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家里办私塾 郑渊洁编10套教材给儿子

  郑渊洁和郑亚旗

  提到“童话大王”郑渊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而郑亚旗就是郑渊洁的儿子。他读完小学六年级后退学了,在家上起了郑渊洁办的“私塾”,18岁以后自食其力,如今他是郑渊洁的老板,代理爸爸的一切版权。时间证明,郑渊洁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今年六一前,本报记者采访到了郑渊洁父子,其间他们也聊起了自己家里的教育话题。

  提到“童话大王”郑渊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承载了三代人的记忆。而郑亚旗就是郑渊洁的儿子。他读完小学六年级后退学了,在家上起了郑渊洁办的“私塾”,18岁以后自食其力,如今他是郑渊洁的老板,代理爸爸的一切版权。时间证明,郑渊洁对孩子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今年六一前,本报记者采访到了郑渊洁父子,其间他们也聊起了自己家里的教育话题。

  在郑亚旗的记忆中,从小郑渊洁就一直让自己叫他的名字—郑渊洁。郑亚旗出生于1983年,而《童话大王》创刊于1985年,比他小两岁。所以他经常和父亲调侃说:“别人叫你‘童话大王’,那你应该叫我哥。”郑渊洁就一直管儿子叫哥。这是他们之间一种很特殊的称谓,代表了一对父子骨子里的“平等”。

  如今,在郑亚旗的口中,郑渊洁成了“老郑”。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他一口一个“老郑”。

  “说起来,当时让老郑下定决心一个人写《童话大王》,主要是为了能让我吃上方便面。1985年他带着我回老家过春节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个香港人拿着一碗方便面泡开水吃,当场我俩就傻了眼,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就问他:‘郑渊洁,那是什么?’然后老郑说:‘不知道,我给你问问啊。’于是他就问那个香港人吃的是什么,香港人说是公仔面,他们管方便面叫公仔面,还说只有香港才有得卖。我就跟老郑说也要吃公仔面,可当时老郑的稿费很少,是不可能去香港的,这件事刺激了他。回去后,他马上就决定创办《童话大王》了。”郑亚旗说道。

  众所周知的是,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就没有再去过学校了。郑渊洁给他编撰了10套教材,由郑渊洁的童话主人公串场,内容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哲学、法律、健康、自救等,如《皮皮鲁和419宗罪》《五角飞碟折腾数理化世界》《舒克送你一支神来笔》等。

  其中,《皮皮鲁和419宗罪》的编写,让郑亚旗印象非常深刻。“老郑说既然你是我亲生的孩子,我就有义务不让你进监狱。然后他就把当年的中国刑法419条,编写成了《皮皮鲁和419宗罪》,把童话看完就知道怎么做不犯法了。”郑亚旗说。

  就是在这样的私塾教育中,郑亚旗不仅顺利完成了中学课程,还自学成了一个电脑高手。郑亚旗10岁上网,12岁为电脑报刊写稿,13岁学会网页制作,16岁炒股,18岁开始上班,并从家里搬了出去。因为郑渊洁曾经跟他说过,“18岁以前要什么给什么,18岁以后什么都不给,住在家里要交房租和水电费,而且跟市场价相同,折扣都没有……”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让他有着普通学生没有的经历和成熟。

  郑亚旗20岁时,发现自己不适合当时的工作,便辞职了。之后,他想要自己干点什么,但是对于创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不久,他就将目光瞄向了郑渊洁的《童话大王》。

  他跟郑渊洁说:“你给我一个你的授权,我来帮你在市场上运作。”然而这个提议马上就被郑渊洁否定了,作为父亲,他并没有支持对儿子的第一次创业。他说:“我现在这个图书版权做得挺好,要是被你经营得没了,那不是连收入都没了吗?”但是郑亚旗并没有放弃,他又想了一个办法,得到了一个郑渊洁从来没有授权过的门类,就是将他的作品改编成漫画发表在杂志上的权力。“这个收入本来也没有,所以即使再差我也不会把它弄没了。”郑亚旗说道。

  从第一次和郑渊洁合作做杂志开始,他们之间就要签订正式的合同,此后的每一次合作更是如此。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郑亚旗笑着说:“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我和老郑一直以来就是这样。他是一个很有契约精神的人,在这种时候,他看重的并不是什么父子关系,而是合同。”

  在2012年底,郑亚旗把郑渊洁所有的授权,包括之前做过的业务和没做的,都放到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里。这次将所有版权都授权给郑亚旗,那当然也得签订合同了。“我记得光是起草合同就花了几十万,我找了一个中国非常有名的知识产权律师起草了一份对我们双方都比较公允的合同。”郑亚旗回忆道。

  谈到和郑渊洁的合作分工时,郑亚旗说:“现在基本上都是我在运作,郑渊洁基本上很少来公司,每年只要我按时付给他钱就行。不过有时候做一些图书出版的业务时,他也会给我提供一些意见。”

  本报见习记者 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