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冲刺|实践知识点精讲与练习

  知识点精讲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的人。实践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完全等同。实践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其中实践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实践的主体和客体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命题方式与注意事项

  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就是实践,也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清楚把握认识的构成与实践的构成的一致性。实践关系、认识关系都是主客体之间双向的过程,相互作用。

  习题演练

  (单选)“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答案:A

  【解析】题干的话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A是正确选项。D是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认识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感觉能力决定的;人的认识能力也不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所以B、C也是错误选项。

  知识点精讲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区别于人的意识活动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可分为三种类型: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社会政治实践是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政治活动;科学文化实践是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实践活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人类实践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许多新的发展特点,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深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代社会开始产生一种新的实践形式,即虚拟实践。

  命题方式与注意事项

  此知识点属于高频知识点,但本身相对简单,作为选择题掌握即可。重点把握实践的直接现实性。虚拟实践属于去年刚刚增加的知识点,大家稍微关注一下即可。

  习题演练

  (单选)在听完以为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04 温馨提示

  习题答案及详细解析将在明日的知识点讲解当中解答。如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加入【2019考研政治全程班】中,高月,郑伟,曾国帆三位政治学神,为你全面解析政治课程知识点。

  (单选)在听完以为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观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答案:D

  【解析】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理论是对事物共性的反映,具有普遍性;

  同样,实践也具有普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的实践必然产生相同的结果。但相对于理论而言,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它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实践还能使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理论变为直接的现实。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知识点精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其次,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同时,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但是人的生理素质只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它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间接经验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语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命题方式与注意事项

  此知识点属于常规重要考点。选择题和分析题都是常见考点,需要大家重点关注。分析题需要掌握实践是认识基础从来源到最后的归宿整个线索,选择题除了整个线索以外,还需要大家能够区分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人的生理素质等。

  习题演练

  (单选)牛顿有一句名言:“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表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由于具体的主体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但是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践,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为基础。也就是说,在个体知识结构中,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之分,但就人类总体而言,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直接经验。

  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人们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聚英厦大考研网2019政治冲刺保命班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考研政治保命班

  

  想要精准刷题?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政治刷题班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打卡学习

  阅读推荐

  2019考研政治冲刺答题技巧(一)

  19考研政治: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名词解析(下)

  时政热点专题|中美贸易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