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通知,9大学课补习时间确定,“周中班”让学生更忙了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界也出现了一些改变。

  以往是由资本裹挟教育市场,而如今资本的退出和政策的限制,让许多校外培训机构纷纷倒闭,甚至连一些头部教育企业都受到了影响,不少机构培训老师都做起了转行的打算。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科类补习班受到限制

  此前校外培训市场,几乎都是抓住了“升学”这一强有力的“把柄”来吸引学生和家长,教授的内容往往存在超前、超纲等“抢跑”情况,这也间接导致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因此教育部出台了“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内容涉及多方面,这无异于给校外培训机构来了“重重一击”,因为无法按照原定计划上课,不少学生家长要求退费,或者另寻他法。

  不过,如今学生们已经陆陆续续开学,关于校外校外培训机构的复课时间也逐步确定了。

  教育部发布了通知,9大学课补习时间基本确定

  以沈阳市教育部为例,要求9大学科类补习机构,统一调整上课时间,把周末及节假日的课转移到周一至周五学生放学后的时间来继续补习,或者用素质类课程补充学科类课程以此来做课消。

  

  另外,学生补课的时间也大大压缩了,要求晚上八点半前结束,所以原本的学科补习还是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

  通知一公布,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学生们的补课压力从周末转移到了周一至周五,白天上了一天的课已经筋疲力尽,晚上还要上课到8:30,回到家洗漱睡下已是深夜,学生们感到压力倍增。

  而家长和培训机构却比较开心,虽然目前“双减政策”仍是收紧的,但是允许周一至周五补课,起码让一部分培训机构有了盈利的缓冲余地,家长们也不用再愁没地方给孩子补习了。

  

  不过也有人说:周一到周五上课的“周中班”反而让学生更忙了,现在“减负”似乎又变成了“增负”,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

  这样的“周中班”有意义吗?

  把课挪到周中,这样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学生和家长们持不同的意见。

  ●在家长看来:虽然国家提倡“减负”,但是孩子还是要面临一个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升学考试。

  如今社会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孩子如果不能取得好的文凭,未来在就业市场就没有竞争力。

  

  大部分学生都在参加校外补习班,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参加补习,很可能就会被竞争对手比下去。所以无论是周末上课还是周中上课,都是可以的,只要孩子能接受培训才能提高成绩,学生时代苦一点,以后的一生都可以受益于此,所以家长们是赞同开启补课的。

  ●在学生看来:

  学生们每天需要在学校待7-9个小时,白天需要学习非常多的课程及应付各种测验,一天下来,大脑已经进入疲劳状态。

  如果晚上放学还要折腾去补习班继续上课,同时还要完成家庭作业,甚至有的学生在上学科补习班外,还要在周末参加各种特长班,学生时代的记忆被各种学习占满,几乎没有欢乐的时光。

  

  因此,在学生眼里,“双减政策”在本质上只是改变了学科内容的学习时间,而不是真正的为减少负担,自己反而感到更累了。

  那么面对不同的观点,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学习是场“马拉松”,让学生的神经绷得过紧未必是好事

  家长们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想通过报名补习班的方式“一口气吃成胖子”,但其实可能会适得其反。

  

  知识的学习靠搭建框架、理解逻辑、背诵等等,补习班的存在确实会提高一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成绩的提高是需要慢慢累积,螺旋式上升的。

  如果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讨厌学习,出现逆反心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愿意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的,所以如果“逼得太紧”,厌学情绪会愈演愈烈,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无法提高。

  因此,家长们注重孩子书卷分数提高的同时,也不妨注意一下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因为只有从心里认可、真正喜爱,做好一件事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另外,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即使有一个好分数、好文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漫长的职业发展中,也不会太占优势,所以拥有永远渴求知识的态度,才是一生的必修课。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校外培训机构周一至周五的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