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宏观宇宙,以微见著中细品《乡村教师》生如夏花的绚烂
文 | 雪忆柔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他以平生所学浸润孩子们成长。他与时间赛跑,用掏空自己的方式坚持受业解惑。
这也是一部浩瀚银河的史诗,背景是两个文明体的存亡对决,胜者正在全力追击并剿灭敌手。他们在宇宙中筛选,并且着手毁灭不智慧的生命。
平行宇宙,或许也会交叉,那是光年之外的相遇,更是一介凡人拯救地球的创举。它存在于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中:《乡村教师》。
一、以现实的写作手法,探寻科幻小说的另类解读
《乡村教师》是一部拥有独立风格且不可多得的科幻作品,它于朴实无华中展现宏大,将朴素的现实和遥远的科幻相结合,在两个平行世界穿插着各自的故事,最后交汇在一起,迸发出永恒的光芒。
①用时空交叉的方式,讲述两个世界的故事
※第一个世界:地球表面的人类文明。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一位叫李宝库的乡村教师还在伏案备课。他是村里唯一的教师,却非常不受重视。对整个村子而言,学习解决不了生计,还不如早点让娃种地。
半年前,村民们为了修村里的老君庙竟然要拆了校舍,李宝库单枪匹马地阻拦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这一次入院,他被检查出得了早期食道癌。只需要两万块钱,李宝库就可以通过一场手术转危为安。然而他舍不得这笔开销,他把仅有的钱给孩子们买了书籍。
在李宝库生命的最后一段时期,他与死神争分夺秒,他要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孩子们......
《乡村教师》插画
※第二个世界,地球之外的异族文明。
在距离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碳硅星际战争终于接近了尾声。在这场焦灼可怕的星际战争中,碳基联邦星球上的生物大都死于沸水之中,硅基帝国的剩余舰队全部被赶到了银河系最荒凉的区域。
银河系碳基联邦舰队作为战争的胜利者,还要完成最后一条使命:建立一条五百多光年宽的隔离带,以摧毁隔离带中的大部分恒星,制止硅基帝国恒星蛙跳。地球就在这个隔离区域内。
碳基联邦舰队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决定对隔离带内能够通过“3C文明测试”的星球加以保护。接下来这支舰队开始了时空跃进......
②用文明碰撞的对比,暗藏两个世界的生机
刘慈欣的心胸入海,他通过《乡村教师》用以微见著的方式刻画了强烈的对比:微小如地球文明的存在,庞大如星际文明的跨越,智慧生命对人类命运的宽容,体现了这个宇宙的公平准则,同时也为地球文明的存续埋下了生机。
李宝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持在破旧的教室中,点燃一根又一根的蜡烛,借着微茫的烛光,看到孩子们脸上悲伤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破旧的教室里,李宝库凭借坚强的毅力虚弱地讲起了他的最后一课。
“这节课讲牛顿三大定律,他说了三句很神的话,把人世间所有东西的规律都包含进去了......”“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一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些冷冰冰的物理知识对于山村里的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每一次抬头仰望星河时,目之所及和心中所想已然有了另一番模样,他们的眼界和世界已经被李宝库拓宽了。
这是作者埋的最好的线,我们知道会发生拯救地球的情节,我们在猜测英雄是怎样的出场方式。我们想不到的是,它是不同于美国科幻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个普通人的毅力和意念传承,无意识却注定会创下的奇迹。
刘慈欣不愧是理性的作家,在拯救地球的那一刻,孩子们朗声诵读出的“通关密码”不是求救和告饶,不是古诗词和名家名篇,而是物理学概念。由此看来,知识是相通的,文明有碰撞,也有一个追逐的过程,唯有知识才是沟通的唯一桥梁。
二、以想象的风格创作,凸显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
《乡村教师》的写作风格与《三体》的第一部有异曲同工之妙,将时间轴定格在过去,讲述平行宇宙中地球和其他星球文明的延续。
①以己之躯,传递希望之光
毕业后,李宝库毅然放弃了在大城镇扎根的机会,只身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土当一名乡村教师。
看着乡民们拆解了县里、镇里捐赠的农用机具,只为卖掉那零零散散的部件,李宝库知道他必须让山娃们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村里的妇人生娃竟然还在用古老的方式而不信奉科学,多少母亲的性命因而惨死,李宝库深感愚昧的基因不能再传承下去,他要让山娃们的思想得到转变。
懒惰和依赖不能成为惯性,他要激发孩子们的自觉,改变那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状态。
“那火苗是多么弱小,而一旦熄灭,娃们就会走上父辈的老路,带着亲手造就的悲剧呆滞地度过一生。”
这火苗便是李宝库病躯散发出的微弱光芒,照耀着这块贫瘠的大地。大概连李宝库自己也未曾想到,这火苗不仅点亮了学生们的人生,更将在宇宙中点亮地球。
不得不说,刘慈欣的想象既朴素又深远,他将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巧妙结合,从无形处寻有形,大胆地展开想象,在科幻的世界敲响现实的钟声。
还记得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刻画的韩麦尔老师吗?当40年兢兢业业的韩麦尔用尽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他所教授的远不止课上的知识,他更是将自由、勇敢和热爱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这就是为人师的能量。
《最后一课》
②薪火相承,接力文明续航
在科幻领域,有很多著名的小说都出自教师之手。比如《银河帝国》的作者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艾萨克·阿西莫夫,《千年战争》的作者乔·霍尔德曼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黑暗的左手》的作者厄休拉勒古恩也是在大学任教。可见,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育人,还有唤醒想象、激发创造的能力。
李宝库就是这样的教师,他深知农民是人类发展的最大基石,只有当这个群体的微光发生了改变,人类的命运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救赎。
李宝库执着地将牛顿三大定律教授给孩子们,这也正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为什么会选择由物理学决定生死呢?因为物理可以改变世界。这是科幻作家的执着,更是期望。作者将这种期待通过李宝库传递给孩子们,再让孩子们以此来拯救地球。
一个乡村教师尚且能传递如此巨大的能量,纵观整个人类世界,这力量接续的本身就是对文明的传承,是希望的续航。
三、以鲜明的双重隐喻,揭示古老文明的传承延续
《乡村教师》通过隐喻的方式用四次希望传递,表达本书的鲜明主旨,达到情感的升华。
①用秀秀的死亡,隐喻生命的希冀
秀秀原本是李宝库的初恋,然而多年情感却败给了金钱,同村的二蛋用小恩小惠收买了秀秀的心,婚后不久的秀秀最终却因难产而死。
秀秀的死并不是表面看起来这样单纯,二蛋舍得花三万块钱大操大办一场婚宴,却不舍得花300块钱送秀秀去县里医院生产。因为这是村里的传统:认为女人生孩子并没什么大不了的,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命延续着新生命。
秀秀的死让李宝库伤心不已,他恨村里的愚昧和无知,也更坚定了他要打开娃们世界里一扇窗的决心。这片土壤必须改变,要让这些承载未来的孩子们拥有翻天覆地的本领,而李宝库就是领路人。
秀秀并不是《乡村教师》里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她的存在是一个催化剂。这是书中的第一次死亡,作者通过一个女性的悲剧来暗示一个新生命的开启。她的死是为了烘托生的不易,她的死更是生命的希冀。
②用养父的死亡,隐喻希望的传递
父母早亡的李宝库把学校当作家,他的小学老师像父亲一样给予他关怀。直到一年冬天,老师带他回家过年的路上遇到了两只野狼,惊慌中宝库只听到老师大喊的一声“快跑”。等宝库带着村民们前来营救时,老师已经葬身狼口。“养父”的舍己救他,让李宝库的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也是他坚定地选择做一名乡村教师的初心。
这是书中的第二次死亡,作者通过对老师的简单描述,埋下了全书的主线。老师的死亡对于宝库来说是红烛一般的燃烧,是老师的牺牲给了他生命的延续,这希望之火才得以代代传递。
③用宝库的死亡,隐喻山娃的生机“山沟沟里映出点点火光,李宝库知道,这是山娃子们用封建迷信的方式——烧纸来为老师祈祷。”
这是朴实的孩子们在用迷信的方式挽救最敬爱之人的生命,这一幕让李宝库百感交集。他要打破这愚昧的枷锁,要从孩子开始就学会掌握科学知识,再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当李宝库决心用救命的钱换取书籍时,他就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只有知识才能让他的期待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延续。这是书中最后一次的死亡,作者用李宝库的生命余光照亮了孩子们的世界,也给了孩子们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④用人类的存亡,隐喻重生的契机
李宝库终于完成了人生使命遗憾而去,孩子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突然孩子们仿佛到了另一个时空,他们进入了一片雪白之地。有一个孩子脱下一只鞋,沿着地面扔出去,那鞋子竟匀速直线地向前滑出,保持着恒定不变的速度。那一刻,孩子们看到了牛顿第一定律!
碳基联邦舰队终于到达了地球。舰队最高指挥官发出了测试指示,然而孩子们一直沉默着没有发出声音。面对这一群低智慧生命,最高指挥官只能下令摧毁这个星球。但是,发出指令后他依然想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
测试声音响起:“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孩子们朗声答道:“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测试通过。”指挥官听到了正确答案后,立刻下令将发出攻击的信号拦截:“下一道试题也出关于甚低速力学基本近似定律的。”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回答:“一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
李宝库怎么也想不到,他押中了人生最重要的考题——地球生死存亡的命题!这一刻,地球重生了。
笔者结语
《乡村教师》的结局恰好验证了李宝库用生命坚持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他的精神之光必将薪火相传。
印象最深的是碳基联邦舰队对地球文明的总结:“人类没有记忆遗传,所有的知识文化都靠一个特定群体传播,他们被称为老师。”
小世界观大宇宙,浩渺星河看万顷碧波。这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六合上下,每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是那样渺小。面对生死,我们无能为力,然而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却让死亡变得更有壮丽的意义,这是何其伟大。
李宝库是崇高的教师,他以残烛之躯,燃尽自己,点亮希望。
李宝库又不只是教师,他是两代人的知识传递者,更是两个文明的沟通者。
刘慈欣通过《乡村教师》所表达的并不止于对这一群体的歌功颂德,他通过一个科幻故事想传达的是人们对教育事业尤其是乡村教育事业的思考。
教书育人之所以神圣,是因为教师在用一己之力点亮更多的希望。他是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这火势一旦燃烧,便足以点燃整片绿洲!
第一次读《乡村教师》时,我始终在等待旁观着刘慈欣会怎样为李宝库逆天转命。然而,科幻作家的温度不只是世俗小情,更多的是表现大爱无疆,大刘坚持用个体生命的死亡烘托这广袤地球存续的重大使命,也让《乡村教师》的主题更具有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