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教培“四巨头” 如今江湖各零落
《财经》新媒体 刘洋/文 蒋诗舟/编辑
近日,一组数据令教育行业从业者唏嘘不已,据企查查统计,2019 年共有 12000家教育机构关停。而就在12日,美联英语与美股上市公司EdtechX Holdings达成收购协议,双方将重组为Meten EdtechX 公司。这一类似借壳上市的行为,也宣告了美联英语努力许久的独立IPO计划失败了。
作为昔日英语培训“四巨头”之一的美联英语,最终以“借壳”方式登陆资本市场,而与之相提并论的韦博英语则已大面积关停、跑路结局收场,同时华尔街英语、英孚英语也早已不复往日辉煌。
纵观教育行业,2019年并不顺利,获客成本高企、监管政策趋紧、市场萎缩等使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跑路、倒闭等多个极端事件已让教育行业感到了“寒冬”的冷意。
易观教育行业分析师杨旭在接受《财经》新媒体采访时称,线下教培机构需要很重的运营成本,包括获客成本、教师薪酬、场地费用等,盈利并不容易。“今年线上教育企业获客成本高达700元/人至800元/人,而此前的获客成本仅为100元/人至200元/人。”
随着21世纪初留学与外企就业风潮,成人英语培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3年英孚英语进入中国市场,1998年韦博英语成立于上海,2000年华尔街英语进入中国,2006年美联英语成立。这四家英语培训机构被视为“英语培训四巨头”,一度占据了国内成人英语培训的大部分市场。
如今世易时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英语教育的普及,线下英语培训如同明日黄花。市场萎缩、消费需求改变、政策冲击等因素,造成企业成本高企、运营困难。韦博英语多地关停、华尔街英语易主、美联英语上市遇阻、英孚英语拟出售......以成人英语培训为主营的四大老牌机构如今不得不艰难前行。
12月12日,美联英语与美国上市公司EdtechX Holdings达成最终合并协议,新公司更名为Meten EdtechX。这一行为在业内看来,美联英语已通过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方式在美股上市,这类似A股借壳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英语登陆资本市场之路并不顺利。事实上,美联英语自今年5月就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书,但此后便不断传出上市受阻的消息。美联英语成立于2006年,业务包括成人英语培训、青少年英语培训、海外培训服务、在线英语培训等。
成立13年,在营业收入不断攀升的同时,美联英语也面临着亏损问题。据其5月提交的招股书显示,美联英语2016年营收8.02亿元,2017年为11.50亿元,2018年为14.24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3.15亿元;而净利润方面,2016年为-2715万元,2017年为403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2018年增至5345万元,2019年一季度则为-4216万元。
美联英语的成人英语“魔咒”依然难以打破,整体市场萎缩、线上教育产品崛起、少儿英语品牌涌现等仍制约其发展。为此,美联英语也开始拓展业务范围,有媒体报道,在2018年4月,美联英语推出了青少英语业务,但当时入局已错失最佳窗口期。
根据招股书显示,美联英语成人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在线业务和青少英语业务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其中,青少英语2018年底占比4.6%,2019年一季度占比则提升至12.5%。
据招股书,招生人数是美联英语收入的直接驱动力,而据统计,美联英语2016年至2018年招生数量增长了112.1%。而与此同时,美联英语的退课率也逐年走高。2016年-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美联英语退课率分别为6.9%、9.1%、10.2%和10.2%。
此外,根据招股书,2018年美联英语有四成学员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这更容易出现退课情况,其中2018年退课率为10.2%。美联英语承认,虽然没有直接向学生提供贷款,但不能保证监管部门不会对消费信贷交易进行额外限制。
而此前,大面积关店、倒闭的韦博英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今年10月12日凌晨,韦博英语创始人高卫宇向韦博英语总部及上海中心员工发出公开信,在信中,高卫宇表示,由于经营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信中称,“从去年开始,由于内外部的各种原因,我们业绩持续下滑,成本攀升,公司运营遇到困难。我们陆续作了很多努力,包括战略转型、架构调整,合伙制和转加盟等方式,也包括股东追加投资借款等。”
为了纾困,韦博英语与多个教育机构沟通,其中,上海英孚愿意接收韦博的成人学员和青少学员,另外多个机构还正在沟通中。而此前,韦博教育已经在全国62个城市开设了近200家培训校区,学员数量超过30万人。
据悉,目前韦博英语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主要城市的多家分店已关门,受影响学员数千人,涉及退费金额或近亿元。而在门店倒闭后,大量学员由于在报名时签署了贷款协议,从广发银行、招联金融、百度有钱花等机构申请了数万元的培训贷款,他们不仅面临无法退费,还面临必须偿还金融机构贷款的问题。
作为“四巨头”之一的英孚教育也在因“预付式+分期贷”模式而深陷舆论漩涡。今年8月7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在《为学英语花好几万元,一不留神却背上网络贷》一文中,点名英孚教育“预付式+分期贷”模式涉嫌欺骗消费者。文中指出,英孚教育销售顾问口中的“分期付款”实则为百度有钱花的网络贷款,而英孚教育并未向消费者明确其贷款性质,也并未提及贷款限制性条款及风险。与此同时,消费者提出退款时,英孚教育还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
不仅如此,今年2月,据路透社报道,知名英语教育机构英孚教育考虑出售部分中国业务,对这部分业务估值约20亿美元。彭博社也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英孚教育出售中国业务的事项中,知名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高瓴资本、欧洲大型私募Permira出现在首轮竞标的名单中。
与其他三家不同,因业务和业绩问题,华尔街英语曾发生过三次股东更换。2005年-2006年间,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凯雷集团先后成为华尔街英语母公司和华尔街英语中国的股东。2009年,全球教育与出版巨头培生集团从凯雷集团手中接棒。2017年,培生集团的业绩持续不理想,相继将环球雅思和华尔街英语出售。
而在此前,华尔街英语也曾多次被爆存在高额预付费和退费难的问题。对于费用,华尔街英语一直以来都较为隐秘,华尔街英语客服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课程是量身定制的,需参考学员英语水平、学习时间、学习需求来制定报价。
“线下教培机构需要很重的运营成本,包括获客成本、教师薪酬、场地费用等,盈利并不容易”。易观教育行业分析师杨旭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
2019年,教育机构在用户市场与资本市场中双重遇冷,据企查查数据,2019年,共1.2万家教育机构关停,这一数据令观者震惊不已。
另有数据显示,2019年30余家教育公司谋求上市,其中包含今年首次提交招股书,以及仍在IPO进程中的企业,共有15家教育公司成功上市,占今年IPO公司总数的50%左右,4家招股书已失效,剩余13家仍在进程中,与2018年相比,成功上市的公司总数相同。
同时,在投融资方面,据《2019年度在线教育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10月底,教育行业共发生了263起投融资事件,相比2018年同期的548起,数量减少近一半。在融资数量减少的同时,资金规模有所提高且向头部机构流动。
融资端紧缩,成本端却在扩大。整体而言,教育市场的获客不断提升。据杨旭介绍,今年线上教育企业获客成本高达700元/人至800元/人,而此前的获客成本仅为100元/人至200元/人。
种种现象让教育行业普遍感到了“资本寒冬”的冷意。
对此,北京雁七科技创始人许明志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因为整体经济环境走弱,企业融资难度大且成本高,同时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下降,获客成本增加。“95%以上在线教育机构都亏损,流利说、达内的亏损,沪江、美联英语上市失败,线下教培机构跑路等事件,让一二级市场资本信心的动摇。”
他进一步表示:“教育是一个慢行业,用户需求多样且市场分散,头部机构市场占有率可能不到10%,在线教育的市场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仍有机会。”
对此,杨旭则谈到,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资本流向教育行业的数量还是较为可观的,但投资热点有所不同,2018年投资热点为编程教育和数理思维,而2019年资本主要流入教育信息化、儿童教育等赛道。
另一方面,对于教育行业的政策也在逐渐完善,这让问题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近期,北京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涉及对教育培训、健身机构、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单车、在线旅游等行业的监管。根据征求意见稿,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费用。
长久以来,教培行业“预付费”模式似乎已经成了潜规则,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行业而言影响重大。
“一些机构的跑路、破产与预付费模式有关,很多教培机构刚报名就要交一年的学费或者以收取某物权的方式抵换学费,总体而言资金量比较大”,杨旭说。
她谈到,预付费的初衷是因为教育效果的体现需要一个长周期,通过预付学费以保证学员学习的持续性。“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这一政策实施后,对于企业而言,就要面临着产品、人员、运营等多方面的调整。比如,课程体系需从1年期调整至3个月期或其他更短的周期,以保证学员学习成果,提升续费率;同时为保证足够的现金流,机构或需招收更多学员,这也意味着招生员工数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务管理也将相应做出改变。
许明志认为,“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政策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现金流上,“预收费减少,很多机构的资金链会出现问题”。同时,他认为,这一政策事实上加快了用户在机构间的流动性,对多方可能都有利,因为用户的选择成本更低,大机构势必会花更多精力在内容和服务上留住用户,小机构也有机会获得用户青睐。
随着教育行业的规范、一线市场的饱和,大量教培机构开始寻求其它,他们将目光聚焦到了下沉市场。
“中国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教育是一个刚性需求,它有广阔的用户。或许一、二线城市已经接近饱和,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教育资源依然相对稀缺,所以市场潜力比较大,但机构选择下沉市场还需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杨旭谈到。
对此,许明志也谈到,对于下沉市场,中青少阶段的用户需要更轻量化的教育产品和服务,而老年用户,需要更重的服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如何满足老年人群,特别是下沉市场的老年用户的学习和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已经有一些机构在做这部分工作,资本也开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