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木刻画 以刀为笔放歌新时代

  

  荔枝丰收图 吴思志

  老农妇 莫仑

  歌舞到田间 张宗俊

  女焊工 卢西林

  古榕树下唱新曲 何山

  好心湖 吴思志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州木刻画代表性传承人:吴思志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隋唐开始,高州木刻画精湛的技艺全手工雕刻,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至今。近年来,创作者更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深刻反映社会巨变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展现新时代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2018年,被评为茂名文化名片20强,是旅游、城市名片最核心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手信。曾获中国文化创意金奖,为茂名对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行走千年的民间文化

  高州木刻画源于唐朝。又称高州木刻版画,是一门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还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长久以来,高州家家户户都有贴木刻画的习俗,比如年画、门神等等。唐末就有民间艺人刻印红纸墨印年画门神像,如鲤鱼跃龙门、福禄寿星、天姬送子等。据《光绪重修茂名县志》中的采访册记载,“观音阁中有一观音像,二侍者像俱铜铸,相传为高力士(高州人,唐朝名宦)所置,后失去右旁侍者像,再后以木刻像补之”。清乾隆高州府志卷二有关于高州名胜古迹《石船丹灶》《笔架青峰》《龙粉蝶》《龙窝古迹》《灵湫石岩》《高凉名山》等高州木刻画的记载。

  最早一幅《石船丹灶》发表在民国初期1942年的《高州民国日报》的副刊上,作者黄文山,这幅版画以高州名胜古迹为题材,以斜口刀刻成,非常精细。取材于潘茂名开凿石船救百姓的神话故事,以此唤醒民众抗日。其后在《中华日报》等进步报刊上又陆续发表了黄文山抗战版画,在当地和周边掀起了一股学习木刻画的热潮。

  版画之乡,一个时代的印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州版画创作迅速发展,先后涌现了崔寇璋、张宗俊、卢西林、黄河清、谭耀华、梁光鹏等一批优秀的版画家,他们创作了大量洋溢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版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工农版画作者成长起来,如黄朝元、陈业精、张永尧、林广基、谭世雄、黎淦江、何山等,全县建立起一支近百人的版画创作队伍。

  在张宗俊、卢西林等的带领下,高州版画从雕刻技艺、画风上,都因注入时代气息而突破了以往的“土气”。以刀为笔描绘劳动人民积极向上、辛勤劳作、创造美好生活的景象。高州版画天然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粗犷敦厚的艺术气息,质朴感人。也正是这种源于农民、歌颂劳动的传统民间艺术,高州版画又被叫作高州农民版画。1976年,广东省在广州举办《高州澄海农民版画展览》,展出高州农民作者的作品124件。1977年,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高州澄海农民版画选》,张宗俊、卢西林、林智深、梁光鹏、吴思志等人的作品分获全国、省、市级大奖或被收藏,彰显了木刻画艺术特色和实力。并由此为高州赢得“版画之乡”的美誉。此时兴盛的“高州农民版画”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印记。

  匠心之美,一张城市的名片

  高州木刻画是在木板上作画,然后用雕刻刀去掉画稿里不需要的部分,版面上留下部分凸起,把这个凸版做模,用纸印刷出来,就成了高州木刻画。高州木刻画是由艺人雕木像、雕木牌改为雕木刻年画、门神、利是、符咒等进行印刷演变和发展而来。使用的木刻板以前是枝松木板,现在大部分改用五合板代替。

  高州木刻画创作以刀代笔,雕刻讲究刀法,就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其创作过程是一刀一痕,不容有失。高州木刻画分单色木刻画与套色木刻画,单色木刻画颜色简单,风格简朴,主题突出;套色木刻画就较为复杂,有几种颜色就要几个版,所制作出来的画色彩丰富,套版精准,表现力强。在如今讲究快捷便利的时代,木刻画的创作显得“笨拙”。然而,版画之美,正在于其制作之美。安静仔细雕琢每一笔每一画,从深深浅浅的刀痕中,从墨轮一遍遍的滚动中,蕴藏的是制作之美、匠心之美。

  高州木刻画从产生那天起就是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历经数百年,内容从简单到丰富,形式从古朴到现代,颜色从单一到套色,材料从枝松林到三合板,不断发展,日趋完善。高州木刻画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市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刀笔当随时代,在传承中赋于新内涵

  “一张好的木刻画至少要有三种味道,有木板的味道,有刀的味道,还有墨的味道。”广东省“南粤工匠”、高州木刻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思志告诉记者。吴思志以“粒点刀法”创作的《军魂》曾荣获广东省“岭南杯”创作一等奖、“粤文杯”首届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作品还被中国军事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创作的《岭南圣母》作为《岭南圣母纪念邮集》封面在全国出版发行;《天王送子神仙卷》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荔枝丰收图》则作为茂名市文化礼品在《魅力中国城》节目中赠予湖北十堰市等等。他的木刻画还作为文化手信被送往欧美等58个国家。

  吴思志对木刻画的传承并不是守旧不变的,他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在高州木刻画创作领域创造性拓展了“粒点刀法”和“背拓套色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推崇。

  生于1961年的李祥基是高州市石仔岭街道坡心龚屋村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祥基师从张宗俊、黄河清和卢西林,几十年来刀耕不辍。尤其擅长黑白画制作,画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对比强烈。他的刀法灵活精巧,通过用力轻重刻出不同的效果,以阳刻和阴刻技法处理画面,从而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

  据悉,为弘扬高州版画,高州每个校园里都设置了版画教室,开设版画班。版画家纷纷来到孩子中间,讲述农民版画的故事,手把手传递着刀与墨的技艺。高州版画文创产品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备,不久将在实体店或网店看到以高州版画技艺制作的各式画作。在今年举行的高州版画展上,一位市民由衷地说:“过去农民质朴,对土地充满热爱;如今人们生活幸福,乡村逐渐崛起和振兴。我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也看到了木刻版画的传承和弘扬,这一幅幅版画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让我满怀感动。”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柯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