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如何让童谣走进少儿心灵,这项儿歌征稿坚守了35年还在不断创新
互联网时代,童谣如何加强传播力,走进少儿心灵?如何让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谣,更好地发扬其艺术特点?……今天(8月20日),2021生肖系列儿歌之小金牛新童谣征稿活动启动。进入网络时代,面对阅读的多元化,这项坚持了35年的儿歌征稿活动,在坚守的同时,还在不断创新。
“童谣之所以为少儿喜闻乐见,在于其短小的篇幅、朗朗上口的韵律以及盎然的童趣,但近年来,这样富有鲜明艺术特点的佳作却不多见,童谣创作呈现日渐式微的态势,面临创作队伍青黄不接、作品传播度不高的尴尬局面,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那些经典童谣。”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副总编辑陈苏说,生肖儿歌以及新童谣征稿活动35年来坚守至今,始终传承童谣这样一种特别的艺术样式。活动每年以当年的生肖命名,每年推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既体现了传承,又富有童趣,更彰显了时代特色。面对童谣创作者鲜有年轻人,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的现状,主办方不断创新形式,进一步扩大作者队伍,特别是教师作者,在2020年征稿活动中特别增设少儿组,为童谣创作队伍注入鲜活的源泉。
儿童文学作家简平担任了多届评委。近年来,他一直呼吁关注这样一个现状——新童谣的流传度不高,成为经典的更是稀少。为什么进入互联网时代,童谣传播度反而不及从前的“口口相传”?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记住,并喜欢传唱新童谣作品?一届一届的新童谣征稿活动,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自1986年第一届举办以来,坚守了35年的“生肖系列儿歌大赛”凝聚了一批批热爱童谣的创作者,为少年儿童遴选出积极向上、充满童趣的童谣佳作,赢得社会各界好评。本届征稿活动以“颂党恩创童谣”为主题,以少儿喜闻乐见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据介绍,本届活动在新童谣文字作品入围的基础上,新增视频再创作环节,以票选形式投出短视频优秀编创奖,期望通过网络的力量,将少儿喜闻乐见的“传唱方式”与迅猛发展的“短视频传播”相嫁接,着力推动和创新优秀童谣内容的传唱和传播度。同时,大力鼓励少儿进行视频作品的参演,可由亲子共同演绎,也可由学校组织编创,通过这样的演绎方式,进一步重塑童谣传唱的表达空间,激发童谣创作的创意潜力,使少年儿童更亲近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也借由短视频“开放、包容、参与、互动”的传播特点,进一步拓展童谣创作的队伍与形式。
长期致力于童谣创作与推广工作,也是童谣活动评委之一的潘与庆老师,通过对2020年获奖作品的专业点评,针对童谣在创作上的艺术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从构思到押韵等方面予以指导,并提出要打破创作的思维范式,努力提高创作质量,鼓励和呼吁作者多创作吸引当代儿童、助力他们心灵成长的内容,为童谣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新一届评委会主席,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为活动寄语——“孩子的童年,应该有美妙有趣的童谣陪伴”,并期望这一传承30多年、具有全国影响的品牌活动,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新时代唱响新童谣。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上海市少工委、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共同主办,新童谣文字作品征集评选阶段从即日起至2021年10月31日,新童谣视频作品再创作征集评选阶段自2021年11月11日至2022年1月10日,参赛作品可发至tongyao_20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