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大学的故事:院系调整和大学合并

  今天来聊聊985、211有关的问题。这是一个系列,这是第一篇。

  在谈之前,我先说明一下。因为我每次说起985、211大学的时候,就经常有人跳出来说,985、211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谈双一流。

  确实,在教育部的文件里,现在只有双一流这个说法了。但是,双一流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件事总是有前因后果,双一流是985、211的升级版,我们先聊一下985、211大学,再聊双一流,会好理解很多。

  第二,985、211大学的建设在我国大学的历史上,影响非常大,值得一说再说。

  为什么这么说呢?

  院系调整

  建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时期。

  一个是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受到了影响。很多大学说起来是一把泪,也有一些大学获得了不少好处。

  比如清华和北大。清华原先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院系调整的时候,理科,中文、外文、法学、经济学、农学等都转出去了,大部分转到北大,有些转到了其他大学。

  当然,清华也转入了一些专业,原先燕京大学、北大的一部分专业转到了清华。总体来说,清华是出去的多,进来的少,最后清华成为了一所纯工科大学。

  北大则是进去的多,北大在院系调整时,还获得了一个校园。原先北大在城里,后来搬到了现在的地方,也是燕京大学的校园。燕京大学被分拆掉了。

  还有原先的亚洲第一大学,中央大学,被分拆到十几所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都是原来中央大学的一部分,到现在,这两家还在吵,吵他们究竟是兄弟关系,还是父子关系。

  被分拆掉的大学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

  大学合并

  俗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过了几十年后,大家开始觉得原先的院系调整有点问题。

  院系调整让很多综合性大学变成了专业型大学。

  当时,清华的理科分出去,很多著名华人科学家都表示了不理解,因为理科、文科是创新的源泉,工科的基础是理科,没有理科,工科怎么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教育部领导和大学校长们出国参观大学,发现现代化的大学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所以,国家也准备发展综合性大学。

  那怎么发展呢?把几所专业性大学合并起来,是最容易的。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

  院校合并的困难

  在50年代,行政命令非常管用。原先在上海的交通大学,一纸命令,就搬到了西安,成了西安交通大学。

  但到了90年代,靠行政命令就很难了。两所不同的大学谁愿意合并啊?

  大家都有不同的利益。原先我当校长,合并之后,还能当校长吗?

  原来我是学科带头人,合并了,还是吗?说不定连老师也当不了。像中科大合并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合肥经济技术学院的老师基本都转后勤了。

  学生也不乐意,浙江大学的学生就闹了。竟然浙江农业大学的人,考分比自己低不少,也要拿浙江大学的毕业证了。这怎么可以?毕业证的档次拉低好多。

  总之,难度很大,又不能用行政命令,大棒不能用了。那用什么?用胡萝卜呗,引诱大家啊。

  211和985大学的建设就是这根胡萝卜。

  985、211工程建设

  985工程是指,在1998年5月4日,也是北大百年校庆的日子,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北大庆典上发言,说我国要建设几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项工程称为985工程,

  211工程在1994年立项,1995年启动,指的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大家不是不愿意合并吗?好,在评选985和211大学的时候,设立了一些要求,里面有关键的一条,要学科齐全,是综合性大学才可以入选,所以,协和医学院,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入选了211工程,国家在财政上大力支持。我看过一篇文章,在当年这个支持力度非常大。211大学是非211大学的人均科研经费的10倍。这是个可怕的数字。那时候的大学比较穷,地方上没有太多的教育投入,主要是靠中央的拨款。那时候普通大学老师收入每个月也就几百元,普通外企员工则是几千元每月了。

  所以,人人都想着要进211。

  在这种形势下,大学展开了合并浪潮,浙大和川大是第一波。川大分两次合并,第一次和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第二次和华西医科大学。浙大是4校合并,浙大、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

  最厉害的是吉林大学,是6校合并。大家开玩笑,长春在吉大里面。

  所以,国家很巧妙地通过211、985的建设工程,我们的大学完成了合并,让一部分大学成功地从专业型转向了综合性大学。

  所以,985和211工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非常重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