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考公”哪个更难?看完三方面的比较,心里便有了答案
前几天各大考试的申请达到了顶峰,到现在为止公务员国考试的申请和硕士课程的申请都结束了。
随着这两个重要的考试的结束,我相信很多人都不得不和他们进行比较。大学院考试和公考哪个难?
研究生考试和国家考试的申请已经结束了。哪条路更难?聪明人的回答很一致。
考研究生吗?还是考试?
这是很多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心中萦绕的难题。这关系到未来人生的走向。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主要从大学院考试和公考的学习内容、考试时间、竞争难度这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我相信大家看完后会有答案的。
学习内容
大学院考试分为第一次考试和第二次考试两个关口。第一次考试涉及数学、英语、政治、专业四门。各科目的学习内容很多,很难。
考试公也分笔试和面试两个阶段。笔试由行测和申论两部分组成。知识面广,内容复杂。比起考察知识的笔试,面试的考生的应变和表现能力更多。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看,研究生复习的难度会更高。考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公务员考试的知识比较简单,谁都能学好。
备考时间
大学院考试是对考生的头脑、体力、耐力的综合考验。备考战线一般拉长。少的是四、五个半月,多的是一年多,大部分是“生产准备考试”。985即使是品行和学识都很优秀的名校学生,也必须至少抽出一两个月专注于应试学习,熟悉大学院考试的问题型,进行整体复习。
考试的准备时间缩短了很多。很多人只是准备考试,三、五个月就去考场。另外,在职人员比在职的研究生小组要多得多。
竞争的难度
22国考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12万人,考22所研究生的人数可能也突破400万人,乍看之下考研究生的竞争似乎更大,其实不然。
报考大学院的人很多,报名的人也很多,而且报名的几乎都是刚毕业几年的年轻人。公务员考试不同。考试人数比研究生考试少,但是招募人数更少。
根据最新数据发布,22个国家的考试记录是68:1,近几年省级考试的竞争是30~40:1左右。硕士研究生的竞争相当低。整体记录大概是3~4:1。
关于学习内容和考试准备时间,考试的难度比考试公务要高一级,但是这两个比较最终会成为登陆难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公务员考试这条路的难度明显更高,聪明人的选择非常一致。也就是说,考试公是“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会引发死亡”的典型代表。
大学院考试至少有一条明确的“合格线”。不管是国家线还是大学线,考生心中都有“数量”。你觉得自己至少得几分才能复试登陆?
因为考生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所以在分数发表之前我觉得“没有底线”。能否合格,取决于同一单位的考生的分数和排名。即使只有1分之差,也可能会迎来“激烈的厮杀”。
最后,你最终会选择考研究生吗?还是考试公开?主要看考生个人对未来的计划。
前者是学习,后者是工作,研究开阔视野,可以增加知识,考公可以尽快就业,收获稳定,哪个好哪个坏由考生自己的能力和计划决定。
如果你想继续学习的话,可以放心为考研究生做准备,如果你想进入官职,我会尽量争取。不要抱着考研究生的失败,又不是考公司,或者在工作期间再去考研究生,更不要在考研究生考试的公之间来回跑。两个都想准备,但是最后经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