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六年级的孩子面对镜头,有的侃侃而谈,有的磕磕巴巴?公益讲座解决家庭教育痛点
“如果在路上遇到媒体采访,或是被要求上台进行一场即兴演讲,你们能流畅地表达自己吗?”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的阶梯教室里,面对校长仇虹豪的提问,台下的六年级学生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则不知所措。
其实,如何发挥出语言的魅力,用语言来表达和展示自己,是每个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习的能力。为了带给孩子们来自一线的语言学习和演讲技巧,昨天上海电视台第一任首席播音员刘剑来到上实东校,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讲座,传授了课本中学不到的演讲技巧。据了解,此次演讲是昂立教育在上海举办的百校巡讲开幕式,也是一系列公益讲座的第一站。未来他们还将在上海各个小学中,举行更多公益演讲,内容主要针对家长和学生在教育、学习中遇到的痛点,将专家资源与学校共享。
首席播音员刘剑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讲座
为何要举办这样一场公益演讲?仇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有核心素养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符合学校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在美国大选时,一个11岁小选民因为清晰的表达和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在网上引起热议。我也在思考,我们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够有这样的表达能力?”仇校长说。另外,她也认为,讲座的公益性质也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浸入式的体验中,将学到的精神反馈到社会中,“这样体验式的教育比理论式的灌输有用得多。”
其实,光靠一场演讲,对孩子的影响有限。要真正改变他们,还需要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鼓励和指导。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庭和学校要合力进行教育。”仇校长告诉记者。为了建立学校和家长之前的桥梁,上实东校从2004年建校初,就参考美国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的模式成立了家委会,目前已经发展出教学部、义工部等多个部门。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过去,国内不少家庭实施的还是“大家长”、“虎妈”式的家庭教育。不过,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家长开始进行反思。他们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考虑,摒弃恐吓教育或者是刺激性的教育,身体力行地去给孩子做个好朋友好伙伴。
演讲受到学生欢迎
虽然道理都懂,但如何实际“操作”,却成为了很多家长的痛点。为了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上实东校举办了家长学校,除了定期举行全体培训,让家长自主选择慕课课程听讲之外,学校还每周两天进行一对一培训,让专业的心理专家在学校给家长一一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难与困惑。
另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琴棋书画、击剑、茶艺、高尔夫、摄影……只要有10个以上的学生提出了心愿课程,学校就会招募相应“身怀绝技”家长和老师。每学期,学校也会组织家长课堂,让家长给高年级学生分享各行各业的知识,针对低年级学生,则更注重加入动手体验,开展微课堂。接下来,学校也将尝试与家庭、课外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解决更多教育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