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的每一个电话都代表了希望!”成为上海120话务员志愿者,大学生们紧急接力

  其他综艺

  今年20岁的陈学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接通电话后,一声“喂,您好”承载了那么多的期盼和安慰,直到她成为上海医疗急救中心的话务员志愿者。

  “有人如释重负,有人哽咽,我能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告知我核心信息。”12月29日,上海杉达学院卫生教育专业大三学生陈学向劳动报记者讲述了她们在急救中心担任志愿者时,感受到的生死时速接力。

  当下,上海“120”急救电话接线业务量猛增。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连同团市委面向具有医护专业学科高校紧急招募“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以保障上海院前急救工作顺利开展。

  一批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上海思博职业

  技术学院的青年医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志愿成为“120话务员”。截至12月26日,团市委共招募117名志愿者,其中“00后”志愿者占九成,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志愿者占八成。他们中既有参与过“大上海保卫战”流调工作的,也有担任过校内常态化核酸检测服务的,还有在医院临床一线实习的,均具有基础医护能力和疫情防控工作经验。

  “24号那天,我看到老师在群里发了志愿者倡议,我就立刻报名了。”陈学也刚刚“阳康”,与记者通话时嗓子还有些沙哑。“我在新闻上看到了,120现在很忙,还亟需救护车司机,可惜我不符合条件。120是一条生命通道,我学医学专业的,我希望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帮上忙。”陈学报名后,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参加了专业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实训,正式担任全市“120”急救电话话务员,轮班上岗接听市民“120”呼叫,并运用规范的术语进行引导询问,同时进行通话内容记录。

  12月28日,陈学正式上岗。“我们分为白班和夜班,第一次上岗了6个小时,大概接了近200个电话。”陈学告诉记者,6个小时内她不敢喝水,也没去上厕所。“不光我这样,大家都不动。只有午饭时,匆匆吃几口。”陈学说,她怕电话那头的病人等太久,每一秒都很珍贵。“真的接通电话后,有人如释重负地快要哭出来,也有很着急得语无伦次,我要尽力安抚病人,引导他们说出核心信息,以便于分级。”

  “有病人接通电话后,到最后来了一句,接线员你好像咳得比我还严重。”陈学说,那一刻,特别感动。

  她告诉记者,求助的电话中,老人比较多,她需要更加耐心,安抚老人不要紧张,告诉老人“我来问你来答。”也有病人家属“兴师问罪”,询问救护车为何还不来。“我就和他们解释当下状况,让他继续查看病人情况。”作为医学生,陈学说她非常理解家属焦急的心态,她其实内心也很紧张,总想着再快点,再多接通一个电话,给再多人带来一些希望。

  今天,陈学本来可以休息,但夜班志愿者同学身体不舒服了,她临时顶上了。等待她的是一个12小时的大夜班。“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记者了解到,陈学在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还担任了社区防疫志愿者,作为“大白”服务居民。这位22岁的姑娘说,能帮助到其他人,真的很幸福。

  【来源:劳动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