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收藏人生,艺术丰富生命

  一提到版画,很多人会想起苏联,会想起鲁迅先生。

  孙以煜在他的书《夜空的云已不似当年》书中就讲述了版画的发展和鲁迅先生对引入保存版画的贡献。这个10岁开始学习美术的孩子,被父亲扔进老师的画室,当他看到画室里老师临摹的列宾,这成为他美术情缘的开端。

  

  少年学美术,12年的莫斯科商旅生活,让作者孙以煜潜心苏联版画、手稿的捡拾。如果说鲁迅先生是国人了解版画的睁开的第一只眼睛,那么孙以煜先生就是目前业内的另一只眼,为大家打捞起镌刻在雕版上的文化记忆。

  关于苏联版画艺术的爆发,是在20世纪30年代高尔基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之后,当时苏联文学兴盛,版画与名著结合可以带来绝佳的阅读体验与效果,版画成为最适宜的美术方式,适用媒体和书籍。

  

  中国的版画创作是20世纪30年代鲁迅向国内推荐苏俄版画后开始的。版画出版印刷快捷,小而精致,是反映百姓生活、疾苦、革命和战争的现实主义佳作,因此涌现了大批现实主义美术创作者,他们也让中国版画美术走进国际视野。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搜集苏联老版画,数量近两万件,其中有多部珍品,比如鲁迅先生《引玉集》中提到的密德罗欣、法伏尔斯基、巴甫洛夫的画作。密德罗欣是鲁迅书中介绍的首位画家,属于“艺术世界”美术社团,久居巴黎,他的作品脱离了这时期的革命纷扰,注重自我的艺术手法表现;法伏尔斯基有11幅原版版画被鲁迅先生通过曹靖华用宣纸换来的。看书中的介绍,法伏尔斯基给很多文学名著,尤其是民族史诗创作了插图。作者收藏的《关于火药的谈论》与《载货的驴群》,骆驼群与作品上人物的衣着鲜活生动,很有异域特色;作者介绍的巴甫洛夫,不是做条件反射的那位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而是一位苏联版画大家。大家出手,不管是小幅版画,还是木刻代表作,都是排线准确,缜密,技法纯属自然。那些被历史尘封的场景,在小小的画面展现无穷的原野与岁月的磨砺。

  作者通过自己的藏品串联起苏联美术史的发展轨迹,不管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美术,尤其是先锋艺术,还是版画与文学的结合,都尽显苏俄绘画的现实主义情结,即艺术与现实的关照。如作者所总结:那些大师笔下的先祖和先贤们的历史画卷,以最直接的知觉、记忆,击打着一扇扇尚未开启的门扉,对一代又一代的灵性之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来源生活,书中除了对版画发展历史的梳理,还有作者将版画与自己的俄罗斯生活结合起来,描述了自己在莫斯科的生活、交友等日常交流与文化感受。不管是温暖的回忆、美味的食物、骄傲的风景,都散发出自由散淡随意清爽的气息。

  叶赛宁笔下的白桦令人心颤充满灵性,引发幽思与创作灵感。静静的顿河经历过战争的痛苦和流血如今河水依旧奔流,森林广袤,渔人劳作,宁静自在。莫斯科的跳蚤市场浓缩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在大开大合的风景中与森林河流共舞,与自然融为一体,又接纳改变。艺术家继续把这些风景人情宁静装载在作品中,与过去关联,憧憬着未来。

  

  孙以煜用诗一般的语言记录着自己的生活,欢喜着自己的美术藏品,用美术装点了自己的人生。这些美术作品,有如列宾的画,纤夫的绳索牵引着热爱的人,也犹如一座老屋,虽然少有人光顾,但可以在寂寥时回望凝思,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也写下老屋的草长莺飞告诉大家,岁月虽然催人老,却可以让艺术永生。

  一本书,讲述版画发展。一本小册子,在画作和留白之间感受艺术的震撼,触摸艺术家的灵魂,寻求心灵的安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