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研究生,双一流高校,现在在考博和定向选调生之间纠结?

  我是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现在跟题目有一样的烦恼,不知道未来就业该如何抉择?

  定向选调生,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首先,我猜题目或者题目的孩子肯定是一个重点985高校,以江苏省名校优选为例,必须是下面20所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才可以。

  “选调生”是中央有关机关、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以公务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

  而定向选调则是专门面向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少数中国内地顶尖高校的学生进行的选调政策。

  根据我周围专硕同学的名校优选(定向选调)考试的经验分享,其实定向选调的资格相当高:

  以江苏省为例,进行选调的硬性条件有三个:

  ①中共党员;②班委及以上职务;③校级以上综合表彰。

  看到这些大家可以比照一下,是否符合这些条件。

  此外,在南大学生中,每年拟录用的选调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就算竞争较小的苏北城市,笔试分数都需要在南大所有报考人数的前45名内,才能够成功进面。

  博士前途未必好,难进也难出

  考博也是一条出路。但是现在博士生出来难,进去也难。每个博导大概率一年只有一位博士生,而且有的时候名额已经给定了。后面还排着队呢。

  其次,对个人要求也挺高的,至少要手握一篇核心文章吧,不然拿啥当敲门砖了。

  但是现在博士生待遇也好着呢,如果没有那么高的追求,只想去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一本学校,博士生能够获得不菲的待遇。

  例如安庆师范大学的招聘中,博士生年薪也有个20多万。购房补贴最低55万,再来个科研启动费8万的,基本待遇又有个10万多吧。

  但是,城市和学校也会局限你的发展。

  正如学材料的张锋说自己在一个普通一本里面,没有办法跟国际接轨,呆了几年下来,只会简单地教教书,一些有点规则的学术会议从来没有被邀请过,读博士时都随便参加的。感觉自己的前途已经渺茫了。

  其实,对我自己来说,想要求稳定,其实还有一条出路吧:就是“曲线救国”,进高校当辅导员,虽然很多高校是以博士研究生学历进行招聘,但不乏还有很多学校是硕士学历。

  此外,中央政策和学校相关规定,高校的辅导员一律有事业编制,这比前几年合同制来说非常好了。在辅导员期间也有两条发展道路:继续科研或者做学工工作晋升。

  疫情背景下的就业困境,催生工作稳定的偏向

  去年疫情来袭,很多就业岗位朝不保夕,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硕博士扩招,就业内卷程度高,学历门槛高。例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甚至重庆普通一本高校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

  于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正如题目所言,越来越多的985/211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和稳定工作性质的偏向。参加公务员考试人数节节攀升。今年江苏省考总招9536人,报名人数451615;平均竞争比48:1,最高竞争比969:1。

  放眼国考,平均竞争比在2019年更是直接上涨了近40%,审核通过人数达到137多万人。

  再拿安徽普通一本学校的2019年就业报告来看,考虑到学校优势和学生的整体水平,深造的比例达到20.86%已经是相当高了。而其中公务员录取的比例达到了9.25%。相当于10个毕业生中2个考研,1个考公务员,6个就业,还有一个二战考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