实施意见,确立党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学校党组织为决策机构,校务委员会(行政班子会)为执行机构,制定了议事规则3张清单、1套流程图。规定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经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委员会审议决策后,校务委员会执行。
拱墅区同步规范和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根据紧密型或松散型治理模式,构建起“教育局党委—校党委(校党总支、校党支部)—党支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有序推进书记校长任职体系改革,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为了优化学校党政班子,拱墅区打造了“书记领雁工作室”,充分发挥系统内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党组织书记示范引领作用,每批次带6—8名左右党组织书记,以点带面提升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养。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拱墅区的党建工作驶入快车道。校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在抗疫、“双减”工作中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浙江省嘉善县实验小学:
走入田家英和合调查展室、大云拖鞋浜、缪家专题展厅……这个学期,浙江省嘉善县实验小学学生一路携着红色基因,品读百年党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校党总支书记董明华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学校的决策更加规范、科学。现在学校的“三重一大”事务,均由学校党总支进行审议,并由校务会负责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校务监督委员会”,其中有学校工会主席、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教育局也选派干部加入委员会。委员会全程参与学校的“三重一大”事务,听取党组织的阶段性工作介绍,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个变化是,学校的党建工作更加有力。该校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规范到党员”的鲜明导向,将党支部建到校区,党小组建到年级组,党员进办公室,党干部进学校重要岗位,党员进家委会,各岗位由原来占比68%扩展到目前的100%全覆盖。
第三个变化是,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加入脑入心。学校架构了“红色德育”体系。“学生手中接过的是红色火炬,传递的是信念理想。”董明华说。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习近平12月17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时强调
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理工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把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一大批“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
(本报记者 高众 采访整理)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让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一流学科更坚定了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信和底气。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江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党建工作部署。生物工程学院以“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为依托,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落实“五个到位”任务要求,发挥组织政治功能,强化组织力实施,“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票否决制”强化政治把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对标争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一流学科建设始终沿着主导方向推进。
以厚植“发酵精神”沃土涵养一流人才。按照“学科—责任教授—团队”的运行架构,秉承“一流学科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理念,厚植以“善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发酵精神为特色的学科文化,形成高水平学科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涵养“精气神”、做好“传帮带”、激发“新动能”,以文化人,以本为本,“定制”培养行业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学科建设新势能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新动能。立足于工程生物学的学科发展新趋势,结合轻工生物技术的学科特色,加以轻工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撑和融合,着力提升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的能力,推进科研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能力,逐步构建轻工发展的生态路线,努力建成轻工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高地。在承担国家战略重大、重点项目过程中,打破技术垄断,深化校企合作,发挥智囊作用,产出一批原创性、前沿性、引领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轻工智慧与原创动力。
(本报记者 高毅哲 采访整理)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育新人
闽江学院“青春薪课堂”走进福州杨桥中学。资料图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黄霞带领学生研究实验数据。资料图片
课后服务时,陕西绥德实验中学教师孙艳宁给学生辅导作业。资料图片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资料图片
关键词:考察
【编者按】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学校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的谆谆叮嘱、殷殷关切,一次次握手、一句句问候,都深深烙印在广大师生心中。岁末年终之际,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对闽江学院、清华大学、陕西绥德实验中学等进行回访,重温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记录师生们牢记嘱托、为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生动故事。
总书记原声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3月25日在闽江学院考察时的讲话
闽江学院: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任闽江学院校长长达6年,提出的重要办学理念、开展的重大教育实践,具有首创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这一宝贵财富,是闽院继续前进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深刻、着眼长远,这是赋予闽院的最大机遇。”谈及今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校考察时的情景,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深情地说道。
今年以来,闽江学院上下掀起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校领导班子领学促学,联系基层服务师生,组织2万余名师生、校友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校召开教育思想大讨论和理论研讨会,各级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共计200余场,将闽院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之心、爱戴之情转化为立德树人、干事创业、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闽江学院始终坚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近一年来,学校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推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教研深度融合,牵头成立福建省福州市属高校共建联盟,与福州市闽侯县共建大学城附属中学,全方位深度融入福州发展。该校还成为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有2个学科入选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完成学士学位授权审核。
“我们注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聚焦区域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智能信息与大数据、海洋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管理与法律、闽都人文艺术与传播、纺织服装与材料等学科领域方向平台团队。”该校科研处处长林中燕介绍,2021年,学校新增省级平台6个,其中“海上福州研究院”和“中国(福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台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
该校创新创业创造学院以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自主发展模式。
“学院将创新创业(含第二课堂)必修学分提高到11学分,对创新创业活动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质量反馈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设计,率先形成了深度融合、成果共享、互融转化的应用型高校‘一二课堂’协同育人创新机制。”该校三创学院常务副院长何伟说。
截至12月20日,闽江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95%,在福建省公办本科高校中排名第3,留榕就业学生占比达53.36%。
展望“十四五”办学前景,叶世满表示:“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办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为服务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展现闽院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黄星)
总书记原声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习近平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清华大学: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在新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强化‘旗帜’意识,奋力开启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
邱勇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坚守教书育人不可放弃的职责,统筹推进全方位思政体系,打好本科生全面成长的人生基础,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本博贯通培养和融合式教学,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支撑高水平创新的人才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实施碳中和创新战略,完善学术治理和学术生态,建设世界领先的大学创新体系,努力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的新高度。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着力加强一流大学学科体系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稳定支持基础学科发展,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交叉学科建设机制,激发学科建设活力,推动整体学科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深化改革,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质量导向,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建立全方位的工作体系和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的层次,充分发挥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大学。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责任感使命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
2021年,清华大学发布《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2030创新行动计划》《2030全球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术创新水平和国际合作交流层次。学校成立求真书院、集成电路学院和碳中和研究院;发布《清华共识》并倡导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在线教育和人工智能治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学校高质量通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学校15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清华大学参与研发建设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世界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实现领跑;领衔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联合疗法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批准上市,是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发并经研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特效药。
(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总书记原声
孩子们放学后,得有人接得住啊。
首先这件事要由学校来办,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学生基本的学习,学校里的老师应该承担起来。
——习近平6月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考察时的讲话
西宁市:学校成为课后服务主阵地
“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这是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为学生提供公益性课后服务时说的话。此后几个月间,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西宁市各中小学迅速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自今年秋季开学起,西宁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开展“5+2”课后服务,即在日常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孩子提供2个小时的“托管服务”,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帮助家长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结合高原城市作息特点,西宁市“5+2”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下午4点半至5点半为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学校实行“静态管理”,不授新课,以督促、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为主;下午5点半至6点半为“动态管理”,结合各校特色,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文体、德育、益智等活动。
放学后不久,西宁市胜利路小学五(2)班的教室里,申请课后服务的孩子们翻开作业本,班主任王辉来回巡看,不时为学生解答疑问。
“以前放学后爸爸妈妈不在家,写作业效率不高。在学校有老师当面辅导,不仅作业很快能完成,还能巩固当天没掌握的知识。”胜利路小学五(2)班学生蒲睿说。
下午5点半,西宁市古城台小学的校园再次热闹起来。“传球!上篮!”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20多个孩子放下书包,在操场上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赛。
“在高原生活,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古城台小学教务中心副主任马美玲说,学习了一天,孩子们在操场上“撒个欢儿”,好好放松一下,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季开学至今,青海省764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第一时段课后服务100%全覆盖,其中479所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了第二阶段课后服务。目前,全省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和两个“全覆盖”的目标,在学生和家长的调查中,对校内减负提质满意度分别达到96.32%和96.54%。
(本报见习记者梁昱娟据新华社稿件整理)
总书记原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真正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9月14日在陕西榆林绥德实验中学考察时的讲话
陕西绥德实验中学:师生教学相长精神昂扬
正值寒冬,陕西榆林滴水成冰。下午5点多,天色已经黑下来。绥德实验中学校园灯光如昼,人声喧闹。“以革命之火点亮幸福教育”的大幅标语下,一个个运动的身影青春矫健,打篮球、踢足球、跳操、打乒乓球……虽然室外气温低至零下十几度,但是学生们个个脸色红润,身上热气腾腾。
这是绥德实验中学课后延时服务的社团活动时间。学校采用“5+2”模式,即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放学后延时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一节作业辅导课,一节社团活动课。学校开设有国学、艺术、体育、科技四大类26个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全校1950名学生,98.6%选择了课后延时服务。
“今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们学校考察后,学校得到了社会更多关心关注,群众更加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师生们精神昂扬,教学相长步伐加快。”绥德实验中学校长王军宁说,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致力于“以革命之火点亮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会、校委会、专题推进会,组织全体教师“大学习、大研讨”,制定“幸福教育实施方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第一课堂,推进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半年来,孩子学业负担减轻了,老师分层布置作业,孩子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率提高了。”七(4)班学生崔暄雅的家长耿苗说,现在孩子基本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回家后看书、画画,还养成了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时,绥德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杰曾代表学校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时至今日,那一天发生的一幕幕依然清晰如昨。
“课堂上,我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引导孩子们将个人成长同祖国命运连在一起。”李杰还发挥身为省级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引领、带动更多青年教师走上“教、学、研”道路,争做“四有”好老师。经她指导的多位教师荣获县、市级表彰奖励。
“这学期我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学习也越来越有劲儿了。”七(3)班学生李亦欣自豪地说。
(本报记者 冯丽)
坚守初心 三尺讲台育桃李
接续奋斗 百年征程铸伟业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举行中队队旗交接仪式。学校供图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邀请老党员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党史故事。学校供图
关键词:信件、指示
【编者按】一封封信件情真意切、一句句指示语重心长……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育、牵挂师生,他多次回信、致信,领航教育新征程,“点赞”学校办学、青少年成长进步和教育事业昂扬发展态势。总书记的关怀和激励,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化作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奋进的强大力量。本报梳理回顾习近平总书记一年来给教育系统的回信、贺信、指示,和读者一起感受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和殷切期望。
总书记原声
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4月6日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积极探索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奋斗者说】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
今年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肯定了厦门大学的光荣传统与办学成就,并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厦门大学发展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学校将深刻领会贺信精神,扎根中国大地、矢志世界一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一流大学建设之路。胸怀“两个大局”,落实“四个服务”,强化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国家核心利益与民族长远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贡献者。
厦门大学编写《习近平同志关心厦门大学发展纪事汇编》,出台《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 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定》,还精心编制《厦门大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特别提到了厦门大学“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一年来,学校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弘扬四种优良校风,培养奋发有为青年一代。
一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计划,打磨“认识中国”“嘉庚精神”等系列精品课程,推进系统化课程思政建设,并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出版《为吾国放一异彩——厦门大学与伟大祖国》,用学校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传承革命精神。1926年2月,福建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在学校的囊萤楼成立,年轻的厦大学生罗扬才任支部书记。今年,学校继续落实“扬才计划”,全校33个学院的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重点培养的党员学生骨干组成“扬才先锋党支部”,通过参加专题研讨、课题调研、志愿服务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西部支教践行自强精神。坚持23年共选派323名研究生组成支教团赴宁夏支教。2021届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基层就业项目人数为285人,创历年新高。
四是学习科学家精神。推进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首批教育世家陈孔立教授家庭、“福建省第六届杰出人民教师”郑振满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投身国家建设。
(本报记者 熊杰 通讯员 欧阳桂莲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习近平4月12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努力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奋斗者说】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薛晓萍:
一方面,强化政治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挥学校全国党建工作示范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优势,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在所有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大力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另一方面,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河北省委、省政府支持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为契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服务钢铁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布局本科专业12个,建设课程、考试、实习等标准,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群,一体化推进专科、本科专业建设。投入5000余万元改善本科专业实验实训条件,“绿色钢铁智能生产仿真中心”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单位。强化“双师”素质,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两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批本科专业招录分数高出河北省本科线40到100分,总体报到率超过97%,2021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过98%,约20%的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学生整体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呈现良好态势。
北京市外事学校校长田雅莉:
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全国旅游类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一年来,学校以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为抓手,对接旅游酒店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依托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学校在国内旅游院校中首创建设智慧酒店,建成光影餐厅、智慧前厅、智慧客房等6个现代化智慧实训室,得到业界高度评价,并对企业改造设备、升级服务起到很好借鉴作用。同时,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深化“产学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
(本报记者 欧媚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刊物办得更好。
——习近平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奋斗者说】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是新时期办好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的历史嘱托,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历史机遇。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研究制定行动方案,以重要回信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文史哲》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品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群。学校坚持党对学术期刊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定《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强刊计划》,以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建设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山大方阵”,打造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弘扬中华文明、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学术平台。
发挥“文史见长”优势,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学校充分发挥中国古典学术优势,承担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永乐大典》综合整理、文明探源等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加快推进“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普及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建设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国际儒学联合会山东大学研究基地,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文化盛会,积极弘扬中华文明,增进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加快培育造就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学校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科学谋划“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古典学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家治理”和“中国特色经济学与高质量发展”等一流学科群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荟萃计划”,建设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群体,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创新。出台《山东大学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深度融合。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
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三大任务,《文史哲》将继续坚持“厚重办刊”传统,光大“知出乎争”特色,以“《文史哲》人文高端论坛”和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为依托,努力在学术创新中发挥风向标作用;强化“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等专题栏目,着重展示具有当下视野和现实关怀,聚焦于中华文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核心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领学界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道路。同时,《文史哲》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学者扶植力度和对《文史哲》国际版投入力度,放手发现和支持优秀青年人才,推进全球学术沟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70年刊龄的《文史哲》赋予了新的动能,指明了新的方向。《文史哲》编辑部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提升质量、超越一流,争取把《文史哲》办得更好,力争在锻造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探索上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希望你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习近平5月30日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
争当志存高远善学笃行好少年
【奋斗者说】
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新一届五(8)中队中队长熊梓言:
在学校的“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内,保存着240余幅图片、150余件实物。这些宝贵的资料,是“新安旅行团”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素材。
习近平爷爷的回信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新旅前辈们的艰辛,但我们要学会珍惜和感恩。学校组织学生代表赴镇江、南京等地,寻访新旅活动旧迹、陶行知纪念馆,采访新旅老团员,并与陶行知等家乡学校开展结对共建,重温新旅感人事迹,传承发扬新旅爱国奋进的优良传统。
新学期开学当天,学校全体少先队员隆重集会,举行“牢记习爷爷嘱托,沿着新旅足迹前进”五(8)中队队旗交接仪式。当我从五(8)中队原中队长杨路然手中接过中队队旗的时候,内心感到无比激动与骄傲。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们新一届五(8)中队一定会举起这面光荣的旗帜,牢记习近平爷爷的嘱托,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大队辅导员陈玲:
在本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上,我带着孩子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并邀请“江苏新时代好少年”董天晨、“新安旅行团”讲解员等解读新旅精神,鼓励广大少先队员树立远大理想,争当志存高远、向上向善、善学笃行的好少年。
我主动参与市级“讲党史”微队课大赛,抓住队课教研机会努力推进少先队员政治启蒙教育。在这次队课上,我带着队员们以视频形式走进古田会议现场,聆听专家对古田会议的分析与评价。队员们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了古田会议的精神实质:军队是党的组织,只有听党话、跟党走才能打胜仗,才能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学校十分注重少先队员学习氛围的营造,努力建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人人学理论”的学习场域。今年以来,学校开辟线上党史学习专栏,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开展党史学习宣传50多次,建成党史教育长廊,打造“新安旅行团”事迹展板22块,把党史故事讲给更多的队员们听。同时,建好“四个一”教育阵地,即每周升旗仪式讲述一个党史故事,每周更新一次主题教育板报,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每周播放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本报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刘品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你们提到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6月21日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
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优秀人才
【奋斗者说】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全体北大人的极大激励,是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极大鼓舞,为北大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贯彻落实好回信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和进一步凝聚广大师生精气神的强大动力。一是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通过读懂中国共产党,引导和教育青年一代更好地读懂今天的中国。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努力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和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柬埔寨籍博士研究生苏文:
习近平主席肯定了我们在北大、在中国的学习和实践,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让每名留学生都深感荣幸和温暖。我和同学们从3月份就开始策划、分工,给习近平主席写我们发自内心的这封信。通过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尤其是我们来到中国之后所了解到的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例如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抗击疫情、国际合作等,希望将千言万语浓缩在这封信中,感谢中国共产党为自己国家的人民,为整个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贡献。限于篇幅,只写成了3页纸,但还有很多心里话。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乍得籍博士研究生托马:
特别感谢习近平主席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我认为在中国的学习经历为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进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我曾有幸赴江西井冈山和浙江嘉兴参加学校组织的考察实践活动,实地感受革命精神,受益匪浅。我很荣幸能够在中国度过我的留学生涯,亲身见证中国的飞速发展。我会将所看、所学、所想带回我的祖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本报记者 焦以璇 采访整理)
总书记原声
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
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奋斗者说】
四川大学教授钟本和:
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今年以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教师团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精神,持续在本职工作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团队通过对新型肥料进行精准工业生产,实现磷肥的无害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大幅提升了磷资源利用率;今年以来,与嘉施利(荆州)化肥、嘉施利(宜城)化肥、大地云天公司建成产业化装置3套,团队到校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致力于扩展新能源领域研究,开辟了在锂电池磷系及硫系正极材料的研究领域。
未来,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也将继续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团队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立足“磷化工+X”深度融合,聚焦碳中和、绿色化工战略布局,围绕先进磷化工与节能环保、磷资源高效利用及精准生态农业、磷基功能材料与新能源三大研究方向,全力服务地方行业发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
(通讯员 高敏 本报记者 刘亦凡 采访整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曹喜滨:
作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后,深受鼓舞,又倍感责任重大。
研究所成立20多年来,始终坚持立足航天、开拓创新、服务国家航天发展战略,在小卫星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第一,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团队对航天强国梦的追求。
哈工大是培养航天人才的摇篮。团队的每名教师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优良传统,探索出航天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由90后、00后学生组成的微纳卫星团队,他们用青春探索浩瀚宇宙,被称为中国航天队伍的“新生代”。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哈工大百年校庆贺信指示精神,培养更多的航天领域领军人才,学校已连续招收了两届“小卫星班”学生,我担任班主任深度参与了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期望能够助力每名优秀学子都成长为太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未来,我和团队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勇担航天第一校的“尖兵”责任,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使命,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指引,以黄大年等先进教师为榜样,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创新高地、尽快将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徐倩 采访整理)
来源 | 中国教育报12月30日第01-07版
责任编辑 |赵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