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万中小学教师参加期末考试,网友:考得不好怎么办,直接解聘吗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相当大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考试,不仅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在考老师,很多时候,遇到比较重要的考试,老师甚至比学生更为紧张。

  近日,贵州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参加考试的是该省的41万名中小学教师,考试采用严格正规的形式,完全闭卷,双人监考。

  这也是贵州省的“强师”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能力,为本省打造一支专业能力极强的教师队伍,这类的考试,初步定位每年两次统一考试。

  然而,对于贵州省的这项“强师”工程,很多朋友并不看好,认为其形式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真正抓到痛点。

  

  l 老师和学生的侧重点不同

  学生考试,考核的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考试的成绩也确实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通过考试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老师不同,老师并不需要具备极强的应试能力,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反映在教学水平上,是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听懂和理解他们上课的内容。

  坦率地说,除了部分从学校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教师的应试能力是不如那些顶级学生的,老师年龄越大,这个差距也就越明显。

  教师这个职业,既需要天赋,更需要时间来积累教学经验,对于老师来说,如何用最合适的方法把知识教会学生才是他们的工作重心。

  

  l 没有奖惩的考试不具备实际意义

  课外培训机构确实会组织老师进行考试,然而他们的这种考试具备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这些培训机构的老师都比较年轻,都是按照机构提供的教学大纲在教学。

  这些老师的工作经验相差无几,能比拼的无非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即使这样,培训机构也从不对兼职的在职老师进行考试,他们清楚地知道这些在职老师的教学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既然是考核,那必然会有一定的奖惩措施,培训机构通常实行的是类似于末位淘汰制的方法来筛选相对合格的老师。

  本质上,没有任何奖惩措施的考核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不会给老师带来任何压力,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l 考得不好未必教得不好

  同样的分数,其背后体现的情况也完全不同,老师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必然会随之下降,这是自然规律。

  同样考80分,是没有解题思路导致的错误还是计算出现的错误,这二者之间也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教师来说,前者的问题很大,而后者无伤大雅。

  至于记忆类的东西,问题就更多了。有多少语文老师可以完整地背诵出类似于《出师表》等名篇的?即使有,这个比例又有多少?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解读,考试的成绩和他们的教学水平完全是两码事,考得不好,未必就一定教得不好。

  

  l 各地区教学资源差异太大

  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考试也好,各校轮岗也罢,至少这些地方教师数量多,且有大量的后备军,经得起折腾。

  而对于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来说,问题就太大了。本来师资就非常匮乏,甚至有校长不得已聘请小学毕业的农民工来上课。

  这样的地区,有教师上课就算不错了,哪怕就是个代课老师也行,对这些教师进行考试?就算考得再差,难道能直接解聘?

  早在贵州之前,安徽某市也对高中教师进行过一次统考,满分150分的卷子,有的学校平均分不到100,也就是个刚刚及格的水平,这些教师全解聘?

  

  写在最后:

  对教师的应试能力考试,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身就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考核。

  现在教师群体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能力,而是各种非教学任务占据了教师太多的精力,严重的情况下,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成了辅助。

  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惩戒手段,甚至连批评学生都需要斟酌语句,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这必然导致佛系的教师越来越多。

  教师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教学上,害怕担责的情况下,对学生也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这样的教学,自然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举办这样的考试其实并没有太大意义,一般情况下,教师并不害怕这类的考试,即使不能考得很好,但也不至于考得很差。

  相比较教学成果的考核,这类的考试对教师来说反而更容易,至少这类考试教师自己可以完全把控;而教学成果牵涉到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缺乏必要的惩戒手段,后者的变数更大,难度更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