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北大录取,28岁学成后嫁给53岁美国导师,天才少女如今怎么样了?

  这是阿呆爸第714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杨米辣

  01.

  4岁开始写“诗”,小学自学完初中课程,13岁被北大破格录取,15岁和海子亦师亦友……

  她是“天才少女”田晓菲。

  18岁放弃写诗,20岁留学美国,28岁不顾众人反对嫁给美国导师,45岁头发花白争议不断……

  她是“叛逆诗人”田晓菲。

  后来落在她身上的嘲讽,几乎不输于先前大家给予她的赞美。

  很多人都说她是一手好牌自己打烂了,可她的“离经叛道”当真就等同于“选错路”吗?

  1971年,田晓菲出生在父母皆高知的家庭,在“教师”母亲,和“诗人”父亲的影响下,她打小就展现出了“天资聪颖”那一面。

  两三岁就可以背诵诗歌,四岁就在刊物上发表诗歌,五岁就已经出版属于自己的诗集,在当时那个网络不甚发展的时代,也是非常轰动的。

  田晓菲不仅让父母引以为傲,更是因为写诗这件事结交到了大自己很多岁的作家,他们跨越着极大的年龄差,共聊诗词歌赋也曾是佳话一段。

  

  因为太过出众的“别人家的孩子”,田晓菲打小就没有什么很交好的同龄的玩伴,这也给了她更多徜徉书海的时间。

  所以在年仅13岁的时候,她就完成了连跳几级,学完初中课程,出版多本诗集等与其年龄十分不相符的事情。

  也因此,13岁的她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就读于北大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

  自此,“天才少女”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形容词,而非夸大其词。

  02.

  进入北大后,田晓菲爱读书这件事也未曾改变,课余时间基本都泡在北大的图书馆,不断汲取知识的状态让她感到很踏实。

  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人——査海生。

  就是那个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因为都是顶着“天才”、“神童”这样相似的光环进入的北大,所以海子和田晓菲可以说一见如故。

  当时的他们一个在北大任教,一个在北大求学,是不同的人生阶段没错,但抵不住他们喜好相同,共同话题不断。犯罪片

  也是在这亦师亦友的来往中,田晓菲看清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她要成为像海子那样的诗人。

  而海子也经常鼓励她:“如果你能坚持,你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所以在18岁之前,田晓菲对于写诗这件事,可以说是天赋在前,执着在后的,她坚定不移地大踏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她原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走到光亮处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她没想到,给她指引了人生方向的海子,竟然在1989年选择结束自己的人生。

  海子在绝望之下离开,同时也带走了田晓菲的希望,她在写诗方面所有的奋发向上,在听闻噩耗那一刻彻底土崩瓦解。

  那一年,田晓菲18岁。

  那一年,“天才诗人”决定不再写诗。

  03.

  对于田晓菲而言,18岁真的好像一个分界点。

  18岁之前,她把父母落在她身上的希冀,桩桩件件都落到实处,得到的都是赞扬。

  可18岁之后,她身上的光环,似乎一点点在消褪,从放弃写诗开始,到放弃国籍达到顶峰,再之后落在她身上的只剩下了争议。

  海子离去后整整2年时间,受到巨大打击的田晓菲一直都处于自我治愈的阶段,她需要找回那份积极向上,那份活力满满,哪怕只是一点点。

  1991年,20岁的田晓菲历经2年时间的沉寂,决定背井离乡,前往美国进修自己的本科专业。

  彼时,田晓菲,还是“天之骄子”状,因为她年纪轻轻,但在学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快且扎实。

  几年后,她更是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且拿到了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那个时候的她不过二十七八岁,却已经完成了不少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知道她的人都在感慨,从小优秀到大。

  可就是这样一个从小都乖巧懂事,好学上进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成之后没有满载荣光归国,而是选择嫁给一位有过两次离异经历的美国教授。

  

  别说地域差,年龄差了,单是女儿嫁入他国这件事,就让田晓菲的父母失望,且无法接受。

  他们用田晓菲当年出国学习的初衷百般劝说,用不要草率进入婚姻万般劝阻,可终究是多说无益。

  那时候的田晓菲坚定无比地奔赴自己的爱情,哪怕父母的请求让她辛酸,哪怕过往师长的惋惜让她动容,哪怕外界的批判声和呵斥声不断。

  她都坚定无比,因为她十分确信,自己在追求幸福。

  04.

  田晓菲和斯蒂芬·欧文相识于哈佛大学。

  斯蒂芬·欧文虽然是个美国人,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非常感兴趣,且有所研究。为此,他还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宇文所安”的中文名。

  按照后来的讲述,第一次他在课堂上和田晓菲初相遇,就被这个古典气质满满的中国姑娘所吸引了。

  而后兴趣相投的他们,会共同探讨唐诗宋词,会聊李白白居易,会研究苏东坡辛弃疾,会对所研究文化的认知知无不言……

  渐渐地,田晓菲也感受到了这个中文流利,内涵满满的美国教授的魅力。

  长久的相处中,有欣赏产生,有爱慕发生,但碍于两人的年龄和身份,他们谁都未曾确切表明内心所想。

  直到田晓菲博士毕业,害怕再也见不到这个已经走进自己心里的中国姑娘,斯蒂芬·欧文鼓起勇气向她表白了。

  他诉说了初见时的心动,讲述了久处时的心安,更表明了自己不想失去的心愿。

  起初的田晓菲是不敢直面这一切的,包括自己的内心。

  但斯蒂芬·欧文没有放弃,他给田晓菲写信、发邮件,所有的爱意都表达得深切且得体。

  慢慢地,田晓菲开始动摇。因为斯蒂芬·欧文和自己在文学上的见解不谋而合,因为斯蒂芬·欧文在生活上对自己的照顾无微不至,因为斯蒂芬·欧文对浪漫的表达完全切中她的内心。

  所以,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反对,她接受了他。

  不管什么年龄差,也不在意什么地域有别,更无惧外界的争议不断,她只想要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后来,在只增不减的批评声中,田晓菲和斯蒂芬·欧文举行了婚礼,而且为了和丈夫靠得更近一点,她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别人都觉得她是为了攀高枝,但她始终清醒,自己只是嫁给了投缘人。

  至于父母那边,田晓菲直言,她相信自己的幸福,最终会换来父母的支持。

  而且为了向丈夫表达爱意,她还把自己的笔名更改为“宇文秋水”。

  宇文所安,宇文秋水,他们因古典文学结缘,也在古典文学的加持中相爱。

  05.

  其实,一直到现在,外界对田晓菲的批判声都未停止。

  尤其是2016年,田晓菲回国出席学术研究会,不过45岁的她满头白发,老态明显。外界的嘲讽声,便更甚了。

  说她是因为嫁错了人,所以才会年纪轻轻就一脸沧桑。

  但田晓菲清楚,她的状态,和她对学术研究的狂热喜爱有关,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无关。

  相反,她过得很幸福。

  

  她不喜欢做家务,斯蒂芬·欧文就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她难得养一次花,从头到尾都是斯蒂芬·欧文在照顾。她喜欢吃中国菜,斯蒂芬·欧文就变着花样给她做。

  就像田晓菲自己说的那般,正是因为有丈夫的支持,她才能把一天中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做喜欢的学术研究,而非琐碎家务。

  而关于她的成就,屡屡发表研究价值很高的学术论文足以表明。

  她始终觉得宣扬中国文化不一定只能在国内,让不同肤色的人欣赏中国文化,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能让古老的中华文明绽放光芒。

  她说到,更做到了。

  这样的田晓菲,虽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理解,但真正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电影《翠丝》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

  其实说到底,人生之路,没有什么非走不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感情还是生活,从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己,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值得被尊重。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阿呆爸视频推荐 ·

  在微信视频号里搜索“阿呆爸育儿”

  观看每日精选教育、育儿视频

  欢迎大家关注

  我们

  真的该反思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