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狗心态,蓄势待发

  

  今天的开篇,先讲述一个小时候发现的有趣现象。那时候晚上去河边捉螃蟹,如果捉了一只螃蟹放到盆子里,你需要盖上一个盖板,如果不盖的话,第二天起来会发现,这只螃蟹已经从盆子里爬出来逃之夭夭了。如果那天晚上捉了多只螃蟹放到盆子里,则不需要盖盖板,第二天起来会发现,所有螃蟹都在一只也跑不出来。

  按照正常的思路理解,既然一只螃蟹能爬出来,那多只螃蟹也应该能爬出来。但事实就是,多只螃蟹在一个盆里时,就没有一只螃蟹能爬出来。通过观察发现,当多只螃蟹时,如果有一只螃蟹横过身来想往外爬,会有别的螃蟹把他拽下来。更有甚者,多只螃蟹在时,相互之间会内斗打架,钳子夹在一块,连“越狱”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多只螃蟹爬不出来的原因吧。

  多只螃蟹的表现,像极了家族内部的“内讧”表现。春秋时期周天子姬姓血统的“家族内讧”也是非常热闹。前期说过“姬姓联盟”最早是由周王朝的一位著名战略家太史伯阳提出的。在周王室东迁之前,提出一个“姬姓联盟”战略构想。姬姓联盟的成员国是:郑国、晋国、虢国、周王室以及南阳诸姬姓诸侯国。前期的构想是好的,但是这个姬姓家族却并没有团结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家族内讧。

  “姬姓家族内讧”太多了,咱就讲几件这个家族的内讧故事。第一件就先讲郑庄公和周桓王的内讧。他们是一个爷爷的同宗兄弟,周桓王把郑庄公的官职换了之后,郑庄公为了警告威胁王室,便在当年四月,命郑国大夫祭足率领郑军进入了温邑,收割了属于王室的麦田;当年秋天,郑国军队又开赴王畿,割取了成周附近的大片稻田。郑国此举,让年轻的周桓王气愤不已,但因为一点稻麦就和郑国开战,这未免也有些小题大做了;况且,当初周室东迁,还是靠晋、郑等国的大力协助扶持,所以王室才能在雒邑立足。周桓王思虑再三后,还是忍下了一口气,没有和郑庄公马上翻脸。第三次郑国假借王命讨伐宋国,再次损害了周天子的威严,这已经是郑庄公第三次践踏天子的权威。周桓王终于决定带兵讨伐郑国。周桓王亲率王畿大军,联合卫、蔡、陈三国联军,很快就进兵到繻葛。桓王率军且战且退,郑国大将祝聃远远望见桓王后,抬手一箭正中桓王的左肩,王军遂彻底崩溃。郑庄公的这三次家族内讧,也让他们同宗的姬姓联盟老大周天子颜面尽失,威严下降。

  第二件事咱们讲讲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和周桓王的后代周惠王的内讧。郑厉公跟周惠王为了争夺这个“姬姓联盟”小联盟的主导者,也在内讧。按照实力来说,郑国是这个联盟的排头兵,也是这个联盟的希望。比周王室实力强大太多。如果当时周惠王肯退让一步,让周王室以非领导人的身份加入这个联盟。借助这个联盟,周惠王可以恢复一部分在诸侯列国的影响力。但是这个周惠王为了显示自己,动了一点小心思。有一天他宴请了虢侯和郑侯一起喝酒。酒过三巡,周天子把皇后佩戴的一个玉带,送给了郑厉公,却把自己佩戴的玉带送给了虢国国君。按照道理来说,郑国国是大国,虢国是小国。周天子应该把皇后的玉带给虢国,把自己的玉带给郑国。他这样做只是通过这种小手段恶心一下郑国,但也从侧面反应这个姬姓家族内讧让家族复兴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家族内讧”就是这样,存在于家族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为什么会发生家族内讧?通过一句话总结就是有限的家族资源满足不了家族子孙后代们无穷的欲望。那家族内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当你发展的好时,家族同宗会嫉妒你;当你发展的不好时,家族同宗会嘲笑你。这个“家族内讧”不就是咱们文章开始时说的螃蟹嘛!

  “姬姓家族内讧”让人不禁为姬姓贵族错失机会感到惋惜。咱们先把“姬姓家族内讧”放到一边,分析下这个普遍的家族内讧现象。如何才能避免家族内讧呢?我也看了很多家族内讧的例子,有古代皇氏家族也有近代商业巨头的公司家族,感到最多的只是遗憾和惋惜。想了很多看了很多,感觉这个家族内讧不可避免。因为你不可能压制住家族后代所有人的欲望,也不可能要求家族后代所有人具有极高的个人素质和情商。

  那怎么减少这个家族内讧呢?古人的智慧是建立一套“礼仪”秩序,通过这个秩序规范家族成员。比如说嫡长子继承制,比如说长幼尊卑有序。这虽能规范部分家族成员,但也只是站在道德的角度能够约束,起到减少家族内讧的作用。对于我们现在中国社会来说,为什么家族内讧减少了?推行一夫一妻制控制后代的数量。在这里开个玩笑,眼前年关当下如何回村做一个聪明人,避免引起争端呢?那就说着土话,穿上大棉袄,一口一个大爷婶子的叫着,放低自己在外闯荡生活的姿态,不吹牛逼夹着尾巴低调做人,或许能混个不错的口碑。

  经过上次的齐郑大战,齐桓公率领联盟军队去攻打郑国几个月而打不下来,明白一个道理:姬姓家族虽然内讧,周天子天威下降,但姬姓诸侯国实力尚在。要想称霸中原,须低调做人,积蓄力量,跟姬姓贵都搞好关系,等待机会,方可厚积薄发。那齐桓公如何才能渗透到姬姓家族内部呢?齐桓公和管仲经过精密分析发现,渗透到一个充满家族矛盾的部族内部,切记不可站队,出现交好一个便惹怒一个的情况,必须从这个家族中保持中立的并且还算有权威的家族成员入手。那齐桓公和管仲的结论就是:交好家族中立和威望并存的鲁国。

  齐桓公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交好鲁国。公元前672年秋,齐桓公派大夫高傒去鲁国谈结盟事宜,为表诚意,提出可以把齐桓公的妹妹哀姜嫁给鲁庄公。公元前672年冬,鲁庄公未按照礼数,派出大夫,亲自去齐国下聘礼准备迎娶哀姜。公元前671年,齐桓公邀请鲁庄公来齐学习考察,并观摩了齐军的军事演习。同年12月,齐桓公鲁庄公去同为姬姓的郑国扈地进行了会盟。公元前670年,鲁庄公亲自去齐国迎娶哀姜。

  虽然作为鲁庄公舅舅的齐桓公,为了政治目的,把自己的妹妹(鲁庄公的小姨)哀姜嫁给鲁庄公,有悖礼数,但这不妨碍齐鲁两国进入了关系交好的蜜月期,上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关系,齐桓公第一步渗入姬姓家族的计划是成功的。所以,做人做事应学习齐桓公保持下狗心态,蓄势待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