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打开老龄化的盲盒|盘古智库思享会读书沙龙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读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在弥漫的书香中,我们于4月23日举办盘古智库思享会读书系列沙龙。

  

  本次沙龙邀请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适老化专委会副主任李佳担任分享嘉宾。李佳将为我们分享其著作:盘古智库系列丛书《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

  

  “老龄化到来之时,我们到底能看到什么,是长寿的快乐,还是没有钱或生病的苦恼?这是谁也不知道的盲盒。我们对于老龄化所有的焦虑正是因为盲盒的不可知。”

  

  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盘古智库举办思享会读书沙龙,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分享了他的两本编著作品:《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和《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从社会媒体和舆论的关心出发,解读应对“老”之道。

  

  《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以问题为牵引,展现了老龄社会的基本面貌与发展趋势。

  “为什么有老龄社会这样的问题,因为人口老龄化正在同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数字化一道构成重塑人类社会的认知背景和基础力量。人人都会老,这样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甚至已经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李佳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灰犀牛,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从年轻社会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书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便是:我们看到它了吗?我们为此做准备了吗?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100问》共分为14个部分,首先对趋势的判断、对转折的认识、对挑战的理解、对变革的把握、对机遇的展望、对创新的思考。其次是三个具体的方向和问题: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与信息化和智能化、与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共振互现。再次是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这两种新思维,以及适老化改造的新建设。最后梳理对于老龄社会,国际与中国的有益探索经验。

  转变认知,老龄涉及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维度

  人口年龄的结构性变化带动全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李佳指出,“年轻社会下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只有百分之几,我们经常考虑如何把这些老龄人口置于社会之外;而现在老龄人口已经占到了五分之一,我们必须将老龄人口置于全社会之下这是年轻社会和老龄社会一个本质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老龄”并非“老年”,老龄仅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并非意味着生命周期最后阶段。李佳提出,“老年是OLD的过程,而老龄是一个AGE。”老龄只是年龄上的状态,老龄也并不意味着终结、疾病、衰退。

  老龄社会是关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李佳谈到“我们往往把老龄社会降成老龄群体,再进一步降低到养老的问题,一说到老龄化就说养老。但养老只是个别的、与民生保障相关的局部性问题,而老龄化应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上来看,更高的维度上来思考。”

  

  如果说《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100问》是为政府和社会工作人员展示老龄社会的全貌与趋势,那么《安心老去:面对老龄化冲击的准备》则是为每一个个人提供认识和应对老龄社会的思路。

  书中介绍到,预测从2023年起,中国60岁以上年龄人口年均净增加将突破1000万,进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最剧烈的时期。“我们正在面临几个重大的变化”,李佳提出,“第一,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度的老龄社会,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超过了14%,人数突破了2亿;第二,通过对2021年人口数据的分析,我们即将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第三,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即将进入高龄阶段,这意味着养老的‘狼来了’。”如何为老龄化冲击做一些准备,《安心老去》通过八章内容从各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延迟退休、养老金、少子化是每个个体所必须面对的三个核心

  信息社会时期的退休并不意味着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完全衰退。从历史的纵向角度来看,在农耕社会,只有官员在70岁高龄时才会退休,普通人并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退休;在工业社会,工人到一定年龄后跟不上机器的运转速度,因此也加入到退休的队伍中,但其生活能力并没有太大问题;而在信息社会,当退休制度涉及到各行各业时,人们只是部分工作能力确实,生活能力基本不会减退。因此,延迟退休,不仅是延长工作时间,也是延长属于生活的那部分社会参与时间。

  个人尽早的认真计算与规划养老金储备是解决养老焦虑的答案。“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考虑。”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与商业保险、家庭成员间的养老帮助、社会救济、个人或家庭储蓄这五点共同构成养老金的“五支柱”。对于大多数具有养老焦虑的中青年人而言,及早地准备、设计自己的养老方案并付诸实践,比迷茫、担心、困惑更为重要。

  全球人口在过去的200年间增加了70亿,少子化是人口大转变的结果。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寿命”走向“低出生、低死亡、高寿命”的社会人口模式的转变是世界性的趋势,尽管我国的人口政策转变越来越积极和开放,但并未带来生育率的猛烈增长,反而是持续下滑。如何更好扭转生育率的颓势,书中也介绍了七种武器,其中完善托幼服务体系、宽松女性就业环境是更有裨益的方法。

  

  在讨论环节中,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梁春晓提出,希望有一本书能够批判养老这一较为狭隘的概念,退休之后人们拥有大把的健康老龄的时间,开启他们的第三种人生,而非只能养老。与会嘉宾与媒体朋友还就社会舆论所关心的老龄话题共同探讨,涉及农村养老与现有养老保障不完善、突发危机下独居老人的应对措施、养老行业成功模式与案例、第三人生的多重可能性等。

  

  感谢来自科技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经济时报、南方都市报、中国财富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百度新闻、钛媒体的媒体朋友对本次读书沙龙的参与,以及凯利时科技、一刻talks、百家号的直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