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49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 毕业季投简历盼面试
工作难找,是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感慨。今年,749万毕业生同时涌入就业市场。招聘会上晃动的不只是身影,更是毕业生摇摆不定的未来。近日,记者深入驻济高校、招聘会、企事业单位采访,调查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毕业季学子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资料片)记者 周青先 摄
“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请携带你的相关证件于下周来体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13日,一条国企录用短信出现在小姜的手机上。就在前一秒,这名即将毕业的山东大学研三学生还一如往常地刷招聘信息,投出她那份“三易其稿”的简历。算上这一份,半年时间小姜投了30份简历,最终,她换来的是两个工作的机会。
简历边投边改内容几易其稿
去年8月,小姜来不及告别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便匆匆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要求职,简历是必不可少的。“简历,我觉着最重要的是简洁、重点突出,这毕竟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一开始,小姜就坚定自己要做“一页纸简历”,首先要让面试官看得下去。
毕业生在期待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资料片)记者 周青先 摄
可是,说起简历,小姜也是一肚子苦水。“现在很多学生的简历都很‘华丽’,获奖经历很丰富,跟那些大神竞争,制作简历还是要有点‘小心机’。”在找工作时,小姜每看到别人简历中的优点,便修改自己的。前前后后,小姜改了三次简历。
“个人信息、教育经历、校外工作经历、获奖情况。”小姜展示她的个人简历,在这一页纸中,实践、工作经历占了近半篇幅。
2015年山东省师范类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两万多名校内外的应届毕业生赶来应聘。(资料片)记者 周青先 摄
小姜的简历中,“在家乡创业,成立骑士跑腿工作室”的经历显得异常突出。原来,小姜趁着假期曾在聊城自主创业,和小伙伴们进行同城服务业务。“有很多人不方便来市区,或是忙于工作等原因,我们就帮着别人办事、办业务、送货等。”由于公司注册等原因,小姜不得不放弃了创业项目。不过,这却成为她简历上“金闪闪”的亮点。
“像三好学生、优干等荣誉基本上都是本科时获得的,所以对于研究生毕业的我来说,这个就要弱化。而创业的经历是我独有的,所以我把它做了大篇幅的介绍。”不断修改中,小姜意识到,简历要“藏拙”。实际上,在面试时,面试官问得最多的也是创业及实习经历。
与小姜一样,山东大学文史哲专业的毕业生小薛也是边投边修改简历。“按基本模式来,个人基本情况、获奖情况、工作学习经历、擅长内容和应聘职位所需要的个人特长。不同企业的版本当然不一样,把企业需要的技能和要求放在第一位,然后调整简历侧重点。”
“万能型”简历不受待见
“这是你本人吗?不接收代投简历。”
“这就是我。”
在招聘会现场,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求职者与招聘单位的交流中。有些招聘单位明确表示,一些学生的简历照片美化过于严重,以至于“人图不符”。
与精美挑选的照片一样,在一沓厚厚的简历中,类似于“成绩优秀”、“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学生会主席”等华丽的经历似乎成为“标配”。怎么人人都是学生会干部?不少学生的“注水”简历吓退了招聘单位。此前,不少因“完美简历”招进来的学生并非如简历一样优秀。“我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OFFICE办公软件,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极富团队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富有进取心,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利用业余时间都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和工作能力。”来自南方一家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对这份千篇一律的个人介绍模板了如指掌。
小姜告诉记者,很多相似的简历有的是使用网上的简历模板完成的。求职者要做的只是根据这个模板,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下微调,整个过程不会超过5分钟。
“有的学生图省事,应聘啥企业都用一份简历,有的从网上下载模板做填空,这是求职大忌。”13日,山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的学生就业确实不乐观,不少学生求职失败,和制作简历有很大关系。
实习经验成新的“敲门砖”
有的学生为了找工作,的确用心做了简历,但从头到尾都拿着这份自认完美的简历去应聘,效果并不理想。
“童鞋,加入我们去拯救世界吧!”在山东工艺美院的招聘会上,企业为招到满意的学生,在文案策划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还在招聘桌上摆了糖果、小点心。
“企业招人都这么用心,学生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做份简历呢?”省城多所高校的就业处负责人表示,简历肯定要追求精简,把自己的卖点清楚地展示给对方,但最根本的还是用心。
济南市高新创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负责人钟克峰介绍,毕业生求职递简历就像递名片一样,如何通过一张纸让对方记住你很重要。大部分应届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原因,主要归功于有相关的实习经历。实习经验作为应聘者的“自我包装”,是展示工作能力的窗口。
省内一家石油设备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杨松表示,看了这么多简历,招聘人员也炼就了火眼金睛。“简历用没用心,招聘人员一眼就能看出来。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特点和要求,制作有针对性的简历,招聘人员最怕的是格式化的内容。”
当然,明确的求职目标也是应届毕业生找到工作的一大重要原因。钟克峰建议,大学生在求职之前,需要对自己的求职目标有明确的规划,这样才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找工作的行动,投递简历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能有更多时间和更好的精力准备每一次的简历和面试。
有调查显示,名校毕业、专业和成绩对于毕业生成功获得工作机会的作用并不明显,这一现象与企业选拔应届毕业生时的标准有关。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有与岗位相关的经验,以及全面衡量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再将成绩、专业以及学校等级作为选择人才的硬性规定。
投13次简历 获一次面试机会
半年来,小姜带着“三易其稿”的简历广撒网,等待工作机会的降临。“加上网申,投了得有30份简历吧,最终获得了两个工作机会。3月份收到一份录用通知,加上今天收到的这份,总共两份。”
每打一份彩色简历需要一块钱,小姜总共打印了30份。不过,已经定下工作的她还留着九份。“除了宣讲会、招聘会,很多公司的简历投递是采取网申的形式,所以当初打印的简历就剩下不少。”小姜笑着说,如今收到了工作通知,剩下的简历就留着做纪念。
跟小姜、小薛一样,今年全国有749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毫无例外,又是一年“最难就业季”。简历作为求职的第一步,究竟平均投多少份简历,才能获得一次面试机会?又有多少简历石沉大海?
为此,记者随机调查了30名驻济高校毕业生,其中,有投七份简历就得到工作机会的,也有海投近百份简历才进入面试的毕业生。平均下来,毕业生大约每投13份简历才能获得一次工作机会。(见习记者 周国芳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张裕强)
责任编辑:苏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