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后女科学家走红网络,13岁上985,19岁考上南京大学博士
13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13岁的我还在教室和同学插科打诨,经常在学校天台上乱晃,刚接触青春伤痕文学,每天忧愁的事也就是零花钱。而宋文清的人生指针像是比同龄人拨快了五年,13岁的已经迈入了大学的校园,19岁开始读博士,被称为中国的“芯片奇才”。
8岁读初中,13岁考上东南大学,从小就展现“天才”一面
2000年3月出生的宋文清,从小独立自主,聪慧过人。由于小学报名时她掌握的知识远超一年级孩子的水平,所以在她6周岁的那年,宋文清直接开始上三年级,而且读书期间成绩出色,四年级时,她已经掌握了许多六年级的学习内容。
在8岁那年,宋文清正式被泰山博文中学录取,虽然比同学小了整整四岁,班里同学将她当作妹妹看,但是她和同学们之间相处融洽,成熟独立的她做事有主见、有想法,宋文清的妈妈也说:“她的情商不错。”闲暇时间,宋文清喜欢看文学书、旅游,也和同龄人一样喜欢和同学出去玩。
宋文清的小时候进入高中后,她在高一时就曾参加了南方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不过因为发挥不理想,距离本科线还差了一些。不过高二时年宋文清报考了东南大学的少年班,东南大学的少年班的招收条件是成绩优秀、智力出众、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十五周岁以下在校的非高三学生。
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一本分数线就可以被东南大学少年班录取。因此在高二时,宋文清以超过山东重点本科分数线55分的609分高考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
对于自己的经历,她坦言自己并不觉得人生顺风顺水,反而在大学入学后,因为她之前走得太快,知识储备和同学还是存在差距,学习起来也很吃力,很多科目都是刚过及格线,这种情况直到大二结束时才有所改观。
后来宋文清还加入了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川老师的团队做研究,从此打开了科研世界的大门,她找到了科研的乐趣所在。
宋文清印象比较深的科研事情,是她发表第一篇SCI论文的过程,她从大四时开始构思、着手论文的写作,在研一时她投给各个刊物,期间又经过了前后六次的修改和完善,终于她的论文在研二时在SCI刊物上发表。当她看到邮件时,热泪盈眶,因为中间的过程太过艰难。
宋文清和她的团队19岁考上南京大学的博士,从事“中国芯”的研究
之后读完硕士研究生后,她选择继续留在科研领域深造,并在19岁那年考取了南京大学的博士,加入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李丽教授的团队,她研究方向主要是是人工智能的可重构芯片,她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团队的管理、任务的分配与协调。
博士期间,她除了上课外,就是坐在实验室的电脑前,不间断地写代码、看论文,了解当前学界最先进的知识与研究成果,以此更新自己的学术知识。她也直言科研压力远大于自己的学业压力,要做出能用的芯片,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如果一行代码敲错,对导致整个芯片设计错误,这中间容不得半点闪失与疏忽。
同时她也坦言,自己在科研的失败也很多,她自己做的人工智能的方法运用通信领域的项目,做了快一年,出来的数据结果一直很差,期间她也问过许多老师,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办法,但结果还是不理想,她有过沮丧有过烦躁,但她最后还是静下心来,继续科研,并不因此灰心丧气。
00后科学家年纪小,但心中志向却从不“小”
对于她这一路快进般的求学经历,她认为不是因为智商,而是因为她更早地找对了路,更早地接触了科学,借助时间优势,与自己的勤奋努力才能一路一直走下去。
她的成长环境一直是偏“理工科”氛围,从小与电子机械产品长大,她的父母之前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之后父母又从事机械相关的工作,所以她从小就摆弄机械产品作为玩具,稍大一点,父母也让她接触电脑接触互联网,也向她讲述一些更深入的知识,并鼓励她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宋文清在讲解知识而且她从小便养成做事列出计划的习惯,并要求自己把需要做的事情及时做好。这种习惯对她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帮助,因为科研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有“节点”,如果前一天少完成一部分,后面就出不了成果,所以宋文清从不拖延,如果前一天没能按时完成,她会第二天提前早起去完成进度。
宋文清认为能从事芯片这样的工作,是她一直以来向往的事情,至于未来,她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有许多人称她为中国的芯片奇才,但她觉得自己要先尽可能去充实自己,等到自己有实力后,再去决定未来的目标,把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未来还等着她去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她也希望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