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路成长,以终为始

  初遇在缘分之中

  这是认识职慧的第210天,成为职慧传播助理的第178天。

  确认过聊天记录,4月12日是我认识“职慧”的第一天。在那的前一天,班会上意外地听朋友说起她正在找公益教育方面的实习。

  诶,公益教育不也正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吗?第二天的聊天中,朋友便转发给我一个不用坐班的实习,这便是职慧。

  喜欢公益、接触过公益教育、大三没有几节专业课的我,加之顾及到排球队的学妹们需要有人带着训练,这一份实习工作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一路成长,以终为始

  从大一接触公益开始,每加入一个新的公益团队,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媒体运营。

  一开始,我只是想学点技术的东西。室友问过我:

  每天都写推文、排版、回复消息,你觉得有什么意义吗?

  我没有回答,我之前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每排版一篇赏心悦目的推文,都让我有成就感。

  但有一天,我想清楚了,我仍然要选择做传播助理,是因为公益需要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而且我也喜欢和文字打交道。

  这一次在职慧,我发现新媒体传播其实没那么简单。

  原本我以为,我还算是在新媒体运营上颇有经验的人。以前的我会以读者的姿态去设计封面图、排版样式、挑选内容,我坚信那样就会是读者们喜欢的东西。

  但我错了,因为我不是读者本人,也不能代表多个读者,我以为的以为也并不是别人的以为。

  刚入职慧那会儿,我嚷嚷着排版要规范、字号要XX号、行间距要XX倍、页边距要XXcm等等。

  但我记得mentor说,排版可以规范,但规范的标准需要事实支撑,比如数据统计10个阅读量高的公众号,或者向粉丝进行公众号喜好调查。

  我是一个喜欢跟着感觉走的人,并不习惯带着目的去做一件事情,因为我觉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觉得只要做好该做的,结果自然会来的。

  以前的我做一个活动从来不会写方案,但现在的我会先写好方案再提出做一个留言征集活动。我觉得这也是符合“以终为始”四个字的。

  其实我有点轴。实习生入职交流时,mentor告诉我四个字“以终为始”,那个时候我觉得“以终为始”和我的一贯作风相悖,我也没有考虑我的实习目标是什么、我想从职慧获得什么,只知道我做喜欢的事情就足够了。

  实习已经快3个月了,mentor说我们应该想想自己擅长哪一点。

  我虽然还不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想好如何逻辑清晰地描述“以终为始”四个字,但无论如何我认同“以终为始”这个理念了。我觉得这于我而言也是一种进步吧。

  在职慧真的收获颇丰,每一次例会、每一次内训我都学到很多东西,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也是在互相切 磋、促进。原谅我懒,关于“成长”暂告一段落。

  归来感悟

  职慧,规模小而精,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

  面试的时候,mentor说职慧办公都是home-office,因为做公益要最大化节省成本。没有办公楼,没有庞大的团队,但无论如何,单凭这一点我就足够认可职慧公益,我就足够心甘情愿地成为它的朝圣者。

  后来,我知道了除却蚂蚁老师和土豆老师,职慧只有4个全职,其他的是实习生,兼职,或者志愿者。但正是这几位大佬,带着一群学生,扛起了从募款合作到市场传播,从课程执行到志愿者发展的所有工作。

  我感觉,各个大佬仿佛是全职高手君莫笑,带着我们这群打辅助的小喽啰,一路团战、刷副本、创纪录。

  希望有一天,我们都能独当一面,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在我看来,职慧的精不仅仅在于优秀的大佬们,也不仅仅在于细心培养每一个实习生,更在于以打磨艺术品的态度去设计每一门职慧课程,亦或是一篇课程宣传文案。

  两周前的课程宣传文案会议,我们讨论一篇理想的宣传文案该包含哪些内容。想法简单的我没料到原定1-1.5小时的会议竟然开了3个多小时,从质疑效果性到提出解决方案,从争辩可行性到达成共识。一篇文章的呈现需要N个3小时的叠加、多个维度的填充,每个人都很“精心”,我相信作品也会是“精美”的。

  虽然比不上大佬们的思维速度,但我能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感受思维流动性带来的快乐,真的蛮享受的,这份“精彩”我PICK了。

  职慧,少而暖,人不多,但让人感觉温暖。

  我记得,mentor第一次给我和同部门的实习生反馈工作,我俩同时整理了反馈笔记,同时想要分享给对方,同时写出那句“不用拐弯抹角”。那天,她发了票圈,她说她难得发个原创朋友圈。而我写了日记,也截了聊天的图。

  后来,在我参加夏令营的那两周,同部门的实习生更是帮我做了好多好多工作,分配任务时更是把轻松的、少的那部分给我做。

  也是夏令营那会儿,武汉、南京、北京,在多个城市来回颠倒的我因为水土不服感冒了。开会的时候,mentor从声音就感觉出我生病了,问我有没有吃药,叮嘱我要注意身体。再后来的下一周,mentor还问我感冒好没好,真的好暖心啊。

  在职慧,蚂蚁老师会给我们寄满满一箱子的职慧礼品,大家会给土豆老师P各种表情包,同事总会在内训开始前提醒大家要上线……虽然还有好多小伙伴我还不熟,但我相信 “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职慧,晚而特,七年不长不短,特立又不独行。

  也许很多人会质疑,一个人的公益情怀能维持多久?

  我也被人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公益情怀能维持多久,我也不敢立flag,因为我也曾被外物影响、也曾因力量渺小而感到孤独无助、也曾煎熬过。但有一天我告诉自己,我要一直努力着不改这份心。

  我记得,在“职慧的七年之痒”中,蚂蚁老师写过: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职慧这个草根公益,已经活过了中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

  而土豆老师说:

  只要我们两个不停下来,这个项目就不会结束。

  所以,要相信,可以做到很久很久。

  当然更会有人质疑,一个纯粹的公益距离商业化能有多远?

  职慧让我看到,其实可以很远很远。

  有一次,土豆老师发现公众号转发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收费的夏令营,就立马要求删掉,因为职慧免费服务大学生,不收费、不打广告。当时mentor还因此在群里郑重检讨、道歉。这是将公益进行到底,也是将原则进行到底。

  我觉得,职慧的特不仅因为它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行动,还因为它的坚持原则。

  公众号收到过一条留言,来自一位职工作者,TA说正处在考研、公务员和继续工作的迷茫中,希望我们改变主意能同意TA的导师项目申请。那个时候的我,看到这样的留言后立马心软,觉得破例一个没关系的。

  但大佬们告诉我:不是改变主意的问题,职慧免费的服务群体就是在校学生,而且导师资源有限,我们需要保证服务目标群体的原则。

  结语

  我有一个信仰:相信相信的力量。在职慧,我又一次坚定了这个信仰。我想,职慧之所以成其为职慧,而不是甲乙丙丁,正因为它的小而精、少而暖、晚而特。就像“如果这个世界只有神,那就没有神了”,是一个道理。

  这一切,都是我认为应该有的样子,是我希望的样子,也是我喜欢的样子。我在职慧,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最后,借由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我经由汉语研究进入语言学的学术之路,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职慧传播助理丨刘裕

  举报/反馈