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培养新型人才

      这里的领导,将奉献带到学院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的老师,将爱心带到每一位同学的心里; 

      这里的学生,将母校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 

      望着正日以继夜地施工的工程训练中心大楼,望着争分夺秒学习的学生,望着敬业爱校的老师,你不能不感到,这所民办高校正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探索着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之路。 

      如今,这所学院已经12岁了。12年,一个生肖轮回,一个记录成长的里程碑,在新的起点上,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已经准备好再一次飞跃。 

      这位“老头”,再创传奇 

      这是一个民办学校12年的传奇,这是一位老人在夕阳中散发的无尽余热。 

      陈坚,这位年已85岁的老人,一生与教育荣辱与共,他从战争年代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离休前系吉林省教委主任,离休后仍继续办学,探索民间办学的新路。 1999年9月15日,陈坚和他的老搭档尹长河、张兆华,没要国家一分钱,创办了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这是吉林省第一所民办二级学院。 

      那一年陈坚73岁,他为学院发展呕心沥血,就已被人亲昵地称作“老头”。 

      2006年12月,陈坚和尹长河、张兆华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发表了《关于资产所有权归属问题的声明》——将学校及学校全部资产2.8亿元全部归公,陈坚等三位创建人分文不取。 

      时光不饶人,到了2010年,随着年龄的增大,陈坚身体状况日渐不佳。考虑到事业的持续发展,他多次提出辞去学院董事长的职务,大家虽然不舍,可面对生命的流程,谁都感到无奈。学院董事会终于同意他辞去董事长职务,聘请他和尹长河为荣誉董事长。 

      鉴于陈坚为学院做出的特殊贡献,董事会决定奖励这位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人100万元奖金。100万元,与一所大学的资产相比,只是九牛之一毛,但褒扬的是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头”应该受之无愧。 

      然而,谁能想到,就是学校的这一点点表示,“老头”仍然没商量地谢绝了。 

      为了纪念陈坚在学院创建和发展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学习他奋斗、创新、奉献、和谐的精神,传承他培养“两强”人才、办特色大学的理念。经学院董事会研究,决定设立陈坚奖学基金,在陈坚100万元奖金的基础上,学院又追加100万元,总计人民币200万元,作为原始基金。用于奖励在成人、成才、成功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这是多好的创意!借助奖学金的方式,陈坚的精神和理念可以在这所学院薪火永续,陈坚对青年成人、成才、成功的热切希望,将由这里的一批批学生实现。 

      这种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金,不是能随意设立的,必须由上级主管部门严格审批。陈坚奖学基金的设立于2011年4月13日获得省民政厅批准。我省迄今为止,奖励基金以个人命名的只有三人:一位是吉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另一位是原第一汽车制造厂老厂长沈增华;第三位便是陈坚。 

      “老头”可以是一位坐拥亿万资产的富翁;可以是个安度晚年的闲逸老人。可他不要这些,他将自己毕生精力和财富全部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整整66年,他用坚守诠释了一个教育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现在,“老头”虽身体状况不好,可他每周到学校两次,只要一息尚存,他的心一刻也离不开学校。学院现任董事长张兆华感慨地说,老头现在虽然不任董事长职务,但他时刻心系学院,在同疾病抗争中仍在谋划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他永远是学院的精神支柱。      

      这支队伍,传承奉献 

      一所学校的领航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所学校的风气。长春工大人文信息学院的精神领袖陈坚,让奉献成了这所学院的校魂。 

      学院从1999年创建到2010年陈坚辞掉董事长职务,为学院的创建阶段。从新一届院领导班子成立,进入“继往开来,持续创业”的阶段。 

      历届班子成员多年来在“老头”身边,与他一道打拼,耳濡目染,每个人身上也都浸染了那种甘于奉献、努力拼搏的精神。 

      现任董事长张兆华教授是学院的三位创建人之一。在2010年体检时发现肿瘤标物异常,医院要求他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但他却像“老头”一样坦然地面对生死,悄悄把诊断书藏在怀里,继续忘我的工作。 9个月后他在医生的强制下,进行复查时,结果重症奇迹般地消失了! 

      院长雷庆教授从长春税务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岗位退下来就到这里,一干就是4年。他的胃曾大部切除,可他仍全力以赴地工作。 

      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连纯教授在这里8个年头了。他不顾身体多病,兢兢业业,从不言苦。 

      学院为了后继有人,注重新老交替,今年董事会研究决定把经过多年培养的几名中青年干部提拔到院级领导岗位。这些同志同样表现出感人的奉献精神。 

      上行下效。陈坚对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班子的每个人,感染着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奉献,在这里被演绎得透彻淋漓。因为,这方土地有了奉献阳光的太阳,校园里的每个同学都像小苗一样茁壮成长。 

      会计系06721班的徐祤铖同学,由于过去基础差,学习很吃力,对学习的信心不足。系主任金亚亭老师发现以后,就主动找他谈心,在不断的沟通了解中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这样的“心理治疗”持续了几个月后,徐祤铖重新振作精神,逐渐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会计系06722班黄小微同学,父母离异,母亲长期患病,她压力大,不愿意和同学接触,严重地影响了学习。金老师多次找她谈心,使她逐渐走出阴影,久违的开心和动力又回来了,现在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交流用心感悟,成长爱字当头”。这是制药工程系的辅导员徐辉的感悟。系里有一名浙江籍的同学患了流行风疹,同学们不愿意接近他,徐辉就一次一次去探望、照顾。学生干部很感动,劝他:“老师,您不用去了,我们照顾着就行了。”可是徐辉还是不断地去看他,徐辉说:“别说是风疹,就是非典,我也应该义不容辞地出现,因为这是我的责任。”经过这场考验,徐辉和同学们之间的友情更加高涨。 

      自动化系的教师王维正不仅承担着繁重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到现在为止,他先后担任过3个班级的班主任,2个班级的班导师。记者不禁问他,身兼三职的您有什么工作诀窍吗?他说:“这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禀赋,关键是对学生要有爱心。”刚入学的新生对自动化和电气专业不甚明白,王维正就把这几年攒下来的小制作和获奖作品拿到班级上展示给学生看,并将他们带到实验室中参观,让他们的学兄学姐现场演示作品,这样新生对专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他的班级里,学生都能主动学习。自动化系080922班李畅同学对记者说:“在大一的时候,就被王老师所讲的各种电子制作的故事和展示的大赛获奖作品深深吸引了。老师说,只要肯努力,即使是三本院校的学生,也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在2010年数学建模比赛中,我还拿了吉林省赛区一等奖。我还有更高的目标,我会更加努力拼搏。” 

      老师们奉献精神强,与学生们亦师亦友,时刻把握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脉搏,让学生们感觉老师离他们很近值得他们信赖;老师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感染着学生,带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010年,学院制定了新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从考核评价结果看,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很高,多达到90%以上。 

      如今,这所学院已经形成了“务实、创新、团结、关爱”的校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拉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是这所学院的做事风格。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保守,不僵化,是这所学院的思想风格。上下同心同德,有雄心,怀大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是这所学院的精神风貌。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团结和谐,这是这所学院的人文特色。      

      这种教育,打破传统 

      在学校的走廊上,在校园网站上,都可以看见这组词:“成人、成才、成功” 。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才能成功——这正是学院办学理念的精髓。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成才?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学苗的实际办学,有一套不同于其它院校的做法。 

      院长雷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坚定走“改革创新、质量第一、特色兴校”之路,这是陈坚老董事长制定的办学方针,也是学院十二年办学历程的核心经验,它已经积淀为全院师生的共识,脱离了这条办学轨道,学院将丧失后续发展之力。 

      这所学院的“两强”特色,即“奉献与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与基础能力强”。奉献与创新精神强是学院的精神文化特质,即教育特色;专业技能与基础能力强是学院的学术业务特质,即教学特色。怎样建好“两强”特色校?陈坚提出要创体制特色、专业设置特色、德育特色、教学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校风特色,在创特色中显现竞争力。 

      这是一所公有民办学院,具有“独”、“特”、“优”的特点,“独”:即办学更加独立自主,能够根据学院的实际制定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从而能够避免与其它院校同质化倾向,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即独立学院能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质社会资源和进行精干高效的优质管理。 

      在过去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学院近期又从大处着眼,重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和结构性调整,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方面深入探索,根据社会用人需求,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并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敢于做一些上级没说过、本本上没写过、其他院校没做过的事。 

      比如应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三性” 教学。 

      所谓应用性,即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来开展教学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进一步加重实践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也须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为此,学院建立起坚实而有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并深入探索足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教学方法。 

      所谓多样性,即分层教育,因材施教,有取有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开展“分级教学”“分流教学”和“分人教学”。“分级教学”是同一科目因学生基础不同而采取的不同难度的等级式教学;“分流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志趣和选择所采取的不同内容流向的教学; “分人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适应程度、不同特点所进行的因人而异的教学,对每个学生不同对待,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而延伸到各类活动中。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能,学有所长,为此,学院还出台了《特长生培养办法》,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在学业上各展所长,毕业后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所谓开放性,即学校打开大门,向社会开放,向国际开放。走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之路;加强国际交流,向国外大量派出留学生。 

      今年以来,学院再度加大办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新上数个工科专业,投入二千余万元;建设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力争教学设备更加现代化;同时,关心教职工福利,继连续十年为职工增长工资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次增长工资。 

      为建设“两强”特色校,就必须建设一支与“两强”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院专门制定了《“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正在拟定《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实施办法》,一方面鼓励教师着力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每年都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调研。同时也从企业引进优秀人才。为了鼓励支持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学院出台了《教师科研资助办法》及《教师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专职教师队伍迅速提高,充满朝气和活力。经过多年的培育,学院已拥有一批专业技能较强、具有“双师型”结构特点的教师队伍。 

      2010年,学院结合市场用人需求,经过慎重考虑,增设5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数控技术、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三个专科专业。学院又增加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与组建、可编程序控制器、高等数学4门省级优秀课,目前学院已有省级优秀课10门,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优秀课26门。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院高举德育为先的旗帜,建立了“三全”即全员、全面、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其中的养成教育独树一帜,这种养成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是陈坚董事长一生教育经验之精华。“成人、成才、成功”的校训和学风的“六个养成”,在校园蔚然成风。 

      学校建立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每年学生毕业,老师们都会带着毕业生南下北上,帮助学生就业。毕业生刘刚回忆起那段日子,“学院每年在招聘季节即将到来的时候都会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毕业生招聘会,学院的就业指导办公室精心策划每一条求职线路,有山东线、江苏浙江线、广东线、河北线、大连线等多条线路供毕业生选择。每到一处,带队老师都提前为我们订好车票,联系好入住的宾馆,可以说无微不至。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除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外,现在学院又特别设立了陈坚奖学金、特长生单项奖学金。 

      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超越。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每个学生发展特长。 

      用细心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耐心辅导学生成才,用爱心构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因人施教,人人成才。 

      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没有教育好的孩子。在这所学院,已经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技之长。 

      正是这些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让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让一批批人才在祖国的腾飞中遍地开花。      

      这方沃土,宜栽宜种。

  有了这样一群甘心奉献的人,有了这样务实创新的教育理念,有了这样鲜明的办学特色,如今长春工大人文信息学院这方沃土可谓宜栽宜种。虽是独立学院,也能腾蛟起凤;虽是“三本”学苗,照样可成人、成才、成功。 

      很多用人单位反映,这里走出的毕业生,都非常有奉献精神,能吃苦,工作能力强。 

      恰逢学校正在进行“陈坚奖学金”评审工作,记者很快联系到了学院的一些毕业生,他们从独立学院这个并不算高的起点,走到了更高的平台上实现着自我价值:有的已经成为大公司、大企业、乃至于驻外企业的业务骨干,如海尔、百度、淘宝网、格兰仕、万科、中国软件等企业;他们当中,有些成为“销售冠军”、“行业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等,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赞扬;有些继续深造,成为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还有些自主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坚奖学金获得者鲍宪微是商贸系2004届的毕业生,毕业后就职于百度公司。2006年年底,鲍宪微被评为百度公司top sales,拿到三个奖项。第二年他带领的小组连续三个月夺得销售冠军。2008年,鲍宪微进入淘宝网络公司,任营销经理。2010年4月,他策划执行的营销活动创造了淘宝当日成交订单的最高记录,后由市场部进行PR报道,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2010年6月,他被任命为高级营销经理,同时管理5个项目团队。当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在淘宝年会颁奖中,共获6项提名奖。电话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回忆起自己几年的工作,真要特别感谢大学老师们的教育,使我养成了主动学习、永远进取的精神,现在才知道,不知不觉的,学校给了我这么多东西,在我的工作中,慢慢的都体现出来了。” 

      陈坚奖学金获得者宋志远是商贸系2006届毕业生。他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每每都会回忆起他在长春工大人文信息学院“不安分”的大学时代。大二时,以他为首的一群喜欢电脑网络的同学成立了“新起点工作室”。2005年9月,他们在学校、系里的大力支持下,利用学校以及系里提供的便利条件和资源,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吉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后来公司迅速发展,业务拓展到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域名注册、虚拟主机等多方面,百度、新浪、新网互联、中国频道等知名公司都成为公司的合作伙伴。经过辛勤创业,如今的吉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研发人员,先后被长春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被纳入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园;被吉林省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商务厅、国税局、地税局认定的“吉林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被长春市科委、市经贸委认定为“长春市政府科技引导计划企业技术中心”;被吉林省信息产业厅、长春市信息产业局列为“吉林省企业管理软件研发基地骨干企业”;获得“长春市最具发展潜力十佳高新技术企业”、“最佳管理团队奖”称号;成为吉林省“守信企业”;2007年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陈坚奖学金获得者符晴芬是外语系2009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广东格兰仕集团--微波炉外贸公司,任欧洲四部部长助理。记者电话采访她的时候,她动情地说:“自己是一个从大山苗寨走出来的女孩儿,对于母校,心中的感恩无法用言语表达,如果没有母校的培育,我可能不会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较早地明确了自己人生的努力方向”。符晴芬大学期间多次荣获学院“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被评为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践行‘六个养成’十佳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2009届“优秀毕业生”,还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2009年7月毕业,就职广东格兰仕后,她又以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实现了职业生涯的三级跳:试用期期间被评为“优秀向日葵学员”,2010年上半年由一名跟单员提升为业务主管,2011年初又提升为欧洲四部部长助理。 

      陈坚奖学金获得者孟强是电子信息系2004届毕业生,现就职于TCL集团。2004年,经过几轮面试、复试,孟强成功地走进了TCL集团,如今已成为电子商务中心软件开发部主任。记者曾问过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每当想到自己的职场经历,我总是想起大学时老师们常说的那句话——能力和技术的训炼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母校的“两强”人才培养使我受益非浅。” 

      陈坚奖学金获得者于松楠是计算机信息工程系2004届毕业生。她带着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满载 “特等奖学金”、 “ 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立志继续求学深造。2004年,她顺利考取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无线电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日本有关科研单位的共同研发项目,参与研发专利ZL 200720094323.7多功能鼠标器等。2007年,她又考取了吉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后又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今,她仍继续在技术领域努力地探索和拼搏着。 

     &电影盒子nbsp;以上,仅仅是长春工大人文信息学院优秀学生的一个缩影,学院自2000年开始招生至2010年共计招生17068人,已经培养出8届共8200多名毕业生;每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达到93%以上,考研、出国留学的毕业生累计500余人。 

      在采访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及其一些毕业学生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这是一方可以培育出优秀人才的土地,这是一片值得放心栽培幼苗的地方,这是一所可以让家长放心、让学生茁壮成长的学校。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华禹教育网高考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