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籍26岁数学家陈杲攻克世界难题 来看看陈爸爸的家庭教育心得

  怎么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制订作息表,严格执行 休息好最重要

  有的孩子学习效率很高,而有的孩子则拖拖拉拉。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这里有个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学问。

  时间管理好了,就能做到劳逸结合,既利身心健康,又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孩子幼儿时,就有口头约定的作息时间。上学后,我引导他们制订作息时间表。我的家教思想是:

  必须制订作息时间表,这是硬性要求。孩子当尝试到甜头后,自然很容易由他律变成自律。

  至于作息时间表到底怎么样,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会参谋,但最终由孩子自己定。如果不好执行,随时都可以改。比如,孩子说早上6:00起床,8:00-9:00阅读,10:00-11:00锻炼身体……我都说行。过段时间,孩子说早上6:00起床太早,那就改嘛,直到孩子自己满意为止。

  凡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在我们家,学习时间玩游戏是犯错误,玩游戏时间在学习也是犯错误。

  家庭教育,贵在“法治”。有家长喜欢时时、事事管着孩子,这是“人治”,看起来好像也能管住孩子,但靠大人讲一句孩子做一点,孩子容易形成被动的性格。而“法治”就不同。家长管着规则,规则管着孩子,孩子知晓规则,也容易主动遵守,容易形成自律的好习惯。如果家里没有规则,相当于国家没有法律。作息时间表,就是极其重要的时间管理的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订作息时间表,有诸多好处:首先,容易执行,家长管起来力度可大些,起码孩子没理由反抗。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家庭教育,不是为了管住孩子,而是重在培育独立人格。

  我儿子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大学期间,儿子基本上做到晚上10:00就寝,早上7:00前起床。后来儿子在中科大的成绩GPA排数学系最拔尖,与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关。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原院长陈卿教授曾与我谈到,决定孩子能否成大材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时间管理能力,二是计划能力。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想,引导孩子制订并实施作息时间表,既能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而制订时间表的过程,本身又能培养计划能力。看来,作息时间表,不容忽视。

  缺乏兴趣放弃了奥数

  不要跟风 有选择放弃一些学习项目

  2016年7月26日,环太平洋微分几何会议开幕式后,欧洲科学院院士主持,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报告一小时,接着一位22岁的小伙子也作一小时报告。

  这小伙子,就是我儿子。一年来,儿子先后赴加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名校讲学。当年9月20日,应邀在哈佛大学讲学。毕竟才二十出头,有如此学术成就是极不容易的。

  儿子两岁多时,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如对书本的页码、自行车的车牌、门牌、电话号码等,总是奶声奶气地讲了一遍又一遍。

  发现他对数学特别敏感,我就有意识地从数学兴趣方面培养。如开发了“筷子玩具”,将筷子锯成几段,用于摆数字、摆数学计算式子。这游戏一直做到八九岁,大大促进了数学思维发展。还有就是扑克算24点的游戏,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

  一方面是强化数学兴趣,一方面是排除干扰。我总觉得,如果什么都想学得拔尖,看似得到很多,实际上可能失去更要紧的东西。我就让儿子放弃一些学习项目,如艺术学习和普遍要求的书写训练等。

  读中学时,儿子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初三时迷上奥数,儿子到书店找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奥数书自学,居然获得浙江一等奖,因此被瑞安中学提前录取。奥数自学,常常会碰到很大的拦路虎,而儿子因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越碰到困难越学得起劲。

  但高一时儿子参加奥数比赛,与全国奖无缘;高二再次参加奥数,依然失利。我问原因,他说感觉学奥数没味道。这时,老师建议到深圳辅导班强化一年左右,争取得奥数大奖,这样可有条件保送北大、清华。我问儿子怎么办?他说学习也可以,但是总觉得没兴趣。既然缺兴趣,我就让他放弃,这样就有更多自由时间用于自学其他课程。高二后儿子参加高考,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

  大学毕业,儿子申请博士。我希望他选统计学,也征求“人才魔术师”蔡笑晚先生的意见,蔡先生也认为统计学前景很好。当时蔡笑晚先生的大儿子蔡天文是宾州大学统计学教授,小女儿蔡天西是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教授,我想儿子读统计学,有可能请蔡家英才帮个忙。但儿子还是选择了更喜欢的微分几何专业。儿子每周会与我视频聊天一次,看得出,他对数学极其热爱。他说,“数学就是艺术,太美了”,研究数学正如他导师所说的有种“斗蟋蟀”般的乐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子能走进数学研究的世界最前沿领域,主要是兴趣使然。我想,如果我发现555电影网儿子幼儿时具有数学兴趣后而漠视,或者跟风让他参加杂七杂八的培训班;如果在他对奥数失去兴趣后,出于名校招生的功利而强制他坚持;如果大学、博士时动员、甚至强迫他选择经济学、统计学;也许会是家庭教育的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